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臺灣劍道運動研究-回顧與前瞻

并列篇名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aiwan Kendo Journal

DOI

10.6194/SCS.201909_(55).0005

作者

張智涵(Chih-Han Chang);陳安寶(An-Pao Chen)

关键词

內容分析法 ; 運動技術分析 ;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 sports technology analysis

期刊名称

運動教練科學

卷期/出版年月

55期(2019 / 09 / 01)

页次

49 - 5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緒論:系統性文獻回顧對於各運動領域作綜整性研究議題具有指標性幫助。本研究針對國內劍道運動作期刊文獻回顧討論,綜整過去國內所探討過劍道運動的議題,以統計次數方式作分析研究。方法:使用內容分析法依數據化作分類,在研究工具先使用EXCEL表作編碼,再使用SPSS 22作描述性統計。結果:一、研究作者數以個人作者居多;二、研究年分以2011-2015居多,且近十年開始成長;三、研究方法以運動技術分析為主流;四、研究學門以運動生物力學為主;五、研究發表期刊多為第三級期刊。結論:系統性文獻回顧研究不僅可以幫助研究者整理過去研究成果,以統計工具和數據圖表整理各項判讀依據。也幫助未來想要持續在這領域上發展的研究者有快速閱讀的方法,並參考國外動作分析與訓練研究作跨文化比較研究,使國內劍道運動能接軌國際的研究與技術上的發展。建議:劍道研究至今為止,國內研究數量較少起,仍有許多待發掘之處,本研究希望提供自身淺見供未來研究參考。

英文摘要

Introduction: The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had indexed help for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topics in various sports fields.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reviewing and discussing the literature of domestic kendo sports journals. It had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the issues of kendo sports in Taiwan in the past, and conducte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 Use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classify according to data, used the EXCEL table for coding in the research tool, and then used SPSS 22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sults: (1) The number of research authors was mostly individual authors, (2) the research years were mostly 2011-2015, and the growth had begun in the past ten years, (3) the research methods were based on sports technology analysis, (4) the research gates sports biomechanics was the mainstay, (5)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journals were mostly third-level journals. Conclusion: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tudies could not only help researchers to collate past research results, but also use statistical tools and data charts to sort out the interpretation basis. It also helps researchers who want to continue to develop in these fields in the future to have a quick reading method. Suggestion: The kendo research had so far, there were still many places to be discovered since the number of domestic research was small. This study hoped to provide its own shallow insights for future research.

