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優秀羽球男子單打對打紀錄分析:以李宗偉對打林丹為例

并列篇名

Analysis of Elite Man's Single in Badminton: Example on the Game Record between Chung-Wei Lee and Dan Lin

DOI

10.6194/SCS.2011.24.02

作者

孫彩卿(Tsai-Ching Sun)

关键词

男子單打 ; 擊球穩定性 ; 攻防技術 ; man single ; hit stability ; offense ; defense

期刊名称

運動教練科學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11 / 12 / 01)

页次

13 - 2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羽球運動是一項空間、時間與角度相互結合的運動,優秀之羽球運動員的競賽強度逐年在提升,因此每次擊球平均拍數除顯示強度也代表穩定性的差異。本研究以李宗偉與林丹為對象,經錄影資料分析得知,三場中擊球拍數為2812拍,總平均拍數為13.14拍,總得分數為214分,此三場比賽擊球最少拍的為1拍,最多為72拍。李宗偉主動失分為63次,林丹主動失分為65分。李宗偉每場平均主動得分為11分,主動失分為21分,林丹每場平均主動得分為17.77分,主動失分為21.77 分。李宗偉與林丹的主動失分率相差無幾,但在主動得分率上,林丹優於李宗偉說明了目前林丹的競技能力優於李宗偉。結果顯示羽球單打必須強化前6拍進攻與防守的技、戰術,掌握快節奏與提高擊球的穩定性,加強全面性、特長技術與攻防技術的轉換,是羽球競賽得分的重要因素。

英文摘要

The competition strength is increased among elite badminton player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of return strokes to make a point not only show the strength difference, but also stability. From video record, Chung-Wei Lee and Dan Lin got 2812 strokes in total in three games. The average return stokes was 13.14 among these 214 points. The fewest return to make a point was one stroke and the most return to make one point was 72 strokes. Lee had 63 and Lin had 65 forced errors, respectively. Lee had the average forced points 11 and forced errors 21. On the other hand, Lin had the average forced points 17.77 and forced errors 21.77. Comparing the forced errors for both was about the same. But the forced points earned by Lin were more than Lee did. This result showed Lin had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better than Lee had. It must strengthen the beginning 6 strokes in offense and defense strategies to hold high tempo competition and stroke stability. The skillful techniques, psychological transition on offense and defense abilities, swift handling and tactics treatment in the filed are the key factors to earn points in badminton competition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王志全、吳昶潤、張家銘(2007)。國內優秀羽球男子單打比賽時間結構與擊球拍數分析─以2006全國第二次羽球排名賽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2(1),56-67。
    連結:
  2. 王志全、吳昶潤、張家銘(2007)。國內優秀羽球男子單打比賽時間結構與擊球拍數分析─以2006全國第二次羽球排名賽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2(1),56-67。
    連結:
  3. 呂芳陽、呂子平(2009)。羽球新賽制對訓練實務的影響。大專體育,102,76-81。
    連結:
  4. 盧正崇、呂芳陽(2006)。2006年羽球落地計分變革解析。大專體育,83,19-23。
    連結:
  5. 盧正崇、黃奕仁(2005)。現代男子羽球單打前六拍技術與運動能量供應形式之探討。大專體育,78,45-49。
    連結:
  6. 于勇(2007)。21分每球得分新賽制對羽毛球運動影響及其對策分析。體育科技,28(3),24-26。
  7. 王榮(2006)。試析新賽制對羽毛球運動的影響。體育科技文獻通報,14(3),24-25。
  8. 李永波(2008)。全國青少年奧運會項目教學訓練大綱─羽毛球。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9. 邱憲祥(2006)。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10. 邱憲祥、蕭博仁、廖焜福、盧正崇(2011)。探討世界級羽球男子單打技、戰術運用作為訓練標竿。2011運動健康休閒產業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1. 涂國誠(2007)。羽球新規則對時間結構及技術使用率的影響。體育學報,40(3),129-142。
  12. 張世國(2007)。羽毛球運動發展趨勢與我國2008 奧運奪金策略。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3(6),61-62。
  13. 張登聰、盧正崇(2006)。2006年羽球21分制男子單打比賽時間之分析:以2006年湯姆斯杯男子單打為例。東師體育,13,115-120。
  14. 陳哲、方立、孫秀娟(2010)。對羽毛球運動員林丹主要得分手段與得分能力的研究。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6(3),72-74。
  15. 黃明祥(1993)。第十四屆羽球優霸盃決賽第三點單打(黃華對李興順)比賽實況分析。國立台灣體專學報,3,129-141。
  16. 蔣家珍、鍾秉樞、周志輝、冷波、姬魯寧、黃慧(2009)。應用“羽毛球比賽資料分析系統”研究林丹與李宗偉的勝負轉換。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3(9),97-100。
被引用次数
  1. 廖進安,廖偉喆,陳奕良(2020)。男子單打球王安賽龍後場技術分析。大專體育學刊,22(4),341-352。
  2. 林威秀、何致穎(2017)。大專甲組雙、單打羽球選手肩關節肌力與關節活動範圍之比較。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14(1),8-16。
  3. 呂子平,何炘澄,王志全(2019)。羽球運動技戰術分析文獻之回顧。交大體育學刊,15,34-40。
  4. (2024)。男子單打羽球選手丟士分之技術分析。臺大體育學報,46,17-26。
  5. (2024)。影像動作辨識系統用於羽球競賽對情蒐工作的效益:系統性回顧。中華體育季刊,38(2),13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