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自行車參與者遊憩涉入與休閒場所依戀關係之研究

DOI

10.6169/NCYUJPEHR.11.3.06

作者

王怡菁

关键词

重要性 ; 愉悅感 ; 自我表現 ; 生活形態中心 ; 場所依賴 ; 場所認同

期刊名称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卷期/出版年月

11卷3期(2012 / 12 / 31)

页次

54 - 6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探討自行車休閒活動參與者在進行自行車休閒活動時所體驗的遊憩涉入程度與休閒場所依戀之間的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於東豐綠廊自行車道與日月潭環湖自行車道的遊客中心門口,以便利取樣方式共計發放1,000份問卷,扣除填答不完整的60份獲得940份有效問卷,達94%回收率。回收資料經由統計軟體進行分析,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多元廻歸分析法所獲結果如下:(一)本研究樣本特性為男性與女性比例為6:4,未婚者較多,平均年齡分佈在21-40歲的年齡層,教育程度以高中職和大專大學的學歷者居多,以工業、商業和學生職業類別占大多數,平均月收入在4萬元以下的樣本群體。(二)自行車參與者在遊憩涉入的重要性、愉悅感、自我表現和生活型態中心等四個因素變項均會對休閒場所依戀中的場所依賴與場所認同因素產生正向的影響;其中只有在愉悅感對場所依賴因素是呈現不顯著影響,其餘的結果均與研究假設相符。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規劃經營的政府相關單位以及相關經營業者與自行車參與者提出參考建議。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怡菁、施慧珉(2009)。籃球活動參與者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分析。弘光學報,55,49-66。
    連結:
  2. 黃如萍(2008.09.07)。單車遊台灣5 特色路線拚觀光。中國時報。摘自電子報生活版。
  3.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4. Iso-Ahola, S. E.(1980).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Dubuque, Iowa:William C. Brown Publishers.
  5. Mclntyre, N.,Pigram, J. J.(1992).Recreation specialization reexamined: The case of vehicle-based campers.Leisure Science,14(1),3-15.
  6. Moore, R.,Graefe, A.(1994).Attachments to recreation settings: The case of rail-trail users.Leisure Sciences,16(1),17-31.
  7. Tuan, Y. F.(1977).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8. 方怡堯(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學系。
  9.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自行車道設施設計準則彙編。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10. 林鈺蓉(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市,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
  11. 梁英文(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觀光事業研究所。
  12. 黃馨嬅(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
  13. 楊舒雯(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
  14. 劉珈灝(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15. 歐陽慧真(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16. 歐雙磐(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17. 謝宗恆(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中市,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被引用次数
  1. 葉倪均、畢璐鑾、柯天路、林昕翰(2018)。強力適能瑜珈休閒效益與再購意願。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8(1),89-104。
  2. (2016)。探討影響購買意願之要素-以自行車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8(2),12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