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憂鬱症患者心理危機痊癒歷程個案研究-復原力觀點

并列篇名

Case Study of Melancholic Recovered Course- The View of Resilience

DOI

10.6459/JCM.201803_15(1).0007

作者

林育陞(H. S. Lin)

关键词

復原力 ; 憂鬱症 ; 痊癒 ; 個案研究 ; Resilience ; Depression ; Recovery ; Case Studies

期刊名称

危機管理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15卷1期(2018 / 03 / 01)

页次

67 - 7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透過復原力觀點,了解如何幫助憂鬱症患者過程的恢復並提出論點與建議。

英文摘要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ilience point of view, to understand how to help the recovery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to present arguments and suggestion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余民寧、陳柏霖、湯雅芬(2012)。大學生心理資本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4),19-52。
    連結:
  2. 宋麗玉、常欣怡(2007)。青少年復原力概念與相關研究之探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7,171-192。
    連結:
  3. 黃寶園(2010)。社會支持在壓力反應歷程中的中介效果。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3),401-436。
    連結:
  4. Cohen, M.,Arad. S.,Lorher, M.,Pollack, S.(2007).Psychological distress. Life strssors. and social support in new immigrants with HIV.Behavioral Medicine
  5. Cohen, S.,Wills. T. A.(1985).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Psychological Bulletin,98(2),310-357.
  6. Luthans, F.,Youssef, C. M.(2007).Emerging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ournal ofManagement,33,321-349.
  7. Luthans, F.,Youssef, C. M.(2004).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Organizational Dynamics,33,143-160.
  8. Toland, John,Donna(2011).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resilience: New concept, new opportunities.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32,195-106.
  9. 丁鳳琴(2010)。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探討。寧波大學學報,32(1),64-69。
  10. 方紫薇(2006)。大一新生網路不同來會支持、網路沉迷及孤寂感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1(2),139-168。
  11. 王文隆(2002). 你的藍色憂鬱?!,探討憂鬱症, 國際厚生建康園區, 2015 年6 月28日, 取 自 http://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content_article.asp?sp=3&sec=7&no=0000005253&type=perspective
  12. 王艷萍(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13. 李明濱(2009)。心情溫度計。台北市:台灣自殺防治學會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14. 李俊良(2000)。復原力對諮商的啟示。輔導季刊,36(3),32-36。
  15. 李勉禛(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
  16. 李素芬(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17. 阮美蘭(1995)。兒童憂鬱症的認知行為治療。國民教育,35,20-24。
  18. 周克華(2005)。從生態模式探討外籍配偶家庭暴力之處遇。南華社會學通訊期刊,49
  19. 林永盛(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20. 林育陞(2015)。社會工作「正向」理論與實務─以復原力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50,304-316。
  21. 侯禎塘、陳慧真(2007)。藝術治療團體於憂鬱症患者之介入研究。特殊教育論文集,台中:
  22. 柯慧貞(2002)。憂鬱症的認知心理治療─理論與技巧。學生輔導,80,68-75。
  23. 商志雍、廖士程、李明濱(2003)。精神科門診憂鬱症患者就診率之變遷。臺灣醫學,7(4),502-509。
  24.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編製(2015)。認識憂鬱面對憂鬱把脫憂鬱─憂鬱情緒障礙自助手冊。台北:衛生福利部。
  25. 張智嵐(200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
  26. 陳美玉(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
  27. 陳慧真、侯禎塘(2006)。特殊教育叢書─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
  28. 廖雪如(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
  29. 趙善如(2006)。從復原力觀點解析單親家庭的福利服務—以高雄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4,147-158。
  30. 賴怡如(2004)。憂鬱症患者家屬的處境與需求。南華社會學通訊期刊,42
  31. 蘇芸仙(2006)。復原力的淺談。南華社會學通訊期刊,53
  32. 蘇惠君(200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陳玟伶,翁靖惠(2020)。提升一位慢性思覺失調症病人復原力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67(1),113-119。
  2. 黃君代,洪楹棋(2020)。一位長期遭受家暴致重鬱症婦女創傷復原之照護經驗。精神衛生護理雜誌,15(2),51-61。
  3. 謝秋雯,彭怡婷(2020)。青少年憂鬱症個案諮商歷程之探討與反思。諮商與輔導,411,17-21。
  4. (2024)。運用復原力於憂鬱症女性遭受家庭暴力之急診護理經驗。領導護理,25(2),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