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
-
余民寧、陳柏霖、湯雅芬(2012)。大學生心理資本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4),19-52。
連結:
-
宋麗玉、常欣怡(2007)。青少年復原力概念與相關研究之探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7,171-192。
連結:
-
黃寶園(2010)。社會支持在壓力反應歷程中的中介效果。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3),401-436。
連結:
-
Cohen, M.,Arad. S.,Lorher, M.,Pollack, S.(2007).Psychological distress. Life strssors. and social support in new immigrants with HIV.Behavioral Medicine
-
Cohen, S.,Wills. T. A.(1985).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Psychological Bulletin,98(2),310-357.
-
Luthans, F.,Youssef, C. M.(2007).Emerg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ournal ofManagement,33,321-349.
-
Luthans, F.,Youssef, C. M.(2004).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Organizational Dynamics,33,143-160.
-
Toland, John,Donna(2011).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resilience: New concept, new opportunities.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32,195-106.
-
丁鳳琴(2010)。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探討。寧波大學學報,32(1),64-69。
-
方紫薇(2006)。大一新生網路不同來會支持、網路沉迷及孤寂感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1(2),139-168。
-
王文隆(2002). 你的藍色憂鬱?!,探討憂鬱症, 國際厚生建康園區, 2015 年6 月28日, 取 自 http://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content_article.asp?sp=3&sec=7&no=0000005253&type=perspective
-
王艷萍(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
李明濱(2009)。心情溫度計。台北市: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
李俊良(2000)。復原力對諮商的啟示。輔導季刊,36(3),32-36。
-
李勉禛(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
李素芬(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
阮美蘭(1995)。兒童憂鬱症的認知行為治療。國民教育,35,20-24。
-
周克華(2005)。從生態模式探討外籍配偶家庭暴力之處遇。南華社會學通訊期刊,49
-
林永盛(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
林育陞(2015)。社會工作「正向」理論與實務─以復原力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50,304-316。
-
侯禎塘、陳慧真(2007)。藝術治療團體於憂鬱症患者之介入研究。特殊教育論文集,台中:
-
柯慧貞(2002)。憂鬱症的認知心理治療─理論與技巧。學生輔導,80,68-75。
-
商志雍、廖士程、李明濱(2003)。精神科門診憂鬱症患者就診率之變遷。臺灣醫學,7(4),502-509。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編製(2015)。認識憂鬱面對憂鬱把脫憂鬱─憂鬱情緒障礙自助手冊。台北:衛生福利部。
-
張智嵐(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
-
陳美玉(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
-
陳慧真、侯禎塘(2006)。特殊教育叢書─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
-
廖雪如(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
-
趙善如(2006)。從復原力觀點解析單親家庭的福利服務—以高雄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4,147-158。
-
賴怡如(2004)。憂鬱症患者家屬的處境與需求。南華社會學通訊期刊,42
-
蘇芸仙(2006)。復原力的淺談。南華社會學通訊期刊,53
-
蘇惠君(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