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建構臺語羅馬字詞彙測驗

并列篇名

Constructing a Vocabulary Test of Romanized Taiwanese

作者

林佳怡(Ka-I Lim);陳柏熹(Po-Hsi Chen)

关键词

臺灣閩南語 ; 詞彙測驗 ; 臺語羅馬字 ; 試題分級 ; Taiwanese(Minnan) ; vocabulary test ; Romanized Taiwanese ; level-Based exam

期刊名称

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

卷期/出版年月

35卷1期(2021 / 06 / 01)

页次

87 - 10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十二年國教課綱語文領域-本土語文(閩南語文)中,學習表現裡的閱讀能力,包含羅馬字辨認,但目前臺語文語言能力認證考試題型,以及教學現場的評量,都缺少測驗臺語羅馬字閱讀能力的題型。本文設計以辭典資料庫及語料庫為基礎的命題方式,使題幹與選項都可藉由電腦程式來產出,協助人工快速命題。再以此方法命題,以線上測驗的形式施測,收集作答反應後,以Rasch模式估計試題難度,再進一步提取難度特徵,並以多元迴歸驗證,結果發現「題幹的臺語特色詞數量」、「正答選項與誘答選項的聲調差異數量」兩項特徵,對試題難度的影響達顯著。最後再對照教育部臺灣閩南語言能力認證考試的分級,列出各級題目的難度特徵,作為未來命題、組卷的參考。

英文摘要

Romanized Taiwanese literacy as a learning outcome has been part of the Domain of Language Arts-Native Languages (Minnan) in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Yet evaluation of this kind of literacy is absent in not only the Taiwanese (Minnan) Proficiency Test but also in local onsite education. The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computer generated multiple choice test on the basis of an online dictionary database and language pool to facilitate manual test structuring. The Rasch model was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difficulty of items. Multipl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features of items on item difficulty. Results revealed that two positive indicators, including 1) the amount of Taiwanese exclusive phrases in items, and 2) the amount of tonal discrepancy between correct answer and distractor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item difficulty. With the above mentioned findings, this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proficiency level-based difficulty parameters of the Taiwanese (Minnan) Proficiency Tes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吉田真悟(2018)。Uì 語詞區別 ê 角度來探討臺語文內底漢字 kap 羅馬字 ê 用法。臺語研究,10(1),50-71。
    連結:
  2. 洪惟仁(2010)。閩南語書寫法的理想與現實。臺灣語文研究,5(1),81-108。
    連結:
  3. 張莉萍(2012)。對應於歐洲共同架構的華語詞彙量。華語文教學研究,9(2),77-96。
    連結:
  4. Capel, A.(2010).A1-B2 vocabulary: insights and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English Profile Wordlists project.English Profile Journal,1,e3.
  5. Embretson, S. E.,Reise, S. P.(2000).Item Response Theory for Psychologist.Mahwah, N.J.:L. Erlbaum Associates.
  6. Nation, I.S.P.(2001).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Cambridge University.
  7. 余民寧(2009).試題反應理論 (IRT) 及其應用.臺北市:心理.
  8. 李筱峰(1999).臺灣史 100 件大事.臺北市:玉山社.
  9. 周盈成(2016 年 5 月 5 日)。想學寫臺語羅馬字但不知要選「白話字」或「臺羅」?那你知道早就撨好了嗎?。關鍵評論,2016 年 5 月 5 日,取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8741。
  10. 林佳怡(2015)。從教育部臺語認證之能力指標談臺語語言能力。第九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11. 林麗黎(2008)。羅馬字在幼稚園母語教學的運用。海翁臺語文學教學季刊,1,34-43。
  12. 姚榮松(2000)。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用字分析與詞彙解讀:以最新落陰相褒歌為例。國文學報,29,193-230。
  13. 柯華葳(編)(2004).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研究與實務.臺北市:遠流.
  14. 胡韧奋(2017)。汉语词汇测试自动命题研究。中文信息学报,31(1),41-49。
  15. 教育部 (2019)。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2019 年 7 月版。https://twblg.dict.edu.tw/
  16. 教育部 (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語文領域 - 本土語文(閩南語文)。
  17. 教育部 (2019)。教育部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教學網 https://tailo.moe.edu.tw/。
  18. 教育部(2006).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19. 陳柏熹(2011).心理與教育測驗—測驗編製理論與實務.新北市:精策教育.
  20. 陳淑嬌(2007)。臺灣語言活力研究。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臺北市:
  21. 陳慕真(201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2. 曾文璇(2014)。華語八千詞詞彙分級研究。華語學刊,16,22-33。
  23. 楊允言(2014).臺語文語料處理 kah 線頂資源研究.臺南市:亞細亞國際傳播.
  24. 蔣為文(2007).語言文學臺灣國家再想像.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出版中心.
  25. 鄭良偉(1989).走向標準化的臺灣語文.臺北市:自立晚報.
  26. 謝石(譯),Chomsky, Noam(1989).句法結構.臺北市:結構群.
  27. 謝國平(2007)。語言流失與 RLS 在臺灣。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臺北市:
  28. 张凯(2002).语言测验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29. 张凯(編)(2006).漢語水平考試 (HSK) 研究.北京市:北京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