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王邦雄先生休閒觀之詮釋:儒家面向的觀點

并列篇名

Hermeneutic Interpretation of Bang-Shiung Wang’s Leisure Philosophy: A Confucianism Perspective

作者

紀俊吉(Chun-Chi Chi)

关键词

六藝 ; 王邦雄 ; 休閒思想 ; 《論語》 ; 儒家思想 ; Six Arts ; Bang-Shiung Wang ; Leisure Philosophy ; Confucian Analects ; Confucianism

期刊名称

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

卷期/出版年月

31卷1期(2017 / 06 / 01)

页次

59 - 7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王邦雄先生的相關論述,以詮釋學作為主要研究方法,企圖從中解析出王邦雄先生在儒家思想層面上的休閒觀點,以充實休閒領域的哲學及思想面向。首先,本文先討論儒家思想對「休閒」所持有的態度和立場,作為後續文章之基礎;其次,從王邦雄先生的詮釋角度出發,探討儒家休閒思想的內涵與核心;再次,則進一步分析儒家思想的休閒觀和個人生活面向的互動關係,並嘗試著從中引申出相關啟示,提供休閒領域研究者做為參考;最後以一通盤性結論整合本文之成果,同時提出後續相關研究的線索。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analyzes Bang-Shiung Wang's discourses, using hermeneutics a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objective is to analyze Wang's leisure philosophy from a Confucianism perspective, thereby further contributing to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and ways of thinking in leisure domains. First, we discuss the attitude and standpoint of Confucians toward the concept of leisure, providing a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discussions of this study. Second, from Wang's hermeneutics perspectiv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and core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based leisure. Third, Confucianism-based leisure philosophy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 in a person’s everyday life are analyzed to derive related inspirations for academic researchers specializing in leisure studies. Finally, a holistic conclusion summariz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s presented, and cu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are proposed.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文學綜合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参考文献
  1. 沈清松(2010)。休閒與自由:在科技產品與多元他者網絡中的論述。哲學與文化,436,91-104。
    連結:
  2. 幽蘭(2010)。中國休閒美學與功夫論。哲學與文化,436,105-118。
    連結:
  3. 紀俊吉(2016)。王邦雄思想對「休閒教育」的啟示—儒家角度的觀點。中科大學報,3(1),117-136。
    連結:
  4. 郭金芳、許光麃(2004)。菲得利克.洛.歐姆斯德[Frederic Law Olmsted, 1822-1903]的休閒思想。體育學報,36,207-216。
    連結:
  5. 郭金芳、許光麃(2005)。布萊特比爾(Brightbill, C. K., 1910-1966)的休閒思想。體育學報,38(2),97-108。
    連結:
  6. 劉千美(2010)。日常與閒適:小品散文書寫的美學意涵。哲學與文化,436,119-134。
    連結:
  7. (2005)。中國哲學概論。臺北:五南。
  8.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1992)。序—休閒趨勢的反思。中國休閒生活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9. 王邦雄(2014)。走過人生關卡。臺北:立緒。
  10. 王邦雄(2010)。向儒道思想學情緒管理。臺北:健行文化。
  11. 王邦雄(1988)。再論緣與命。臺北:漢光。
  12. 王邦雄(1985)。儒道之間。臺北:漢光。
  13. 王邦雄(1993)。人人身上一部經典。臺北:漢光。
  14. 王邦雄(2004)。中國哲學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15. 王邦雄(1999)。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臺北:立緒。
  16. 王邦雄(1984)。緣與命。臺北:漢光。
  17. 王邦雄(2004)。用什麼眼看人生。臺北:三民。
  18.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2005)。中國哲學史。臺北:里仁。
  19. 徐元民(2003)。體育學導論。臺北:品度教育。
  20. 徐復觀(2005)。中國人性論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21. 貢華南(2015)。漢語思想中的忙與閑。北京:三聯書店。
  22. 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23. 傅偉勳(1990)。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
  24. 傅偉勳(1994)。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正中書局。
  25. 勞思光(1998)。哲學淺說新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26. 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新論。臺北:師大書苑。
  27. 劉千美、幽蘭(2010)。導言:休閒的哲學、美學與文化。哲學與文化,436,1-7。
  28. 劉昌元(2001)。研究中國哲學所需遵循的解釋學原則。跨世紀的中國哲學,臺北:
  29. 龔鵬程(2009)。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臺北: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