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不同性別與技能水準網球選手專項體能之差異研究

并列篇名

The Difference of Fitness Performance in Collegiate Level Tennis Players

DOI

10.6194/SCS.2014.36.06

作者

陳志榮(Chih-Jung Chen)

关键词

肌力 ; 肌耐力 ; 爆發力 ; 敏捷性 ; 心肺耐力 ; muscular strength ; muscular endurance ; explosive power ; agility ;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期刊名称

運動教練科學

卷期/出版年月

36期(2014 / 12 / 01)

页次

65 - 7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目的:比較不同性別與技能水準之網球選手在專項體能之差異。方法:受試者為國內大專甲組選手共71位,以不同性別與技能水準區分為:男性(49人)、女性(22人)、優秀組(40人)與一般組(31人),分別進行八種體能項目檢測,所得結果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考驗不同性別與技能水準網球選手在各項專項體能之差異情形,若交互作用效果顯著,則進行單純主要效果考驗,顯著水準訂為α=.05。結果:性別與技能水準兩因子之主要效果達顯著水準之體能測驗為:仰臥起坐、立定跳遠、羽球擲遠、10 m×4折返跑、米字形折返跑與12分鐘跑走。交互作用效果達顯著水準,並進行單純主要效果考驗之體能測驗為:立定跳遠之性別因子在一般組與優秀組皆達顯著差異,且男性優於女性,而技能水準因子在女性達顯著差異,且優秀組優於一般組;羽球擲遠之性別因子在一般組與優秀組皆達顯著差異,且男性優於女性,而技能水準因子在女性達顯著差異,且優秀組優於一般組;10 m×4折返跑之性別因子在一般組與優秀組皆達顯著差異,且男性優於女性,技能水準因子在女性有顯著差異,且優秀組優於一般組。結論:本研究中不同性別與技能水準之網球選手在性別與技能水準兩因子之主要效果達顯著水準有仰臥起坐、立定跳遠、羽球擲遠、10 m×4折返跑、米字形折返跑與12分鐘跑走等項目,顯示網球運動應針對這些專項體能因子的重視。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fitness performance in collegiate level tennis players. Methods: seventy-one collegiate level tennis players (forty-nine males, twenty-two females) were recru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e elite group (E group, 40) normal group (N group, 31) according to their collegiate ranking. All participants had to finish eight fitness tests, including the flexibility (sit and reach, SR), muscular strength (throwing, TR), muscular endurance (sit-ups, SU), explosive power (standing long jump, SLJ), agility (ten meter shuttle run and x type shuttle run), speed (fifty meter sprint) and 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 (twelve minute running) tests. Two-way ANOVA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 gender and the group's performance. Results: SLJ, TR, SU, ten meter shuttle run, x type shuttle run and twelve-minute running tes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nd group; the main effects analysis shown SLJ; Throwing and ten meter shuttle run tes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oth in two groups and males are better than females, respectively. Skill performance in the female E group was better than N group. Conclusions: SLJ, TR, SU, ten meter shuttle run, x type shuttle run and twelve minute running tests show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nd group. We suggest that tennis periodization programs should focus on these special fitness performances.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江勁彥、張家昌、蔡忠昌(2014)。青少年網球選手擊球速度與肌力、柔軟度、敏捷、平衡表現之相關性研究。運動教練科學,33,39-50。
    連結:
  2. 吳忠芳、李建平、郭世傑(2006)。網球單打比賽的生理學分析。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4,21-28。
    連結:
