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台灣文化」的歷史建構-一個初步的試論

并列篇名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of "Taiwanese Cultur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作者

吳密察(Mi-Cha Wu)

关键词

台灣文化 ; 台灣風景 ; 台灣歷史 ; 台灣語言 ; 台灣文學 ; 台灣民俗 ; Taiwanese culture ; Taiwanese landscapes ; Taiwanese history ; Taiwanese languages ; Taiwanese literature ; Taiwanese folklore

期刊名称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卷3期(2014 / 09 / 01)

页次

1 - 22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文化,難以定義。台灣文化的定義,也不見得容易。本文從台灣這個空間裡的風景、歷史、語言、文學、民俗,如何被發現、認識、詮釋來疏理1895年之後的大約半個世紀中,「台灣文化」如何被歷史性地建構出來。這個建構「台灣文化」的過程中,日本這個殖民主義的他者之存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但提供了台灣本地一個一直存在著的對照項,它也透過他者之眼發現了台灣本地習而不察或不以為意的台灣,也就是他者與自我在相互的對照、關係中互相定義了。另外,本文也強調不論是他者日本或是本地自己,在發現、認識、詮釋「文化」及「台灣文化」時,也是隨著包括時代與社會之情境而流動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可能對「文化」及「台灣文化」做出不同的定義。而且,它們都是變幻流動的,也都不斷地同時進行篩汰混雜。吾人無法將它固定下來。我們以前也是,以後也將是,不斷地因應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建構它、解構它,再建構它、解構它。

英文摘要

"Culture" is pervasively employed as if definite and well-perceived. Nevertheless, "culture" is notoriously difficult to define and the definitions vary. In discussing "cultures," users often prefix a determiner to describe it, for instance, food culture or American culture. The term "Taiwanese culture" is therefore created by an ambiguous "culture"-a term that is seemingly well-known but without consensus-with a comparatively definite geographical space of Taiwan. As a result, "Taiwanese culture" is still a complex whole fraught with ambiguity. This author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s of the definitions of "Taiwanese culture."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how "landscapes," "history," "languages," "literature" and "folklore" are perceived, interpreted and established, this paper aims to elucidate the constructing processes of the context and contents of "Taiwanese culture" from 1895 to 1945.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aiwanese culture," the existence of the Japanese colonization is significant in contrasting with Taiwan as "the other," allowing hitherto unperceived or ordinary traits of Taiwan being gradually defined as the essence of "Taiwanese culture." Also, this paper stresses that different times and various groups of people can define "culture" and "Taiwanese culture" quite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s in specific social milieus. In other words, fluidity betwee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culture" and "Taiwanese culture" should be respected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these concepts should be part and parcel of the forming of "Taiwanese cul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吳密察(2006)。明治國家體制與台灣─六三法之政治的展開。台大歷史學報,37,59-143。
    連結:
  2. 臨時土地調查局(編),1905。《台灣土地慣行一斑》。台北:臨時土地調查局。
  3. 郭秋生,1931。〈建設『台灣話文』一提案〉《台灣民報》379 號,8 月 29 日。
  4. 一社員,1919。〈臺灣文社正式成立大會記〉《台灣文藝叢誌》11 號,頁 47-59。
  5. 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1899。《台灣度量衡調查書》。台北:台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6. 心水(陳懷澄),1919。〈臺灣文藝叢誌發刊序〉《台灣文藝叢誌》2 號,頁 1。
  7. 石川欽一郎,1908。〈水彩畫與台灣風光〉《台灣日日新報》1 月 23 日,4 版。
  8. 李獻璋,1936。《台灣民間文學集》。台北:台灣新文學社。
  9. 石川欽一郎,1926。〈台灣地區的風景鑑賞〉《台灣時報》3 月號,頁 52-58。
  10. 黃石輝,1930。〈怎樣不提倡鄉土文學(一)〉《伍人報》9 號,8 月 16 日。
  11. 連雅堂,1920。《台灣通史》。台北:台灣通史社。
  12. 川越泰博(1978)。中國典籍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
  13. 中島利郎編(2003)。1930 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出版社。
  14. 王慧芬(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15. 石婉舜編、柳書琴編、許佩賢編(2008)。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台灣文化狀況。台北:播種者文化公司。
  16. 吳密察(2008)。『民俗台灣』發刊的時代背景及其性質。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台灣文化狀況,台北:
  17. 吳密察(1997)。『歷史』之出現─台灣史學史素描(一)。台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台北:
  18. 李承機(2002)。植民地統治初期における台湾総督府メディア政策の確立─植民地政権と母国民間人の葛藤。日本台湾学会報,4,81-99。
  19. 林文龍(1984)。清末大甲溪架橋築堤考略。台灣風物,34(1),28-45。
  20. 松永正義(1989)。鄉土文學論爭(1930-32)について。一橋論叢,101(3),101-103。
  21. 施懿琳(2001)。台灣文社初探─以 1919-1923 的『台灣文藝叢誌』為對象。櫟社成立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台南:
  22. 連雅堂(1957)。台灣語典。台北:中華叢書委員會。
  23. 連雅堂(1950)。台灣詩乘。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4. 陳淑容(2004)。一九三〇年代鄉土文學/台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台南:台南市圖書館。
  25. 費德廉編、蘇約翰編(2013)。李仙得台灣紀行。台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26. 黃美娥(2007)。古典台灣 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台北:國立編譯館。
  27. 楊永彬(2000)。日本領台初期日台官紳詩文唱和。台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台北:
被引用次数
  1. 江明親(2016)。傳統工藝與社群發展。文化資產保存學刊,36,35-51。
  2. 邱函妮(2021)。美術史、展示與認同-在時代中載浮載沉的「臺灣美術」。藝術學研究,29,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