主题分类 社會科學 > 體育學
参考文献
  1. Bittmann, H.(2011).Regarding the “way culture” in Japanese martial arts: Examining their objective, values and practice-methods.Sport Studies,16,115-136.
    連結:
  2. 余欣佳(2011)。從運動中學習品德教育─以劍道運動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0,359-365。
    連結:
  3. 吳政文(2016)。大學生參與劍道學習滿意度、參與意願與參與阻礙模式之實證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3(4),61-77。
    連結:
  4. 吳政文,劉信傑(2014)。劍道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中原體育學報,4,94-101。
    連結:
  5. 李文心(2006)。日本劍道精神研析。臺大體育學報,8,185-195。
    連結:
  6. 李殷如,許雅雯(2018)。學生運動員學業刻板印象之回顧。中華體育季刊,32(2),151-158。
    連結:
  7. 林安廸(2017)。日治時期殖民教育下的臺灣學校體育政策一個歷史社會學分析(1895–1945)。文化體育學刊,24,27-37。
    連結:
  8. 林勝龍(2013)。武士道野球的誕生:以一高時代為考察對象。身體文化學報,16,19-63。
    連結:
  9. 施致平,張琪,倪瑛蓮(2012)。運動管理學:臺灣之研究現況與趨勢分析。體育學報,45(3),167-178。
    連結:
  10. 洪煌佳(2010)。劍道學習滿意度對再學習意願之影響。體育學報,43(4),57-71。
    連結:
  11. 洪煌佳(2010)。師徒功能對劍道運動選手組織社會化影響之研究。體育學報,43(2),83-95。
    連結:
  12. 洪煌佳(2010)。劍道參與者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意願之複核效度模式驗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4(2),26-37。
    連結:
  13. 洪煌佳,康龍豐,楊秀珠,魏珮芝(2010)。影響劍道參與者的學習成效之因素研究。休閒運動健康評論,2(1),38-47。
    連結:
  14. 孫佳婷,劉家琦(2018)。1980 至 2016 年之臺灣女子快速壘球文獻回顧。運動教練科學,49,33-48。
    連結:
  15. 徐振德,林聯喜,戴玉林,蔡清華(2014)。本土體育運動學術的發展趨勢分析:以 1979–2013《體育學報》為例。體育學報,47(3),325-337。
    連結:
  16. 翁儷禎,黃怡蓉,鄭中平(2012)。2008 年臺灣心理學門學術期刊評比研究。中華心理學刊,54(4),413-431。
    連結:
  17. 耿立群,劉任昌(2013)。臺灣人文學科學術期刊出版概況與分析。國家圖書館館刊科學與人文研究,102(2),211-242。
    連結:
  18. 張育愷,宋岱芬,陳豐慈(2017)。國際綜評性論文之分析。體育學報,50(4),375-384。
    連結:
  19. 張育愷,洪聰敏(2014)。臺灣運動與體育領域學術期刊論文發表之現況分析。體育學報,47(1),1-9。
    連結:
  20. 曹添旺,王泓仁,林明仁,陳宜廷,張俊仁,黃粲堯(2013)。經濟學門學術期刊評比更新。經濟論文,41(3),327-361。
    連結:
  21. 許建民,許齡之(2017)。臺灣體育運動期刊內容分析─以《體育學報》和《大專體育學刊》為例。臺灣體育學術研究,63,1-23。
    連結:
  22. 陳世哲,李昇暾,林修葳,洪世章,張錦特,葉仕國(2005)。國內管理學專業期刊評比排序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13(1),15-48。
    連結:
  23. 陳安寶(2017)。劍道面部攻擊策略對反應時間、打擊力量及地面反作用力差異分析。成大體育學刊,49(1),44-55。
    連結:
  24. 陳安寶(2003)。世界盃優秀劍道選手運動技術策略之研究。北體學報,11,235-251。
    連結:
  25. 陳安寶(2017)。世界盃劍道賽得分技術表現之分析。運動表現期刊,4(2),119-128。
    連結:
  26. 黃賢哲,康正男(2018)。臺灣運動場地設施研究:回顧與前瞻。大專體育學刊,20(2),87-111。
    連結:
  27. 葉寶玲,陳秉華,陳盈君,蔡毅樺(2010)。《教育心理學報》四十年(1967–2007)之內容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1(3),685-702。
    連結:
  28. 蔡明月,郭政遠(2009)。臺灣、香港、大陸地區之學術合作研究:以工程類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6(4),522-546。
    連結:
  29. 鄭文卿,蔡熙銘(2007)。臺灣地區休閒運動研究文獻回顧分析研究─以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2(4),164-175。
    連結:
  30. 錢才瑋,林為森,周偉倪(2017)。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比較醫務管理領域期刊作者發表論文的合作情形。醫務管理期刊,18(3),216-230。
    連結:
  31. 闕月清,陳詠儒(2015)。臺灣運動教育學博碩士學位論文研究趨勢:1994–2013。中華體育季刊,29(3),181-187。
    連結:
  32. Babbie, E. R.,林秀雲(譯)(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
  33. Uman, L. S.(2011).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 analyses.Journal of the Canadi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1),57-59.
  34. 施惠芬,陳妮婉,李欣怡,黃采薇(2018)。漸進式肌肉放鬆於癌症病患焦慮、憂鬱及噁心嘔吐之系統性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澄清醫護管理雜誌,14(2),40-49。
  35. 洪基庭,康龍豐,洪煌佳(2009)。大專劍道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4,79-92。
  36. 相子元(編)(2004).運動生物力學研究彙刊(一).臺北市:臺灣運動生物力學學會.
  37. 殷向真,劉任昌,葉馬可(2016)。論文作者人數與作者累積篇數:商管科技季刊被引用分析。科學與人文研究,3(4),63-80。
  38. 康龍豐,楊秀珠,翁正哲(2011)。全民運動會劍道選手參與行為與參賽滿意度之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3,75-90。
  39. 許秉翔,黃慧琦,華昌宜(2001)。國外「區域學門」期刊的發展與知識互動─文獻計量學取向的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0,45-60。
  40. 許禎元(2003)。內容分析法的研究步驟與在政治學領域的應用。師大政治論叢,1,1-29。
  41. 陳安寶(1994)。我國劍道不同段位選手面部進擊與退擊的生物力學分析。北體學報,3,335-411。
  42. 陳安寶(2018)。優秀劍道選手攻擊得分技術表現之研究─以日本、韓國、臺灣隊為例。屏東科大體育學刊,8,19-32。
  43. 陳安寶(1997)。第十屆世界盃劍道國手選拔賽淡江大學中日劍道邀請賽暨第二十屆全國中正盃劍道錦標賽成績分析。北體學報,6,113-118。
  44. 陳安寶(2001)。劍道打擊手部關節運動與竹劍速度之運動學分析。北體學報,9,277-287。
  45. 陳安寶(1993)。劍道正面打擊之定性分析。北體學報,2,161-168。
  46. 陳安寶(2000)。我國劍道男女性優秀選手進擊面體碰後退擊面動作之運動學模式。北體學報,7,111-127。
  47. 陳安寶(2000)。優秀劍道選手上肢等速肌力與打擊速度相關性之研究。北體學報,7,128-145。
  48. 陳安寶(2001)。大男甲組劍道選手跳擊面部竹劍速度分析研究。北體學報,9,19-26。
  49. 黃毅志,黃賢哲,康正男(2009)。2008 年國內教育學術期刊評比研究臺灣運動場地設施研究: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集刊大專體育學刊,55(2),1-33。
  50. 楊秀珠,翁正哲,康龍豐(2011)。劍道選手運動自信心來源之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4,73-91。
  51. 楊秀珠,康龍豐(2010)。基層劍道選手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1,11-28。
  52. 楊國樞(編),文崇一(編),吳聰賢(編),李亦園(編)(198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臺北市:東華.
  53. 楊國樞(編),文崇一(編),吳聰賢(編),李亦園(編)(198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臺北市:東華.
  54. 潘秋安,林倚霈,胡文達(2005)。突破休閒冒險性活動對運動團隊凝聚力之影響。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4,322-332。
  55. 蔡禎雄(1993)。日臺一體化政策下的臺灣人初等學校體育科之概況─以 1931–1940 年為中心。體育學報,15,127-136。
  56. 蔡禎雄(1993)。日據時代臺灣初等學校體育科之變質。體育學報,16,51-66。
被引用次数
  1. 楊昌展,胡喬蕙(2023)。臺灣運動彩券研究之回顧。運動研究,32(1),7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