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全球百大品牌價值趨勢之研究

并列篇名

An Analysis of the Brand Value of the Global Top One Hundred Brands

作者

姚成彥(Chen-Yen Yao);郭迺鋒(Nai-Fong Kuo);王霞青(Hsai-Ching Wang)

关键词

品牌 ; 品牌價值 ; 全球百大品牌 ; Brand ; Brand value ; Top 100 global brands

期刊名称

東亞論壇

卷期/出版年月

490期(2015 / 12 / 01)

页次

23 - 46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知識經濟崛起與全球化的影響下,品牌成為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也影響了品牌行銷策略。企業經營模式不斷改變,除了重視產品的品質與功能性,更重要的就是品牌價值。國內外也有許多計算品牌價值的方式,本研究以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和全球最大品牌諮詢公司Interbrand 合作評鑑結果及全球著名市場調查機構Millward Brown Optimor,二間公司公佈之全球百大品牌價值資料為樣本,透過圖示詮釋及迴歸分析進行研究,藉以探討百大品牌之年度、國家別、產業別與品牌價值之間的趨勢與關聯性,希冀對品牌研究者或台灣品牌跨進全球百大品牌國際舞台發展有所裨益。本研究結果顯示,以總體分析來看百大品牌屬美國品牌家數最多,但正處於下降中,並與其他入圍國家之品牌數成長趨勢值呈現負相關。亞洲入圍國家變動幅度最大,而德國品牌則相較穩定。以產業別分析發現資訊服務、電子科技、金融服務占品牌價值前三位,時尚精品產業成長趨勢最強,媒體娛樂衰退趨勢最大。以商品別分析發現成長最快速品牌為資訊服務及電子科技產業之Google及Apple。經濟環境動盪,全球百大品牌總價值不但可以維持水準,更能進一步成長。

英文摘要

Brand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tangible assets of enterprises in the today's knowledge economy. Companies not only put emphasized on product quality and functionality but also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brand value. There were some researches focuses on the methods to calculate brand value. This study uses data of the top 100 global brand value from the world's largest brand consultancy Interbrand and Millward Brown Optimor. Through graphic interpret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op one hundred brands of the year, country, industry trends and brand value. These results hope to contribute to brand researchers and Taiwan brand compani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綜合
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参考文献
  1. Arnlod, D.(1992).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Interbrand.
  2. De Chernatony, L.,McWilliam, G.(1989).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larifying how marketers interpret "brands".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5(2),153-171.
  3. Drawbaugh、葉思迪譯(2002)。品牌定天下。台北:培生集團。
  4. Johansson, J.K.,Dimofte, C.V.,Mazvancheryl, S.K.(2012).The performance of global brands in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A test of two brand value meas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29(3),235-245.
  5. Kallapur, S.,Kwan, S.Y.S.(2004).The value relevance and reliability of brand assets recognized by UK firms.Accounting Review,151-172.
  6. Keller, K.L.(1993).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22.
  7. Kim, P.(1990).A perspective on brands.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7(4),63-67.
  8. Knapp, Duane E.、袁世珮譯、黃家慧譯(2001)。打造優勢品牌的五大策略。台北:美商麥格爾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9. Kotler, P.(2000).Marketing Management.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10. Mariotti、陳佩秀譯(2001)。品牌─Smart MBA 自修手冊。台北:遠流出版社。
  11. Perry, Alycia、Wisnom, David, III、范文毅譯(2004)。品牌優生學。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公司。
  12. Randall, G.、蔡佩娟譯(2000)。塑造品牌的威力。台北:小知堂文化。
  13. Ries, A.(1998).Checking The Brandbook.Brandweek,39,46-51.
  14. Rothacher, Albrecht、黎曉旭譯(2006)。品牌背後的故事─品牌經營策略與企業文化。台北:久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5. Schultz, D.E.(1992).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Promotion Management,1(1),99-104.
  16. Travis, D.、朱璞瑄譯(2001)。體驗品牌。台北:經濟新潮社。
  17. Uphaw, L.B.、吳玟琪譯(2000)。建立品牌識別。台北:台視文化。
  18. 方嘉瑜(2004)。花蓮,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19. 吳心怡(2003)。左腦攻打右腦:品牌行銷的理想,側想與狂想。台北:大塊文化。
  20. 李惠君(2006)。台北,東吳大學會計系。
  21. 林曉芬(2009)。日本與中國品牌鑑價機制之研究。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2(3),81-89。
  22. 胡振源(2006)。品牌管理─品牌價值的創造與經營。台北:新文京開發。
  23. 康淑君(2007)。台北,國立台北大學會計系。
  24. 黃郁容(2005)。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25. 蕭友華(2005)。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26. 賴亮秀(2005)。台北,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李瑞珍(2017)。台灣奧迪汽車之SWOT與品牌價值分析。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1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