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李昂「鹿城故事」——〈西蓮〉的原著與創生

并列篇名

Li Ang's " Lukang Story":The origin and recreation of "Xilian"

作者

蔡蕙如(Hui-Ju Tsai)

关键词

李昂 ; 西蓮 ; 人生劇展 ; 電影 ; 創生 ; Li Ang ; Xilian ; Life Story ; move ; recreation

期刊名称

高雄師大國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6 / 01 / 01)

页次

69 - 1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文學與電影(電視劇展)其個別以文字和影像的藝術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作家和導演同樣地都在表述他們對於人性、思潮、社會及文化等諸多層面的觀察與見地。本文以李昂「鹿城故事」的系列小說其中一篇〈西蓮〉為基底,與公視同名人生劇展「西蓮」及電影「月光下,我記得」,就人物圖誌的複製與再創、鹿城‧關西‧都蘭與「家」的異質空間表述,再透過原著文本的複製與再現以揣摩女作家與男編導其性別觀點差異等三大主軸,來深入探討李昂〈西蓮〉的原著與創生,試圖解讀深具女性意識的李昂小說文本在男性導演的凝視與詮釋下,其女性形象、女性身體、母女關係、母職論述及女性情誼等問題如何被處理。

英文摘要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artistic expressions between literature and movies (drama show), the writers and directors are similarly express their humanity for observation, thought, and other 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and insight in their works. In this paper, the story of "Xilian" in Li Ang series of novels "Lukang Story", an original literature work is set as the base model, and another two drama shows which reorganized from the original text, one is the life story exhibition show "Xilian" of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Online, and the other movie named "The Moon Also Rise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original and reorganized characters model expression, the heterotopias space of "home" among the three stories. Besides,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mong the writer Li Ang, a profound female consciousness novelist, and the male gender directors on the image of women, the female body,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s, motherhood, female friendship as well as other issues in these works are discuss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2015.08.15 上網)
  2. (1983)。大正藏。臺北:新文豐。
  3.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 葉俊麟閩南語歌詞及文物數位典藏計畫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82/55.htm(2015.08.15 上網)
  4. (2006)。女性‧影像‧書:從女性影展看女性影像之再現。臺北:書林。
  5. 鄭文堂:公共電視人生劇展經典系列「西蓮」,臺北:公視,2000 年。
  6. 林正盛:「月光下,我記得」,臺北:中影,2005 年。
  7. 南朝宋范曄(1993)。後漢書。臺北:錦繡。
  8. 漢劉向(1979)。列女傳。臺北:廣文。
  9. Chodorow, Nancy J.、張君玫譯(2003)。母職的再生產─心理分析與性別社會學。臺北:群學。
  10. Creswell, Tim、徐苔玲譯、王志弘譯(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群學。
  11. Millett, Kate、宋文偉譯、張慧芝譯(2003)。性政治。臺北:桂冠。
  12. Young, Iris Marion、何定照譯(2007)。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臺北:商周。
  13. 江寶釵編(2012)。不凋的花季。臺北:聯合文學。
  14. 李昂(1984)。她們的眼淚。臺北:洪範。
  15. 李昂(1983)。殺夫。臺北:聯經。
  16. 林文淇(2006)。放映週報,12
  17. 邱貴芬(1991)。當代臺灣女性小說裡的孤女現象。文學臺灣,創刊號,111-118。
  18. 范銘如(2008)。文學地理: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臺北:麥田。
  19. 陳東原(1999)。中國的女子教育─過去的歷史與現在的缺點。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臺北:
  20. 陳碧月(2010)。凝視心靈─文學電影與人生。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21. 雪克注譯、周鳳五校閱(1998)。新譯公羊傳。臺北:三民。
  22. 游惠貞(2005)。月光下,我記得─李昂、林正盛、楊貴媚的三角習題。聯合文學,245,46-61。
  23. 黃玉珊統籌、陳秋伶編(2011)。文學‧影像‧創意:華語電影獨立製片面面觀。臺南:臺灣文學館。
  24. 蔡林縉(2009)。遷徙,從鹿城到都蘭─《月光下,我記得》改編李昂小說的空間/地方轉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6,135-168。
  25. 鮑家麟編(1999)。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