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如何從悲傷中邁向療癒的力量-談兒童面對死亡之歷程的探討
|
DOI
|
10.6647/CN.202106_28(2).0006
|
作者
|
梅慧敏
|
关键词
|
兒童死亡概念 ; 失落 ; 哀傷 ; 陪伴
|
期刊名称
|
彰化護理
|
卷期/出版年月
|
28卷2期(2021 / 06 / 01)
|
页次
|
20
-
2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當病人即將面對死亡時,家中的孩童常常會被隔離在外,甚至無法參與病人臨終死亡的過程,當孩童時期面對家中的死亡事件,如果沒有被關照與重視,可能會在長大後無法與人有親密關係,甚至恐會有憂鬱症的隱憂。因此,在孩童時期提供適當的引導道別與經歷失落與哀傷,而在醫療場域以及社區及家庭提供適當支持與抒發管道,在兒童發展過程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安寧照顧所期待達到的全人、全家、全隊、全程、全社區之照顧目標。本文以此探討如何陪伴與引導孩童面對死亡,內容包括兒童死亡概念發展、悲傷的特性與反應、哀悼的任務,以真實案例之陪伴為範例,敘說理論與實務上能帶來哪些啟發並嘗試針對醫療團隊在協助兒童面對死亡歷程的適切處置,提出建議與省思。
|
主题分类
|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
参考文献
|
-
梁蕙茹、賴維淑(2020).「帶著悲傷前行」:以焦點團體法探討喪親家屬哀傷經驗 .安寧療護雜誌,24(3),193-207。
連結:
-
Nagy, M. (1948) The child’s theories concerning death.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73(1), 3-27.
連結:
-
李玉禪、李佩怡、李開敏、侯南隆、張玉仕、陳美琴(2012).導引悲傷能量:悲傷諮商助人者工作手冊.張老師文化。
-
林綺雲、張淑美、何怡儒、羅素如、邱麗芬、李慧仁、葉修文、龍武維、何婉喬、
梅慧敏、張曼玲(2016).實用生死學.華格納。
-
曾煥堂(2018).認識生死學.楊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蔡麗雲、賴允亮、顧乃平、李佩怡、李英芬、劉姵妤、劉景萍、邱世哲、陳虹汶、
方俊凱、李潤華、李佩怡、陳明麗、曾煥堂(2018).安寧緩和護理學 .
華格納。
-
鍾昌宏(1999).生命如花籃教孩子認識生與死.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Bradshaw, J.(2006). 家庭會傷人.(鄭玉英、趙家玉張譯).張老師文化心。
-
Monroe, B. (1992). Children and bereavement. Londen:Extract from Open University Course K260.
-
Worden, W. (1982). Grief Counseling and grief therapy.Springer punishing Company.
-
Worden, J.W.(2020).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李開敏、林芳皓、張玉仕、葛書倫譯;5版).心理。(原出版於2001)
|
被引用次数
|
-
嚴從毓,盧忻燕,勞萱之,張詩吟,胡蓮芬,江戴圓(2023)。疫情期間照護癌症末期兒童之在宅臨終經驗。安寧療護雜誌,27(1),6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