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張愛玲小說與紅樓夢

并列篇名

Eileen Chang's Novels and Red Chamber Dream

作者

郭玉雯(Yuh-Wen Kuo)

关键词

女性意識 ; 世紀末 ; 性別 ; 細節描述 ; 婚姻 ; last phase ; marriage ; gender ; description of details ; women's consciousness

期刊名称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期(2006 / 02 / 01)

页次

127 - 159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從女性意識的角度切入,仔細比較張愛玲小說與《紅樓夢》。女性意識可謂《紅樓夢》與張愛玲小說最為凸顯之共同特色,由此切入,一方面可以觀察後者如何受前者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足以掘發二者最深層的文學或文化意涵。文章分為三節:第一節「末世、文明與性別」、第二節「女性、婚姻與情感」、第三節「母性、細節描述與永恆」。

英文摘要

In the 1940's, Eileen Chang (Chang Ai-ling) was famous for her romantic and sentimental novels in Shanghai. But she's ignored all the time by the critics of mainland China. In the 1950's, owing to Yangge and Love of Barren Land, her well-known ”anti-Communist” novels, Chang was admitted by KMT and thus entered the literary circles of Taiwan. On one hand, she's admired, imitated and worshipped by the writers in Taiwan, and on the other hand, she's attacked by the Left critics. Praise and censure, the two opposing extremes, form the so-called ”Chang-ology” in Taiwan.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foreword and three sections: 1. last phase, civilization and sex, 2. women, marriage and emotions, 3. maternity, description of details and eternity. Surveying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Chang's novels and Red Chamber Dream.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郭玉雯(2001)。紅樓夢與女蝸神話。婦女與兩性學刊,12
    連結:
  2. (1995)。華麗與蒼涼─張愛玲紀念文集。臺北:皇冠。
  3. (2004)。情欲明清─遂欲篇。臺北:麥田。
  4. 一栗編(1963)。紅樓夢卷。台北:中華。
  5. 水晶(1996)。張愛玲未完。臺北:大地。
  6. 水晶(1973)。張愛玲的小說藝術。臺北:大地。
  7. 王德威(1986)。從劉鶚到王禎和。臺北:時報。
  8. 卡西勒、劉述先譯。論人。臺中:文星。
  9. 司馬新(1996)。張愛玲與賴雅。臺北:大地。
  10. 余英時(1978)。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臺北:聯經。
  11. 余斌(1997)。張愛玲傳。臺北:晨星。
  12. 坎伯、朱侃如譯(1995)。神話。臺北:立緒。
  13. 坎伯、李子寧譯(1996)。神話的智慧。臺北:立緒。
  14. 佟恩、刁曉華譯(1996)。女性主義思潮。臺北:時報。
  15. 周蕾(1995)。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臺北:麥田。
  16. 金耀基(1990)。從傳統到現代。臺北:時報。
  17. 阿城(1994)。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臺北:時報。
  18. 胡萬川(1996)。失樂園─中國樂園神話探討之一。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19. 范煙橋(1982)。中國小說史。臺北:長安。
  20. 唐文標編(1982)。張愛玲卷。臺北:遠景。
  21. 夏志清(1979)。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友聯。
  22. 高全之(2003)。張愛玲學。臺北:一方。
  23. 高全之(1998)。張愛玲的女性本位。從張愛玲到林懷民,臺北:
  24. 張子靜(1996)。我的姊姊張愛玲。臺北:時報。
  25. 張健編(1984)。張愛玲的小說世界。臺北:學生。
  26. 張淑香(1992)。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臺北:大安。
  27. 張愛玲(1968)。流言。臺北:皇冠。
  28. 張愛玲(1987)。餘韻。臺北:皇冠。
  29. 張愛玲(1968)。秧歌。臺北:皇冠。
  30. 張愛玲(1968)。張愛玲短篇小說集。臺北:皇冠。
  31. 張愛玲(1977)。紅樓夢魘。臺北:皇冠。
  32. 張愛玲(1988)。續集。臺北:皇冠。
  33. 張愛玲(1993)。對照記。臺北:皇冠。
  34. 張誦聖(2001)。文學場域的變遷。臺北:聯合文學。
  35. 曹雪芹(1984)。紅樓夢校註。臺北:里仁。
  36. 郭玉雯(2004)。紅樓夢學─從脂視齋到張愛玲。臺北:里仁。
  37. 郭玉雯(2005)。紅樓夢與女神神話傳說─秦可卿篇。清華學報,新34(2)
  38. 郭玉雯(1994)。紅樓夢人物研究。台北:大安。
  39. 郭玉雯(2002)。紅樓夢與女神神話傳說─林黛玉篇。清華學報,新31(l、2)
  40. 郭玉雯(1998)。《金瓶梅》與《紅樓夢》。臺大中文學報,10
  41. 郭玉雯(1999)。《紅樓夢》與《金瓶梅》的藝術筆法。文史哲學報,50
  42. 萬燕(1996)。海上花開又花落─解讀張愛玲。江西:百花洲文藝。
  43. 劉小楓(1991)。拯救與逍遙。臺北:久大。
  44. 劉再復(2004)。現代文學諸子論。香港:牛津大學。
  45. 劉再復(2002)。張愛玲的小說與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再讀張愛玲,香港:
  46. 劉季倫(1999)。李卓吾。臺北:東大。
  47. 劉劍梅(2005)。狂歡的女神。臺北:九歌。
  48. 樂蘅軍(1992)。意志與命運。台北:大安。
  49. 鄭樹森編選(1990)。張愛玲的世界。臺北:允晨。
  50. 魏紹昌(1992)。我看鴛鴦蝴蝶派。臺北:臺灣商務。
被引用次数
  1. 郭玉雯(2006)。〈金鎖記〉與《怨女》比較研究。臺大文史哲學報,65,151-182。
  2. 郭玉雯(2007)。《海上花列傳》與《紅樓夢》。漢學研究,25(1),37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