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lemma of the work and support system focus on the new poor, from the view of the support network. Nowadays, the relevant new poverty research rarely to discussed support system. Therefore, this study through the finishing of the decade related, the literature showed that the weak support system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of the new poverty, and the support system focused on the formal system. The study thinks that the informal system is also the ke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system can make the new poor have a complete support to help.
|
参考文献
|
-
王齡竟、陳毓文(2010)。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青少年憂鬱情緒:檢視同儕、專業與家外成人支持的緩衝作用。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1),65-97。
連結:
-
黃寶園(2010)。社會支持在壓力反應歷程中的中介效果。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3),401-436。
連結:
-
106 年最貧窮線標準, 取自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科, 2017 年6 月6 日, 取自http://dep.mohw.gov.tw/DOSAASW/cp-566-4981-103.html
-
Cohen, M.,Arad, S.,Lorher, M.,Pollack, S.(2007).Psychological distress. Life strssors. and social support in new immigrants with HIV.Behavioral Medicine
-
Cohen, S.,Wills. T. A.(1985).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Psychological Bulletin,98(2),310-357.
-
Jozefowicz-Simbeni, Debra M. Hernandez(2008).An Ecological and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Dropout Risk Factors in Early Adolescence: Role of School Social Workers inDropout Prevention Efforts.Children & School,30(1),49-62.
-
Osher, D.,VanAcker, R.,Morrison, G. M.,Gable, R.,Dwyer, K.,Quinn, M.(2004).Warning Signs of Problems in Schools: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Effective Practices for Combating School Aggression and Violence.Journal of School Violence,3(2),13-37.
-
Roffey, Sue(2015).Educational & Child Psychology,32(1),21-30.
-
Toland, John,Donna(2011).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resilience: New concept, new opportunities.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32,195-106.
-
方紫薇(2006)。大一新生網路不同來會支持、網路沉迷及孤寂感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1(2),139-168。
-
王永慈、關秉寅、王卓祺、鄧廣良(2009)。社會福利的權利與責任─一個實證的檢視。中國社會工作研究,5,23-44。
-
江欣彥(201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
-
宋麗玉、施教裕(2009)。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優勢觀點。臺北:洪葉文化。
-
李佩芬(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科技研究所。
-
李勉禛(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李健鴻(2011)。當前台灣的工作貧窮化危機與勞動保護對策。邁向社會投資型國家:就業與安全重大議題研究論文集,台北:
-
李淑容、賴兩陽(2006)。全球化下台灣的新貧現象及其對策。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論文集
-
李淑容(2007)。李淑容 (2007). 高風險家庭就業服務方案建議書研究案成果報告,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李淑容 (2007). 高風險家庭就業服務方案建議書研究案成果報告,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
周克華(2005)。從生態模式探討外籍配偶家庭暴力之處遇。南華社會學通訊期刊,49
-
周佩潔(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
周美慧(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
-
周詩茜(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
-
林永盛(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
林育陞(2014)。全球化下在臺東南亞外籍配偶社會支持服務網絡建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48,120-135。
-
林育陞(2015)。社會工作「正向」理論與實務─以復原力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50,304-316。
-
林信言(200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北教育大學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
林萬億、秦文力(1992)。臺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臺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研究,臺北市政府研考會。
-
施彥卿(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私立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柯志哲(2008)。我國使用非典型工作型態之探討─使用情況與決定因素。2008年台灣社會學會年會大會主題:解嚴20年台灣社會的整合與分歧
-
胡善喻(2012)。家庭福祉─開啟多元助人專業支對話。大仁科技大學出版。
-
馬財專(2013)。臺灣非典型就業之勞動保障。中鋼月刊,172,13-16。
-
張芳寧(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
-
陳心怡(2004)。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
陳姿婷(2009)。台灣貧富差距現象初探。2009年南台灣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陳美玉(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
-
彭淑華、張英陣(1995)。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台北:。
-
馮燕、李淑容(2014)。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102年度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102年度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
黃世鑫、林志鴻、林昭吟(2003)。新貧問題與社會福利政策。國家政策季刊,2(4),83-124。
-
黃明玉、吳惠如、郭俊巖(2013)。從臺北市家庭發展帳戶方案探析女性戶長單親戶脫貧的可能。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4(1),131-152。
-
黃惠泠(2006)。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
楊潼樺(201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
熊彥翔(2011)。臺灣窮、淹腳目:分析目前臺灣的抗貧體系。社區發展季刊,136,456-457。
-
蔡文菁(2011)。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
蕭琮琦(2012)。社區為整體的抗貧策略—都會型與偏鄉型的服務設計。2012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與社會服務創新
-
賴兩陽(2004)。全球化、在地化與社區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07,120-133。
-
簡錫堦(2012)。反貧困運動—扭轉崩世代的危機。台灣人權學刊,1(3),171-186。
-
蘇惠君(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
蘇惠靖(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