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吳家碧、劉兆達(2007)。憂鬱症的運動治療。大專體育,90,170-176。
連結:
-
周嘉琪(2004)。健身運動、情緒感受與心理健康。大專體育,72,156-161。
連結:
-
張淑紅、蕭芝殷、吳思儀、張嫚純、林婉如(2005)。「運動與憂鬱症狀相關之研究」─以台大學生為例。醫護科技學刊,7(3),258-266。
連結:
-
顏智淵(2008)。身心靈平衡運動課程介入對大專女學生憂鬱傾向及睡眠品質之影響。國立台灣體育大學論叢,19(2),37-49。
連結:
-
董氏基金會(2008年10月)。大學生主觀壓力源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2011年4 月20 日。取自: http://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survey.asp?This=69&Page=1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uicide Prevention (2006). 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 - 10th September 2006. Retrieved from http://www.iasp.info/wspd/2006_wspd.php
-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2000).ACSM's resource manual for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Baltimore, MD: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
Chien, C. P.,Cheng, T. A.(1985).Depression in Taiw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utilizing CES-D.Folia Psychiatria at Neurological Japonica,87(5),335-338.
-
Hassmen, P.,Koivula, N.,Untela, A.(2000).Physical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population study in Finland.Preventive Medicine,30,17-25.
-
Robert, R. E.,Lewinsohn, P. M.,Seeley, J. R.(1991).Screening for adolescent depression: a comparison of depression scale.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30(1),58-66.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1).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1: Mental health: New understanding, New Hope.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王嘉琪(2009)。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朱真儀(2003)。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
余文章、洪偉欽(2009)。運動與憂鬱症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1),228-234。
-
余存仙(2010)。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
-
吳家碧(2008)。不同運動型態對憂鬱症傾向之研究─以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學生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3),10-19。
-
吳家碧、劉兆達(2009)。憂鬱症傾向學生之運動治療─以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新生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3),190-201。
-
李宛津、黃恆獎、林慧麗、沈勝昂、劉同雪(2009)。探討大學生家庭功能、社會訊息處理與憂鬱之關係。輔仁醫學期刊,7(3),113-130。
-
林俊宏(2007)。不可忽視的成人憂鬱防治。健康臺北季刊,90,33-37。
-
郭鴻茹(2009)。花蓮縣,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趙學瑾、孔建嘉、陳坤檸(2008)。元極舞對於憂鬱患者生理心理之影響。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4,37-52。
-
盧俊宏、卓國雄、陳龍宏(2005)。健身運動心理學:理論與概念。台北縣:易利圖書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