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唐君毅的生命教育觀-以《人生之體驗》為主要線索之考察

并列篇名

Investigation of Tang Chun-I's View of Life Education by using The Experience of Life

作者

黃文樹(Huang Wen-shu)

关键词

唐君毅 ; 生命教育觀 ; 《人生之體驗》 ; Tang Chun-I (唐君毅) ; View of Life Education (生命教育觀) ; The Experience of Life (《人生之體驗》)

期刊名称

修平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43期(2022 / 03 / 01)

页次

1 - 3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現代新儒家唐君毅,是一位思想早熟的仁者。他在長期的教育生涯中,恆以「道德自我之覺悟」、「精神之向上」、「超越之反省」等自勉勉人。《人生之體驗》一書體現其生命教育觀。本文採取文本分析法,以該書為主要線索,輔以唐氏其他著述及學界相關論著,歸納唐氏的生命教育觀為九點:一、生命的根基:本心之安立;二、生命的處境:孤獨之存在;三、生命的動力:良知之覺察;四、生命的樞紐:精神之向上;五、生命的護持:超越之反省;六、生命的拓展:人格之培養;七、生命的價值:願力之發皇:八、生命的苦難:疾病之體悟;九、生命的鵠的:天德之流行等。這些觀點,有其深義,值得吾人參考。

