题名
|
大學生參與電玩遊戲休閒效益之研究:以某科技大學為例
|
并列篇名
|
A Leisure Benefit Research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laying Video Games: Using a College as Case Study
|
DOI
|
10.6214/JSRM.201112_8(2).0003
|
作者
|
鍾政偉(Chen-Wei Chung);黃香萍(Hsiang-Pin Huang);蕭玉鈴(Yu-Ling Hsiao)
|
关键词
|
電玩遊戲 ; 休閒涉入 ; 休閒效益 ; video games ; leisure involvement ; leisure benefit
|
期刊名称
|
運動休閒管理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8卷2期(2011 / 12 / 01)
|
页次
|
38
-
5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在現代社會中電玩遊戲已成為年輕人不可或缺的休閒活動之一,近年來不乏新聞媒體報導參與電玩遊戲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卻鮮少有研究去探討參與電玩遊戲所產生的正面休閒效益。因此本研究將以休閒活動參與的觀點來探討此一熱門的休閒活動類型所帶來的休閒效益情況,並以某科技大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參與電玩遊戲所產生的休閒效益內涵。本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的問卷調查方式,共回收有效問卷1,146份,並利用多元迴歸分析、單因子變異數以及t檢定進行研究驗證。研究結果發現:參與者背景中的學院、住宿情況、性別對於休閒涉入皆具有顯著差異;參與者特質中的參與電玩時數、遊戲花費與是否參與遊戲社團對於休閒涉入亦具有顯著差異。休閒動機會影響參與電玩遊戲的休閒涉入程度,其中以「社交性」的影響效果最為顯著,說明參與電玩遊戲對於參與者而言,具有社會性社交效果。休閒涉入程度對於休閒效益具有顯著影響,其中以「自我表現」最為顯著;休閒涉入程度對於電玩成癮性具有顯著影響,其中以「中心性」最為顯著,表示若電玩遊戲已成為參與者生活重心的一部份,則較容易成癮。而電玩成癮性對於休閒效益具有顯著影響,其中以「顯著性」為最具影響,由此可知幾乎每天玩的參與者成癮性較高,且休閒效益將由正向轉為負向。並且電玩成癮性中的「衝突性」為負值,本研究推論若能降低電玩遊戲的負面衝突時,其休閒效益將會正向提升。
|
英文摘要
|
Video game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leisure activities for young adults in recent years.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plenty of news or media report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video games, however, it is seldom that the study have to explore in video game producing the positive effects in leisure benefits. Thus,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leisure effectiveness in participation in this popular arising type of leisure activity and certain college students are taken as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to analyze the leisure effectiveness content produced when participate in video games. In this study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with a total of 1,146 valid questionnaires was collected and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ne-way ANOVA and t-test were further used to validate. The results showed: participant's background in school, accommodation and gender of participants al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isure involvement; participant's characteristics in length of playing game, expenses of game playing and if join the game club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isure involvement. The motivation of video game playing effects the level of leisure involvement, in which the ”sociability”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therefore it explains that the video game has social effects to participants. The leisure involvemen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isure effectiveness, in which the ”self-express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level of leisure involvement and gaming addic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each other, in which ”Centrality”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it indicates that video game is part of life and is easy to addict to it. The effectiveness of video game addic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to leisure effectiveness, in which the ”Salience” has the most influence from that we learn that whoever play the video game almost everyday has the higher level of addiction, therefore, the leisure effectiveness become negative. Besid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level of involvement of ”Conflict” in addiction is negative. In our study we assume that if we could reduce the negative confliction in video game then the leisure benefits will become positive.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
参考文献
|
-
沈進成、趙家民、張義立、曾慈慧(2007)。志工認真性休閒涉入、阻礙、效益與承諾影響關係之研究―以福智教育園區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2(1),19-43。
連結:
-
林樹旺(2008)。建構自行車使用者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之影響。運動與遊憩研究,2(3),130-149。
連結:
-
洪升呈(2010)。大專學生之背景與休閒動機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2),89-106。
連結:
-
張良漢(2007)。登山健行活動涉入量表信度與效度之建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1),34-43。
