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隨著時代的演進,以往各國在國際上的紛爭相抗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後的密切合作,當中唯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和北美自由貿易區(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NAFTA)為規模較大和成功的實例,而在東亞經濟整合則是由東南亞國家所成立的東協首開先例,往後在中國的經濟崛起下,不斷對週邊國家示好,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最備受全球關注的即中國與東協FTA,單就從協議字面上來看似乎是單純的經濟合作,然而在中國處心積慮下,政治動機才是令人畏懼的。了解中國與東協FTA及兩岸ECFA,在政經立場上之相比較為本次研究的目的。
|
参考文献
|
-
吳玲君(2005)。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主義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44(5),1-27。
連結:
-
孫國祥(2005)。東亞區域整合之演進與願景:經貿、金融與安全面向的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6(1),119-173。
連結:
-
耿曙(2009)。問題與研究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台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48(3)
連結:
-
張五岳編、趙春山(2007)。中國大陸研究。新文京出版社。
連結:
-
張執中(2002)。兩岸對政治談判的評估及因應策略分析。問題與研究,41(10),40。
連結:
-
環球透視機構,2002年8 月http://www.ihs.com/products/global-insight/index.aspx?pu=1&rd=globalinsight_com#
-
(2005).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Trade, Regionalism, and Development.Washington, DC:World Bank.
-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
彭淮棟編譯,「東協+中自由貿易區底定」,聯合電子報,第3081期(2009年4月11日)
-
中國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亞洲司,http://yzs.mofcom.gov.cn/
-
遠景基金會,http://www.pf.org.tw/
-
經濟部國貿局,http://cweb.trade.gov.tw/mp.asp?mp=1
-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www.cla.gov.tw/
-
中國人民共和國海關統計,http://www.mofcom.gov.cn
-
東協官網,http://www.aseansec.org/index.html
-
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http://www.ecfa.org.tw/
-
國台辦網站,http://www.gwytb.gov.cn/
-
洪財隆(2004),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http://www.ctasc.org.tw/
-
中華徵信所,http://www.credit.com.tw/CreditOnline/
-
陶儀芬,ECFA與台灣的全球經略,兩岸關係論壇,2011/1/3
-
趙文衡,ECFA的骨牌效應,蘋果日報,2009年12月31日
-
中華經濟研究院,http://www.cier.edu.tw/mp.asp?mp=1
-
楊昊(2009) ,中南半島的新中國結:東協-中國次區域合作的動力、策略、藍圖與挑戰,新世紀東亞與台灣之政經發展教學研究計劃研究座談會(六)座談稿
-
蔡宏明,2008年4月28日,「台星FTA 能否跟著融冰」,國政評論
-
Ba, Alice D.(2003).China and ASEAN: Renavigating Relations for a 21st Century.Asian Survey,43(4),1.
-
Collins, Alan、國防部史政編譯室譯(2004)。東南亞的安全困境。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
Jovanovic, Miroslav N.(1992).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rgration.New York:Routledge.
-
Men, Jine(2007).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 Study of China s Active Invo1vement.Global Society,21(2),249-268.
-
Ng, Francis,Yeats, Alexander(2003).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3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3,未出版
-
Yuan, Jing-domg(2000).Asia-Pacific Security: China's Conditional Multilateralism and Great Power Entente.Pennsylvania: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SSI) of The U.S. Army War College.
-
王綺年(2008)。多邊架構之策略運用:中國vs 東南亞國協。亞太研究通訊,6,37-59。
-
包宗和編、吳玉山編(1999)。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
-
何慧剛(2006)。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分析。雲南社會科學,2006(3),59-62。
-
宋鎮照(1998)。解析中共對台談判策略和台灣因應之道。共黨問題研究,24(8),37。
-
李文志(2001)。東吳政治學報,13,129-174。
-
林家如、吳竹君(2002)。從區域貿易協定於東亞發展現狀、前景及對APEC之影響。亞太經濟合作評論,10,92-101。
-
金秀琴(2003)。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之發展及對我國之影響。經濟研究,4,1-2。
-
胡鞍鋼編(2003)。中國大戰略。中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袁鶴齡(2003)。全球化vs.區域化:亞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契機與挑戰
-
馬準威(2009)。ECFA之簽署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政治層面的分析。臺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
高長(1994)。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
張心怡(2006)。歐洲國際評論,2
-
陳欣之(1996)。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35,11。
-
陳華凱(2010)。「東協10+1自由貿易區」成立後臺灣的行動戰略。復興崗學報,97,47-74。
-
陳鴻瑜(2010)。亞太和平月刊,2(2)
-
游伯笙(2007)。CEPA對閩台經貿互動的影響與政策建議。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325,92-95。
-
鄭富霖(2005)。「東協─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之爭端解決機制評析。展望與探索,3(2),96-102。
-
蕭胡琴(1999)。後冷戰時期中共對亞太地區的外交戰略。共黨問題研究,25(10),23。
-
顧瑩華、劉大年、史惠慈(2009)。,中華經濟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