英文摘要

Tang Chun-I (唐君毅), a modern Neo-Confucianist (新儒家), is a benevolent man with intelligent ideas. In his long career in education, he has constantly encouraged himself and others with concepts of " moral self-consciousness, " " spiritual rising, " and "transcendental introspection." The book The Experience of Life 《(人生之體驗》) embodies his views on life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text analysis method to approach this book and is supplemented by Tang's other writings and relevant academic works 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following nine points of Tang's views on life education: 1. The root core of life: Peace of the heart; 2. The situation of life: Existence of loneliness; 3. The power of life: Consciousness of conscience; 4. The hub of life: Spiritual rising; 5. The support of life: Transcendental introspection; 6.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7. The value of lif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of vows; 8. The suffering of life: Realization of diseases; 9. The aim of life: Popularity of virtue. These perspectives have profound meanings and are worthy of stud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基礎與應用科學 > 基礎與應用科學綜合
工程學 > 工程學綜合
工程學 > 機械工程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参考文献
  1. 楊自平(2015)。從受用角度考察唐君毅先生由疾病證悟人生。當代儒學研究,19,165-195。
    連結:
  2. 鄭志明(2003)。從唐君毅《人生之體驗》談儒學的生命教育。新世紀宗教研究,1(3),48-78。
    連結:
  3. (2003).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宋)朱熹(1985).四書章句集注.高雄:復文出版社.
  5. (宋)陸象山(1979).象山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唐.黃檗希運:《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大正藏》第 48 冊。
  7. (清)張廷玉(1971).明史.臺北:中華書局.
  8. (清)黃宗羲(1974).明儒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公司.
  9. 王雪卿(2010).唐君毅文化哲學析論.臺北:花木蘭文化事業公司.
  10. 史炳軍,趙茂林(2001)。唐君毅對陸王心學的繼承與超越──評唐君毅的心本論。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3),46-52。
  11. 何仁富(2016).唐君毅與宋明理學──基於工夫論的朱、陸、王學之會通.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2. 吳俊升(1979).教育哲學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吳略余(2012).論唐君毅對朱子思想的詮釋:以當代之相關研究為對比.臺北:花木蘭文化事業公司.
  14. 李杜(1982).唐君毅先生的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5. 李翔海(2010).現代新儒學論要.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6. 李瑞全(2010)。唐、牟二先生之陽明學──兼論朱陸異同。新亞新報,28,13-23。
  17. 沈清松,李杜,蔡仁厚(1999).馮友蘭、方東美、唐君毅、牟宗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8. 林安梧(1998).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 林安梧(2011).牟宗三前後:當代新儒家哲學思想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 林思伶(2000).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寰宇出版公司.
  21. 金小方(2014).唐君毅道德哲學研究.蕪湖:安徽師範大學出版社.
  22. 胡巖(2017)。哲學與教育:論唐君毅的教學哲學。宜賓學院學報,17(10),13-20。
  23. 唐君毅(2000).人文精神之重建.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4. 唐君毅(1986).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5. 唐君毅(1990).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6. 唐君毅(1986).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7. 唐君毅(1988).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補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8. 唐君毅(1988).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補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9. 唐君毅(1988).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0. 唐君毅(1978).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1. 唐君毅(1977).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
  32. 唐君毅(1986).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3. 唐君毅(1988).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4. 唐君毅(1988).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5. 唐君毅(1988).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6. 唐君毅(1978).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7. 唐君毅(1991).病裏乾坤.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8. 唐君毅(1991).心物與人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9. 唐君毅(1978).人生之體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0. 唐君毅(1985).道德自我之建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1. 唐君毅:《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研究集》,重慶:正中書局,1943 年。
  42. 唐君毅(1991).人生之體驗續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3. 唐君毅(1992).青年與學問.臺北:三民書局.
  44. 唐君毅(1991).人生隨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5. 唐君毅(1990).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6.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編委會(編)(1991).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7. 唐君毅全集編委會(編)(1991).唐君毅先生紀念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8. 徐復觀(2001).徐復觀雜文補編(思想文化卷).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49. 徐復觀(1991).徐復觀文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0. 徐復觀,黎漢基(編),李明輝(編)(2001).徐復觀雜文補編(思想文化卷).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51. 國立臺灣師大教研所(編)(1990).教育心理學.高雄:復文出版社.
  52.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53. 張雲江(2016).唐君毅佛教哲學思想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4. 張圓,喻濤(2016)。唐君毅教育思想探析。寧波教育學院學報,18(4),90-93。
  55. 教育部(編)(2017).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臺北:教育部.
  56. 梁啟超(1999).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圖書館.
  57. 梁漱溟(1972).朝話.臺北:文景出版社.
  58. 陳振崑(2015).唐君毅的儒教理論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事業公司.
  59. 陳鼓應(註譯)(1975).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0. 陳學然(2011)。唐君毅的憂患意識及其學思關切點之展開。當代儒學研究,10,205-239。
  61. 賀麟:《當代中國哲學》。南京:勝利出版社,1945 年。
  62. 黃兆強(2010).學術與經世:唐君毅的歷史哲學及其終極關懷.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63. 黃冠閔(2018).感通與迴盪:唐君毅哲學論探.臺北:聯經出版社.
  64. 黃慧英(2013).從人道到天道──儒家倫理與當代新儒家.臺北:鵝湖月刊社.
  65. 慈怡(編)(1989).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
  66. 廖俊裕(2010).自我真實存在的歷程: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之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事業公司.
  67. 熊十力(1992).十力語要.臺北:廣文書局.
  68. 劉述先(1994).當代新儒家人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69. 劉國強(2011).全球化中儒家德育的資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0. 劉國強(2003)。從人生之艱難、罪惡之根源說儒家返本開新的道德教育進路──當代新儒家唐君毅的啟發(上)。鵝湖月刊,29(5),2-8。
  71. 劉國強(2003)。從人生之艱難、罪惡之根源說儒家返本開新的道德教育進路──當代新儒家唐君毅的啟發(下)。鵝湖月刊,29(6),5-11。
  72. 蔡仁厚(2005).新儒家與新世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73. 蔡仁厚,江日新(編)(1997).牟宗三哲學與唐君毅哲學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74. 蔡培村,武文瑛(2008).生命教育:探索與修鍊.高雄:麗文出版社.
  75. 鄭大華(2001).梁漱溟傳.北京:人民出版社.
  76. 鄭家棟(1990).現代新儒學概論.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77. 霍韜晦(編)(1991)。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論文集,香港:
  78. 霍韜晦(編)(1991)。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論文集,香港:
  79. 霍韜晦(編)(1991)。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論文集,香港:
  80. 霍韜晦(編)(1991)。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論文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