  3. 林俊宏、洪彰岑(2005)。影響網球運動表現的因素與訓練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9(3),74-82。
    連結:
  4. 林南明、江界山、李朝裕、蔡金霖(2005)。足球運動體能訓練之探討。文化體育學刊,3,88-91。
    連結:
  5. 張碧峰、劉佳哲(2013)。美國網球協會高效能表現檔案之內涵與臺灣實質驗證。中華體育季刊,27(4),351-358。
    連結:
  6. 莊東樹、陳逸祥、陳崇恩、詹淑月(2004)。網球運動後的恢復理論。文化體育學刊,2,217-225。
    連結:
  7. 謝順風(2010)。軟式網球選手體能特徵因素分析。運動研究,19(1),84-94。
    連結:
  8. Kovacs, M. S.(2006).Applied physiology of tennis performance.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40(5),381-385.
  9. Paavolainen, L.,Hakkinen, K.,Hamalainen, I.,Nummela, A.,Heikki, R.(1999).Explosive-strength training improves 5-km running time by improving running economy and muscle power.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86(5),1527-1533.
  10. Roper, R. L.(1998).Incorporating agility training and backward movement into a plyometric program.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20(4),60-63.
  11. Sawyer, D. T.,Ostarello, J. Z.,Suess, E. A.,Dempsey, M.(2002).Relationship between football playing ability and selected performance measures.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16(4),611-616.
  12. 王苓華(2001)。網球的應用生理學體適能的發展。大專體育,55,127-132。
  13. 李元宏(2011)。網球運動選手體能測驗模式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3),206-211。
  14. 林威秀、黃啟煌(1998)。過度訓練的預防之道。中華體育季刊,11(4),81-87。
  15. 林晉利、林秉正、陳志榮(2013)。網球運動之體能檢測項目分析。臺灣體育論壇,6,13-26。
  16. 洪國欽(2009)。,高雄市:正修科技大學。
  17. 張木山(1996)。男子排球專項體能測驗之研究。臺中市:書恆。
  18. 張嘉雄、范姜逸敏(2004)。提升網球員運動表現的重量訓練方法。淡江體育,7,124-128。
  19. 許樹淵、張思敏、張清泉、田文政(2000)。網球技術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中華民國網球協會。
  20. 陳志榮、蔡文程(2007)。網球單打戰略與戰術。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2,121-126。
  21. 黃榮松(1991)。1990年北京亞運中華軟網隊集訓在體能上的效果。體育學報,13,235-245。
  22. 黃榮松(1992)。青少年網球選手與其他運動員的柔軟度的比較。中華體育季刊,5(4),45-49。
  23. 楊孟龍(1999)。網球運動的體適能需求。大專體育,43,127-132。
  24. 詹淑月(2003)。影響男子網球選手網球基本技能與基本運動能力相關因素探討。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25. 甄新喜、李竹青(2010)。競技網球運動項目體能訓練特徵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30(1),65-72。
  26. 劉中興、沈啟賓(1994)。中國文化大學男子甲組網球運動員基本運動能力的現況分析與探討。臺北市:文笙。
被引用次数
  1. 蔡文程,陳志榮,張碧峰,李敏華(2019)。競技運動參賽奪牌分析-以國立體育大學網球隊為例。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6,97-116。
  2. 蔡文程、黃榮松、陳志榮、吳志銘(2018)。網球專項體能檢測項目建構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52,39-51。
  3. 陳建賓(2022)。疫情期間性別、線上學習經驗與體育影片觀賞對線上體育教學成效之影響。交大體育學刊,18,1-11。
  4. 陳天文(2018)。大專公開男子組110 m欄架選手基礎與專項體能素質之分析。運動教練科學,50,1-9。
  5. 陳志榮(2019)。不同技能水準青少年男子網球選手專項體能研究。運動教練科學,55,11-19。
  6. 連惟昱、張鳳菊、紀世清、王家閔(2017)。羽球單打選手專項體能測驗項目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47,89-99。
  7. 廖學松,陳志榮,李敏華,吳志銘(2019)。台灣不同年齡層級男子網球選手專項體能表現差異之研究。運動表現期刊,6(2),75-81。
  8. 盧廷峻、陳東韋、高文揚、林晉利(2016)。青少年網球選手專項體能檢測項目之差異與運動表現之相關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1(2),123-135。
  9. (2024)。空軍官校學生體測表現與性別、年級間差異分析。興大體育學刊,23,14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