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快走運動介入對國小女性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DOI

10.6169/NCYUJPEHR.11.2.02

作者

楊孟華;林訓逸;邱思慈;侯堂盛

关键词

快走運動 ; 健康體適能 ; 女性學童

期刊名称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卷2期(2012 / 08 / 31)

页次

13 - 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六年級女性學童,參與持續八週快走運動介入之後對於健康體適能的影響以及保留效果。研究對象為嘉義市嘉大附小六年級25名女性學童,並隨機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資料處理採二因子混合設計變異數分析,用以考驗各變項間的差異性。快走運動介入對國小六年級女性學童施以八週,每週五次快走運動後結果發現:(一)屈膝仰臥起坐(肌耐力)表現上,實驗組的肌耐力表現明顯高於對照組;前測的肌耐力表現明顯小於後測。(二)坐姿體前彎(柔軟度)表現上,發現無顯著。(三)800公尺跑走(心肺耐力)表現上,實驗組的肌耐力表現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但不同施測時間的表現達顯著差異,發現心肺耐力表現在後測有明顯進步,但到後測1(第三週)心肺耐力表現則明顯下降,表示沒有保留效果。(四)身體質量指數(身體組成)表現上,發現八週快走運動介入對身體質量指數(身體組成)表現無顯著影響。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林瑞興(2000)。十二週不同形式快走訓練對血壓偏高青少年血壓值及血液分析值的效果探討。體育學報,29,115-125。
    連結:
  2. 教育部( 2006 )。體適能網站。2010 年6 月1 日, 取自:http://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3. John, A. (2004). Speed walking-disadvantages. June, 10, 2005, Retrieved from http://atoz.iqhealth.com/Atoz/Fitnes/CardioCraze/speedwalking.html
  4. Duncan, J. J.,Gordon, N. F.,Scott, C. B.(1991).Women walking for health and fitness. How much is enough?.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66(23),3295-3299.
  5. Gutin, B.,Owens, S.,Slavens, G.,Riggs, S.,Treiber, F.(1997).Effect of physical training on heart-period variability in obese children.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Online,130(6),938-943.
  6. Hardman, A. E.,Hudson, A.(1994).Brisk walking and serum lipid and lipoprotein variables in previously sedentary women-effect of 12 weeks of regular walking followed by 12 weeks of detraining.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8(4),261-266.
  7. Moreau, K. L.,Degarmo, J.,Langley, C.,Mcmahon, E. T.,Howley, D. R.,Bassett, J. R.(2001).Increasing daily walking lowers blood pressure in postmenpausal women.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33(11),1825-1831.
  8. Murtagh, E. M.,Boreham, C. A. G.,Murphy, M. H.(2002).Speed and exercise intensity of recreational walkers.Preventive Medicine,35(4),397-400.
  9. Owens, S.,Gutin, B.,Allison, J.,Riggs, S.,Ferguson, M.,Litaker, M.,Thompson, W.(1999).Effect of physical training on total and visceral fat in obese children.Medicine Science Sports Exercise,31(1),143-148.
  10. Rocchini, A. P.,Katch, V.,Anderson, J.,Becque, D.,Martin, M.,Marks, C.(1988).Blood pressure in obese adolescent: Effect of weight loss.Pediatrics,82,16-23.
  11. Wang, S. C.,Cheng, J. Y.,Lin, H. P.,Hong, W. C.,Wu, H. C.(2002).A Physical Fitness Quotient Model (PFQ) for Assessment of Physical Ability in Adolescens.1st SCSEPF International Sports Science Conference,Hong Kong, China:
  12. 方淑卿(2007)。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系。
  13. 江新妹(2005)。台北市,台北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系。
  14. 吳慧君(1995)。缺乏運動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24(4),91-98。
  15. 李茂祥(2004)。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
  16. 林正常(1993)。運動科學與訓練。台北市:銀河。
  17. 林正常譯、蔡崇濱譯、劉立宇譯、林政東譯、吳忠芳譯(2003)。運動訓練法。台北市:藝軒。
  18. 莊燕山(2004)。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19. 許樹淵(1999)。運動生物力學。台北市:合記圖書出版社。
  20. 程嘉彥、王順正(2002)。,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1. 黃文俊(1999)。新式健身操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之影響研究。國民體育季刊,28(4),16-21。
  22. 黃文俊(1998)。學童體適能之探討─淺談國小學童體適能之現況。台灣省學校體育,44,24-29。
  23. 劉立宇(1995)。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頻數對體適能的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0,433-442。
  24. 劉宏裕(1996)。都會兒童的休閒活動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5(1),50-157。
  25. 謝秋雲(2003)。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李詠振、李文良(2015)。鄭多燕健身操12週介入活動對國小體重過重及肥胖學童體適能之成效。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4,77-90。
  2. 林超文,李詠振,何健章(2021)。鄭多燕健身操12週介入活動對國小體重過重及肥胖學童體適能之成效。輔仁大學體育學刊,20,1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