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一位旅日職棒球員運動生涯之個案研究
|
并列篇名
|
A Case Study o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a Taiwan Professional Baseball Player in Japan
|
DOI
|
10.6782/BCJ.201412_(19).0004
|
作者
|
陳靜如(Ching-Ju Chen);許立宏(Leo Li-Hong Hsu)
|
关键词
|
旅日職棒球員 ; 運動生涯 ; 質性訪談 ; baseball players in Japan ; athletic career ; qualitative interviews
|
期刊名称
|
身體文化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19期(2014 / 12 / 01)
|
页次
|
105
-
136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乃是探討一名旅日職棒球員之運動生涯歷程,藉由研究參與者(化名Mark)的敘說,回顧其從事棒球運動期間的種種經歷過程以及當年抉擇出國前進日本,最後如何付出努力而進入日本職棒之生涯歷程;並由Mark的敘說,從中體驗運動員之運動生命經驗及反思回饋。採取之研究方法為質性訪談與文件分析:透過與研究參與者Mark的深入對談及蒐集之資料進行比對整理,依據Irving Seidman的三段式訪談進行。研究結果發現Mark的運動生涯可概分為四階段:出國前的少棒及青少棒時期、到日本求學時的學生時期、選秀進入日本職業棒球時期以及未來展望,這四階段中充滿抉擇、奮鬥、淚水、親情、榮耀等錯綜複雜的情感,令人感動。整個研究中所得到的反思之結論:透過體驗運動員之運動生命及經驗反思,本研究提供「勝利並非唯一界定成功的要素」,運動員的成功因素乃多元化條件聚集而成,其中包含有:對事情的熱情付出、情感上的支持、自我要求的毅力和正向思考模式。希望未來研究者對運動生命的傳承及運動員生涯的研究有另一番不同的思考模式。
|
英文摘要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a Taiwa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player's (Mark) career in Japan.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adopted in this thesis are qualitative interviews as well as document analysis. The methodology is based on Irving Seidman's three-stage interviews for in-depth interview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rk's athletic career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youth baseball period before leaving Taiwan, studying in Japan, the Japanese professional baseball period, and future prospects. The four periods are full of complex emotions, such as choices, struggles, tears, family affection, and honor. In conclusion: "Victory is not the only defining factor of success." The successful factors of athletes are composed by diverse conditions which include: the enthusiasm to pay for sports, emotional support, self-discipline perseverance and positive thinking.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different ideas of thinking about success of athletes.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人文學 >
藝術
社會科學 >
教育學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
参考文献
|
-
王丁林、鄧建中(2009)。運動員之生涯規劃。亞東學報,29,341-346。
連結:
-
何育敏、何國龍、張庭彰、陳禾青(2008)。各級棒球選手流失因素之研究。北體學報,16,248-260。
連結:
-
林青輝(2011)。臺灣高中棒球員旅外之爭議。大專體育,112,24-30。
連結:
-
鄭又嘉、羅惠齡,〈經典賽 臺灣來了〉,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28/today-sp1.htm, 2012 年 6 月 8 日檢索。
-
黃照敦,〈奧運棒球國手名單〉,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l/12/today-sp6.htm, 2012 年 6 月 11 日檢索。
-
日本野球機構オフィシャルサイト網,http://www.npb.or.jp/teams/,2013年6月30日檢索。
-
林三豐,〈安打不少 就差適時一擊〉,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26/today-sp1-2.htm, 2012 年 6 月 2 日檢索。
-
許明禮,〈亞運棒球 人氣紅不讓〉,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nov/26/today-sp6.htm, 2012 年 3 月 13 日檢索。
-
徐正揚,〈林威助建議 打擊策略要和平時不同〉,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28/today-sp2.htm, 2012 年 6 月 11 日檢索。
-
方正東,〈前進雅典棒球 24 名國手出列〉,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0A203123, 2012 年 10 月 20日檢索。
-
藍珮瑜,〈林威助 高中領悟一球擊命〉,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27063, 2012 年 6 月 13 日檢索。
-
吳清正,〈林威助 再見全壘打〉,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un/11/today-sp8.htm, 2012 年 5 月 20 日檢索。
-
胡清暉、鐘惠玲,〈生涯規劃有用嗎 朱敬一、蔣偉寧不同調〉,http://tw.news.yahoo.com/生涯規劃有用嗎?, 2012 年 10 月 21日檢索。
-
Carless, D.,Douglas, K.(2012).Stories of Success: Cultural Narratives and Personal Stories of Elite and Professional Athletes.Reflective Practice,13(3),387-398.
-
Crossley, M. L.、朱儀羚譯、吳芝儀譯、柯禧慧譯、康萃婷譯、蔡欣志譯(2006)。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嘉義:濤石。
-
Martens, R.、陳文銓譯、彭郁芬譯、溫富雄譯、黎俊彥譯(2004)。成功運動教練學。臺北:藝軒。
-
Seidman, I.、李政賢譯(2009)。訪談研究法。臺北:五南。
-
周文祥(1996)。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國民體育季刊,25(3),60-68。
-
周文祥(1996)。運動傷害的心理因素。中華體育季刊,10(1),95-104。
-
周歆蕙、孫良政(2006)。運動員壓力來源及影響運動表現之探討。屏東教大體育,10,541-555。
-
張祐慈(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
陳健治、鄭秀貴(2007)。棒球員運動生命之敘說。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8(2),1-9。
-
廖邕、陳伯儀(2008)。全球化影響下臺灣棒球勞力輸出的現況與發展。運動知識學報,5,29-37。
-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
被引用次数
|
-
(2024)。棒球夢-一位旅日棒球選手的跨文化適應歷程。運動文化研究,44,4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