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運動與宗教節慶之變遷

并列篇名

Changes of Sports and Religious Festivals

DOI

10.6782/BCJ.201006.0027

作者

陳豪偉(Hao-Wei Chen);許光麃(Kuang-Piao Hsu)

关键词

運動 ; 宗教 ; 節慶 ; sport ; religion ; festival

期刊名称

身體文化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10 / 06 / 01)

页次

27 - 5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運動的魅力無遠弗屆、風靡全球,宗教的現象在人類社會變遷中無所不在。本文採文獻分析法與歷史研究法,以歷史社會學的觀點嘗試分析導致變遷的理由,探討運動在東西方宗教節慶中的變遷脈絡與意義。研究發現,古代宗教節慶中,藉由身體性的儀式活動使宗教進入神聖的空間,生命的神聖被彰顯而恢復,慶典儀式中包含原始體育的內容,運動受到宗教的掌控及影響。近代運動的發展則漸趨系統化與組織化,甚至創造出屬於運動自身的符號系統與儀式性動作,並透過文化深化運動文化的領域。近代宗教節慶反而須利用運動行使其傳教的目的,藉由身體展演喚醒人類對宗教慶典的記憶,透過運動文化傳播宗教信仰;科學的昌明與教育的提倡,促進運動主體性的提高,使得神聖的超自然力量在無形中已轉化至運動情境,由神格化的宗教信仰落至人格化的運動世界之中。

英文摘要

The charm of sports is borderless and pervasive worldwide, while religion also exists ubiquitously in spite of changes to human society. This study has adopte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s in an attempt to analyze the causes leading to the changes of human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nges and significance of sports in oriental and western religious festivals. Through body ceremonies, ancient religious festivals brought religion into sacred spaces in which the sacredness of life was manifested and restored. As those religious festival ceremonies contained primitive athletic elements, sports in that circumstance were controlled and affected by the religion. Modern sports development tends to be systematic. There are even symbolic systems and ceremonial actions belonging to sports. These elements enhance the religious festivals and deepen the arena of athletic culture. Consequently, modern religious festivals have to utilize sports as means of preaching religion. Body demonstrations awaken human memories of religious festivals, and religion is thus disseminated through athletic culture.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will facilitate the improvement of sports subjectivity, sacred supernatural power is then intangibly moved to the athletic contex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人文學 > 藝術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石明宗(2009)。「運動儀式」之研究-「技術動作儀式」與「再現文化儀式」。運動文化研究,8,29-30。
    連結:
  2. 許光麃、黃建松(2007)。從傳統民族文化觀點談現代奧運會。身體文化學報,4,46。
    連結:
  3. Golden, Mark(1998).Sport and society in ancient Greece.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Guttmann, Allen(1978).From Ritual to Record: The Nature of Modern Sport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 Horne, J.,Tomlinson, A.,Whannel, G.(1999).Understanding spor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ical and cultural analysis of sport.London:E & FN Spon.
  6. Turner, Victor(1982).From ritual to theatre: The human seriousness of play.New York:Performing arts journal.
  7. 戈比、康箏譯(2002)。你生命中的休閒。昆明:雲南人民。
  8. 文崇一(1995)。歷史社會學:從歷史中尋找模式。臺北:三民。
  9. 王其慧、李寧(1988)。中外體育史。武漢:湖北人民。
  10. 古特曼、徐元民譯(2001)。現代奧運史。臺北:師大書苑。
  11. 史瓦德琳、吳妍蓉譯(2004)。奧林匹克的誕生。臺北:城邦文化。
  12. 史密斯、劉安雲譯(1998)。人的宗教。臺北:立緒。
  13. 尼克森、佛萊、王宗吉譯(2000)。運動社會學。臺北:洪葉。
  14. 皮柏、劉森堯譯(2009)。閒暇:一種靈魂的狀態。臺北:立緒文化。
  15. 任海(1998)。中國古代武術與氣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何根海(2002)。端午龍舟競渡的新解讀。歷史月刊,173,76-81。
  17. 余英時講、賴惠敏整理(1988)。歷史的變與常。歷史月刊,11,90。
  18. 吳文忠(2001)。體育史。臺北:正中。
  19. 吳逸驊(2004)。圖解社會學。臺北:易博士文化。
  20. 李天民、余國芳(2001)。世界舞蹈史。臺北:大卷文化。
  21. 杜維運(1999)。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
  22. 谷世權、楊文清(1981)。中國體育史。北京:北京體育學院。
  23. 林伯原(1996)。中國古代體育史。臺北:五洲。
  24. 紀登斯、簡惠美譯(1989)。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馬克思、涂爾幹、韋伯。臺北:遠流。
  25. 范紅(2003)。端午節起源新考。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5(3),150-153。
  26. 郝勤(1997)。道教與武術。臺北:文津。
  27. 涂爾幹、芮傳明譯、趙學元譯(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臺北:桂冠。
  28. 崔樂泉(2008)。中國體育通史-第二卷。北京:人民體育。
  29. 崔默、賴妙淨譯(2000)。宗教學導論。臺北:桂冠。
  30. 張純本、崔樂泉(1993)。中國武術史。臺北:文津。
  31. 許義雄(1985)。體育學原理。臺北:文景。
  32. 許義雄(2003)。運動文化與運動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33. 陳柏州、簡如邡(2004)。臺灣的地方新節慶。臺北:遠足文化。
  34. 陳瀅巧(2006)。圖解文化研究。臺北:易博士文化。
  35. 曾慶豹(1988)。克羅齊的史學理論-一位歷史系學生的理解與回應。歷史月刊,9,136。
  36. 董芳苑(1998)。探討臺灣民間信仰。臺北:常民文化。
  37. 赫肯史密斯、周恃天譯(1971)。西洋體育史。臺北:黎明文化。
  38. 劉一民(1991)。運動哲學研究-遊戲、運動與人生。臺北:師大書苑。
  39. 劉俊驤(2008)。武術文化與修身。北京:中央編譯。
  40. 劉還月(1991)。臺灣的歲節祭祀。臺北:自立晚報。
  41. 鄭金明(2006)。世界節日的故事。臺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42. 戴偉謙(2006)。體育文史的新領域。臺北:師大書苑。
  43. 戴康生、彭耀(2006)。宗教社會學。臺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
  44. 顧衍時(1992)。鬥牛的國度。臺北:躍昇文化。
被引用次数
  1. 陳渝苓、林虹瑩(2013)。臺灣節慶的轉型與現代意涵:享樂主義的觀點。大專體育,127,1-8。
  2. 黃義凱(2019)。災後無形文化資產的祭典觀光─臺灣口湖牽水(車藏)與日本東北六魂祭之身體元素。身體文化學報,27,1-44。
  3. 闕月清、李柏昂(2016)。基督徒參與國術運動之個案研究。中原體育學報,9,11-18。
  4. 顏碧嬅、許光麃(2011)。節慶中舞龍舞獅的起源、演變及功能。身體文化學報,13,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