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山居歲月-新竹客家飲食文化及體現

并列篇名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Hakka Dietary Culture in Hsinchu

DOI

10.6572/JHHE.6(4).4

作者

鄧之卿(Chih-Ching Teng)

关键词

客家 ; 飲食 ; 文化 ; Hakka ; diet culture ; image

期刊名称

餐旅暨家政學刊

卷期/出版年月

6卷4期(2009 / 12 / 01)

页次

353 - 37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試圖以民族誌的觀點,透過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當地資深客庄人士,探討新竹客家飲食文化的深層意涵。文本資料採質性分析的程序,將新竹地區客家飲食的文化特色歸納出五項範疇:1.由貧瘠的山居生活探討「地域性的影響」。2.由客家飲食烹調本色來體現「客家飲食的實用特色」。3.由文化的意象來傳達「客家飲食的表達面」。4.由禮儀與習俗反應「特殊場合的客家飲食意涵」。5.由飲食再造來展現「客家飲食新風貌」。本文並透過現代客家飲食新舊之間的傳遞,反思客家飲食傳承與創新的文化意義,以及未來客家飲食文化的保存與發展。

英文摘要

The goal of our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akka dietary culture from an ethnographic perspective. We employe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s to collect data from local informants. Based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we developed five categories to interpret the Hakka Dietary Culture in Hsinchu: (1) Explore regional influences from the aspect of living in a barren region. (2) Show the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cuisine using the essence of Hakka cooking. (3) Express the Hakka diet through cultural image. (4) The reflection of etiquette and customs of through Hakka dietary culture for different occasions. (5) The creation of new kinds of Hakka cuisine.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dern Hakka dietary culture is reflective of 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We also discuss the future of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akka dietary cul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地理及區域研究
生物農學 > 農產加工
社會科學 > 管理學
参考文献
  1. 王雯君(2005)。客家邊界—客家意象的詮釋與重建。東吳社會學報,18,117-156。
    連結:
  2. Bilton, T.,Bonnett, K.,Jones, P.,Stanworth, M.,Sheard, K.,Webster, A.(1985).Introductory Sociology.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 Ltd..
  3. Burgess, R.(1989).Field Research Sourcebook and Field Manual.London:Unwin Hyman.
  4. Huang, C. H.,Huang, Y. C.,Chung, C. Y(2006).Hakka Restaurant repositioning through menu renovation: A strategic analysis.The proceeding of 12th Asia Pacific Tourism Association and 4th APacCHRIE Joi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Hualien, Taiwan:
  5. 木蘭文化(2003)。客家小小筆記。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6. 王學泰(1994)。從文化角度看中國飲食習俗。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7. 李亦園(2000)。中國飲食文化研究的理論圖像。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8. 林柏燕(2003)。閒話客家美食。社教資料雜誌,296,4-5。
  9. 胡幼慧(200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10. 張玉欣(2005)。新竹縣客家飲食文化調查計劃結案報告新竹縣客家飲食文化調查計劃結案報告,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11. 張典婉(2003)。客家飲食文化輯。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12. 張維安、謝世忠(2004)。台灣客家族群史—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13. 許木柱、簡美玲(1996)。飲食與文化—人類學觀點的回顧與展望。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4. 陳玉箴(2006)。台菜、小吃、客食:新飲食版圖及國體化的味覺。城鄉流動2007 年文化研究會議暨第八屆文化研究學會年會
  15. 陳板(2002)。化邊緣為資源:台灣客家文化產業化的策略。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6. 黃永達(2004)。台灣客家讀本。台北:全威創意媒體。
  17. 黃靖淑(2005)。客家精緻優質飲食文化調查及餐飲業轉型研究計畫結案報告客家精緻優質飲食文化調查及餐飲業轉型研究計畫結案報告,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18. 楊彥杰(2000)。客家菜與飲食文化。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19. 楊昭景、邱文彬(2005)。生存、覺知與存在:客家飲食內涵與發展。餐旅暨家政學刊,2(1),71-81。
  20.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21. 賴守誠(2008)。食物的文化經濟與農鄉發展:義大利慢食運動及台灣客家飲食運動的個案比較。農業推廣學報,24,45-72。
被引用次数
  1. 黃靖淑(2012)。客家飲食消費者社會化模式再思:社會化過程真的能產生中介效果?。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6(3),42-62。
  2. 黃怡雯、高中、范振德(2016)。三義客家飲食文化演化模式之研究。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6(4),45-64。
  3. 羅仁駿,蔡承宏(2012)。臺北市客家族群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休閒運動健康評論,4(1),81-93。
  4. 張正霖(2023)。打造「經典客家菜」:飲食敘事、族群政策與臺灣客家意象之建構(2000年迄今)。民俗曲藝,220,6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