連結:
-
張家銘、林麗娟、張良漢(2007)。國小學童休閒涉入與休閒體驗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4),21-38。
連結:
-
張高賓(2009)。父母教養態度、家庭心理環境與青少年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6,93-117。
連結:
-
許龍池、鄭峰茂(2008)。遊客休閒涉入、參與滿意度與遊後行為之研究―以2008年高雄市划龍舟競賽活動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3),57-71。
連結:
-
陳怡安(2002)。嘉義縣,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
連結:
-
陳淑惠、翁麗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2003)。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5(3),279-294。
連結:
-
黃長發(2007)。大學生休閒活動涉入與知覺自由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4),145-163。
連結:
-
楊琬琪(2009)。自行車活動者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4(2),84-95。
連結:
-
葉妤貞、黃芳銘、林珊如(2007)。大學生線上遊戲休閒涉入量表之發展。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2),16-32。
連結:
-
李彥秀(2009)。變調的童年臺北市 26.4%國小高年級學生曾想自殺。2011 年7月1 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06/04/27/327/-1934960.htm
-
Bammel, G.,Burrus-Bammel, L. L.(1982).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Dubuge, IA:Wm. C. Brown Pubblishers.
-
Beard, J. G.,Ragheb, M. G.(1983).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0(2),138-148.
-
Griffiths, M. D.(1996).Nicotine, tobacoo, and addiction.Nature,384,18.
-
Heijden, H. V. D.(2004).User acceptance of hedonic information system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28(4),695-704.
-
丁芸芸(2008)。臺北市,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
-
方乃玉(2005)。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
余瑋舲(2009)。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
吳明隆(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
吳筱萍(2008)。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
沈易儒(2008)。臺南市,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
-
林子凱(2002)。臺南市,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
林欣慧(2002)。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
-
林國順、蕭文祺、那維(2005)。陸軍軍官學校學生身體自我概念、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滿意度之探討。全民休閒發展學刊,1,15-30。
-
林淑敏(2005)。線上遊戲。產業調查與技術,125,32-43。
-
洪煌佳(2001)。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
-
胡信吉(2003)。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
-
徐欽賢(2010)。大專生直排輪曲棍球參與者休閒涉入與認真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8(2),68-82。
-
徐新勝(2007)。衝浪活動參與者之休閒動機、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8(2),68-82。
-
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
張少熙(2003)。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
張志銘(2000)。中部大專院校學生休閒運動生活型態與體育學習動機之關聯性探討―以典型相關分析。遠東學報,4(1),34-43。
-
張俊德(2011)。臺北市,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
張宮熊(2002)。休閒事業概論。臺北:楊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張鈞智(2008)。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
許義雄(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
陳中雲(2001)。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
-
陳定雄(1994)。休閒運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台灣體專學報,4,1-29。
-
陳冠中(2002)。嘉義縣,中正大學。
-
陳淑惠(1999)。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陳淑惠(2000)。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陳新豐、余民寧(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電玩成癮與人際關係之調查研究:以高高屏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4),219-244。
-
曾施馨、李明聰(2010)。古蹟旅遊之地方依附、休閒涉入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臺南市安平古堡遊客為例。稻江學報,4(2),1-13。
-
馮嘉玉(2003)。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
楊棠安(2005)。線上遊戲玩家表現與其人格特質之研究―以天堂為例。高雄師大學報,19,85-104。
-
葉怡萍(2007)。台中市,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
葉承函(2009)。嘉義縣,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
-
廖偉鵬、鄭武堯、董光洋(2003)。線上遊戲之學術研究及產業分析探討。2003 年數位內容創意加值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
鄭旭宏(2007)。臺中市,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
-
賴衍瑞(2002)。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
賴韋伶(2008)。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
-
謝政諭(1989)。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
謝清秀(2004)。臺北市,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
蘇榮立、張志銘、呂崇銘(2001)。大葉大學學生課後參與運動休閒動機之研究。大專體育,45,118-124。
-
龔俊旭(2005)。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