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Chinese thought and culture may be said to be based on the philosophies of Daoism, Confucianism, the I Ching and Buddhism. In a solemn atmosphere of revering and worshiping Laozi, Confucius, and Buddha, Guiguzi'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culture is almost ignored and forgotten by Chinese descendant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Guiguzi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Art of Speaking, Listening, and Silen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connections with the I Ching, Dao De Jing, Zhong Yong, and the Liou Zu Tan Jing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Since there has been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on the Guiguzi,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its contents better known. In particular,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crisscross study of the Zong Heng Jia (school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lliances), beginning with the meaning of " 囗wei", which means "to surround".
|
参考文献
|
-
成中英(2006)。論易之五義與易的本體世界。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1-32。
連結:
-
張榮富(2007)。從道德演化的「賽局模型」與「名譽模型」談道德教育─Frank 道德情緒理論之應用。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19-146。
連結:
-
許立一(2015)。「語言賽局」與「以過程導向界定公共利益」哲學思維的一致性。文官制度季刊,7(2),1-16。
連結:
-
曾泳玹(2016)。臺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
連結:
-
劉述先(1997)。論孔子思想中隱涵的「天人合一」一貫之道─一個當代新儒學的闡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0,1-23。
連結:
-
蔡憲昌(2007)。《易經》與中國兵學思想。嘉義大學通識學報,5,55-153。
連結:
-
象形字典,(http://www.vividict.com/Default.aspx),2020 年 3 月 3 日檢索。
-
(2020)。《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19/T45n1870.pdf),2020 年 3 月 3 日檢索。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19/T45n1870.pdf
-
中華語文知識庫,(http://chinese-linguipedia.org/),2020 年 3 月 3 日檢索。
-
(宋)邵雍(1967).伊川擊壤集.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
(唐)惠能(2007).六祖壇經(曹溪原本).臺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
(唐)歐陽詢(編)(1973).藝文類聚.臺北:新興出版社.
-
(清)陳夢雷(1964).古今圖書集成.臺北:文星書局.
-
(漢)劉向(編)(1978).戰國策.臺北:九思出版社.
-
王仁祿(1990)。周易大象禪微(下經)。興大中文學報,3,1-20。
-
王仁祿(1989)。周易大象禪微(上經)。興大中文學報,2,1-21。
-
王汝南(1988).《玄玄棋經》新解.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
王貴元(2002).說文解字校箋.上海:學林出版社.
-
王雲五,陳鼓應(2017).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王鳳儀(2019).王鳳儀嘉言錄.臺中:臺中若水善書.
-
朱銘源(1991).中國棋藝.臺北:正中出版社.
-
何雲波(2006).弈境─圍棋與中國文藝精神.北京:北京大學.
-
何新(1987).諸神的起源─中國遠古神話與歷史.臺北:木鐸出版社.
-
吳建明(2007)。《易傳》「天人合德」思想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2,57-75。
-
呂祖謙(編)(1967).皇朝文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岑逸飛(2013)。中國傳統的談判有異西方─《鬼谷子》一書略說。國學新視野,春季號,34-38。
-
初國華(2004)。〈道德經〉與〈孫子兵法〉中的談判哲理策略與戰術。復興崗學報,82,219-240。
-
邱建智(2009)。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
-
姜國柱(1995)。《孫子兵法》所受老子思想。道家文化研究,5,233-238。
-
柳宗元(1974).柳河東集(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胡家聰(1995)。道家黃老學的「天、地、人」一體觀。道家文化研究,8,18-30。
-
孫文:《國父全集》。中山學術資料庫,(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s1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585477130275),2020 年 3 月 3 日檢索。 dwebmge&cache
-
徐中舒(2014).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
康經彪(2015)。《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評釋。黃埔學報,68,1-20。
-
張倖瑞(2009)。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研究所。
-
張宮熊,蔡秀美(2011)。以鬼谷子捭闔篇、反應篇探討企業策略性行銷之應用賽局理論之驗證。青年企業管理評論,4(2),79-94。
-
張素貞(2001).新編韓非子.臺北:國立編譯館.
-
混元禪師(2013).兒童學易經.臺中:兒童學易經推廣中心.
-
淨空法師:〈 修學六和敬大綱 〉。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org.tw/pdf/EB59-07-02.pdf),2020 年 3 月 3 日檢索。
-
許富宏(2008).鬼谷子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郭建勳(注譯)(2014).新譯易經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陳佳君(2014)。佛理「多二一(0)」螺旋結構初探─以合掌敬儀為考察對象。福嚴佛學研究,9,75-92。
-
陳唯欣(2007)。臺中,東海大學哲學系研究所。
-
陳榮旗,何佳倫,游惠齡(2019)。《鬼谷子》的架構與理論。空大人文學報,2,55-90。
-
陳雙景(1994)。縱橫家的說話技巧─游說、談判之竅門。文藻學報,8,23-40。
-
曾仕強,劉君政(2012).解讀易經的奧秘‧卷 12─道德是最佳信仰.臺北:曾仕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陽子路(2011)。仙道與數理─宋元道教圍棋文化之特質。弘道,115-121。
-
黃忠天(2009)。從「自然主體觀察」論《周易》經傳的書寫。周易研究,3,35-45。
-
黃春枝(2002).鬼谷子心法在臺灣.南投:財團法人中國人間淨土功德基金會.
-
黃春枝(2004).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大熔爐.南投: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葉亞金,姚平,潘雯雯(2000)。《棋經十三篇》的圍棋觀。浙江體育科學,22(6),54-56。
-
鄒濬智(2007)。《戰國策》辭令辯論學研究。遠東學報,24(4),339-347。
-
廖蒼洲(2009)。縱橫家研析 ( 一)縱橫家的起源。修平人文社會學報,13,95-106。
-
廖慶六(2013)。淺釋易經「師」卦。國文天地,336,124-132。
-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2020 年 3月 3 日檢索。
-
劉正浩(注譯),邱燮友(注譯),陳滿銘(注譯),許錟輝(注譯),黃俊郎(注譯)(2012).新譯世說新語.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蔡巨鵬(2009)。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
蕭登福(1983)。鬼谷子真偽考(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6(11),34-40。
-
蕭登福(1983)。鬼谷子真偽考(下)。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6(12),43-52。
-
蕭登福(1990).鬼谷子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
謝冰瑩(編譯),賴炎元(編譯),邱燮友(編譯),劉正浩(編譯),李鍌(編譯),陳滿銘(編譯)(2013).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魏汝霖(註譯)(2014).孫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凃宗佑(2012)。臺北,東吳大學哲學系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