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社區總體營造融入學校課程發展之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n Community Renaissance and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ake an Elementary School for Example

DOI

10.7037/JNTUE.200606.0039

作者

吳俊憲(Chun-Hsien Wu)

关键词

社區總體營造 ; 課程發展 ; 本土文化 ; community renaissance ;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indigenous culture

期刊名称

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卷期/出版年月

20卷1期(2006 / 06 / 01)

页次

39 - 6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臺灣在1987年解嚴前後,由於政治、社會、經濟等各方面日趨民主化、多元化、自由化,地方或民間的自主意識逐漸抬頭,因而興起一股重視臺灣本土改革的潮流。臺灣的文化政策長期以來採「由上而下」的方式,由政府機構主導其發展方向,在進入八○年代後亦受到解嚴的影響,行政院文建會於1994年起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從文化藝術角度切入,凝聚社區意識,改善社區生活環境,建立社區文化特色,期能改造社會文化,重建臺灣本土文化。教育界受其影響,近年來也開始有學校在課程發展過程中引進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希望藉由課程引發學生主動關心社區週遭的人、事、物,並擴大對於臺灣這塊土地產生熱愛與認同。本研究採訪談法為主,輔以文件分析,並以一所國民小學做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主要有四:(一)分析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及其與學校課程發展的關聯性;(二)探討社區總體營造融入學校課程發展的實施歷程與成效;(三)瞭解社區總體營造融入學校課程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四)歸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renaissance and elementary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fter 1987, Taiwan gradually became democratic, plural, and liberal in different fields, such as politics, society, and economy etc. In 1994, Community Renaissance Policy, a bottom-up cultural policy, was proposed by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mmittee. The research methods were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Researcher took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County for example. The education aera was influenced by this policy and began to promote integration between school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renaissance policy. There were four objectives in this research: (1) to explore the ideal community renaissance; then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renaissance and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 to probe into the procedures and effects; (3) to understand the hidden problems; (4) to propose som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Glatthorn, A.A.(1994).Developing a quality curriculum.Alexandria, Virginia:ASCD.
  2. Kvale, S.(1996).Inter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London:SAGE.
  3. Oliva, P.F.(2001).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New York:Longman.
  4. Print, M.(1988).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Australia:Allen & Unwin.
  5. Skilbeck, M.(1984).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London:Paul Chapman.
  6. Smith, M.K.(1994).Local education: community, conversation, and praxis.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7. Tanner, D.,Tanner, L.(1995).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New Jersey:Prentice-Hall.
  8. 于國華(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
  9. 中華民國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簡介
  10. 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
  11. 王秀雲、財團法人柑園文教基金會編(1998)。在地文化、社區之華-86年全國在地文化社團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研討會記實。臺北:文建會。
  12. 余安邦(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臺北:遠流。
  13. 吳國勳(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14. 林振豐(2002)。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15. 郁元(1999)。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16.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17.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18.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 陳其南、財團法人柑園文教基金會編(1998)。在地文化、社區之華-86年全國在地文化社團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研討會記實。臺北:文建會。
  20. 陳錦秋(2005)。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陳麗華、王鳳敏、彭增龍(2004)。社會行動取向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實踐:以「風華再現洲子灣」課程爲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1),75-100。
  22. 陳麗華、彭增龍、張益仁(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臺北:五南。
  23. 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做。臺北:師大書苑。
  24.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25. 黃政傑(1988)。課程評鑑。臺北:師大書苑。
  26. 黃政傑(1981)。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27.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28. 楊千儀(2003)。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
  29. 詹雪梅(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30. 劉文正(199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系。
  31. 歐用生(2003)。課程典範的再建構。高雄:復文。
  32. 蔣玉嬋(200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政治大學。
  33. 蔣耀賢(1998)。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34. 1999社區美學研討會論文集
被引用次数
  1. 李雯佩(2012)。幼稚園鄉土教學之研究─以三峽的一所幼稚園為例。幼兒教育年刊,23,1-22。
  2. 王文誠(2011)。反身性的社區營造:實踐性的地理學想像。都市與計劃,3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