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馬偕意象與文創商品:轉化與應用

并列篇名

George Leslie Mackay's Image and Related Cultural Goods:Transformations and Applications

作者

吳明憲(Ming-Shiang WU);陳俐甫(Li-Fu CHEN);官莘儒(Sin-Ru GUAN)

关键词

馬偕 ; 文化創意產業 ; 文化商品 ; 文化意象 ; George Leslie MacKay ; ZMET

期刊名称

國際文化研究

卷期/出版年月

12卷2期(2016 / 12 / 01)

页次

23 - 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文化創意商品(以下簡稱文創商品)為文化表現之一。近年來,為推廣文化創意產業,其文化活動變成商品,觀眾變成消費者,而政府則變成一種投資者。文化商品具有其潛移默化與寓教於樂的功能,是行銷文化的重要媒介,更是帶領傳統文化創新與延續的香火。位於真理大學,代表過去歷史的牛津學堂,時常令學生們懷念創校時期的氛圍。本次專題研究馬偕博士跨越淡水登臺、傳教、興辦學校等時期,馬偕博士對北臺灣的貢獻,留下牛津學堂與偕醫館等見證馬偕博士的影響力;在時代與大環境之變化下,透過文化創意商品的轉化與應用,藉此瞭解並推廣馬偕意象,使馬偕博士彌足珍貴的思想及文化內涵,得以永續流傳。本次研究提出「以文化商品吟詠馬偕意象,用文化創意行銷馬偕文化」的主軸作為概念發想,並導入歐美較為盛行的隱喻抽取技術與方法目的鏈等研究方法,深度訪談與研究馬偕之相關學者及文化創意商家,向全校師生、大臺北地區,甚至北臺灣,以創新思維宣揚馬偕思想,提供富有實用及嶄新的表現手法。同時,借重轉化馬偕意象的商品設計元素發現文創市場,未來可透過市集行銷,創造更多年輕的話題互動與討論,進一步有效地推動淡水與馬偕文化歷史。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徐啟賢、林榮泰(2011)。文化商品設計程序。設計學報,4,1-18。
    連結:
  2. 陳殿禮、洪佩芬(2008)。排灣族琉璃珠文化意象構成因素之研究。設計學報,13,89-107。
    連結:
  3. Gutman, J.(1982).A Means- End Chain Model Based on Consumer Categorizatioin Processes.Journal of Marketing,46,60-72.
  4. Gwendolyn, C.C.(2010).The ZMET alternative.Marketing Research,12(2),6-12.
  5. Reynolds, T. J.,Gutman, J.(1988).Laddering theory, methods,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28,11-31.
  6. Rokeach, M. J.(1973).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New York:The Free Press.
  7. Zaichkowsky, J. L.(1994).Research Notes: The Personal Involvement Inventory: Reduction, Revision, and Application to Advertising.Journal of Advertising,23,59-70.
  8. Zaltman, G.(1997).Rethinking Market Research: Putting People Back In.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34,424-437.
  9. Zaltman, G.(2003).How Customers Think: Essential Insights into the Mind of the Market.Bostr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0. Zaltman, G.,Coulter, R.(1995).Seeing the Voice of the Customer: Metaphor-based Advertising Research.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35,35-51.
  11. 于情芸(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2. 方佳惠(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3. 何信府(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濟學系。
  14. 吳弦修(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系。
  15. 李侑芳(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
  16. 官政能(1994)。企業商品的文化理念。商品設計與包裝,55,46-55。
  17. 林錫霞(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
  18. 邱義椿(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
  19. 洪翊馨(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
  20. 胡維桓(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21. 倪嘉駿(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
  22. 翁子倫(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
  23. 張雲帆(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24. 張意雲(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系。
  25. 張榮翼、李松(2012)。文學理論新視野。臺北:新銳文創。
  26. 陳怡君(201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
  27. 陳虹汝(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28. 陳筱姍(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
  29. 陳學明(1998)。文化工業。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0. 彭淑貞(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
  31. 程汶萱(201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
  32. 黃于真(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碩士班。
  33. 黃子芸(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34. 詹惠芳(201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35. 蔣曉梅、翁金山(2001)。臺南都市意象之研究─專家觀點之探討。建築學報,35,45-62。
  36. 蔣曉梅、翁金山(2001)。從市民印象知覺探討臺南市都市意象元素品質排序之研究。建築學報,36,1-20。
  37. 賴奕茹(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