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白先勇小說與紅樓夢

并列篇名

Bai Xian-yong's Novels and Red Chamber Dream

作者

郭玉雯(Yuh-Wen Kuo)

关键词

白先勇 ; 紅樓夢 ; 現代主義 ; 同性戀 ; Bai Xian-yong ; Red Chamber Dream ; modernism ; homosexuality

期刊名称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3期(2007 / 05 / 01)

页次

109 - 14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白先勇小說與《紅樓夢》的關係相當深遠,不只是寫作技巧筆法方面受到影響而已,更多的是人生觀,也就是對人生感悟與思考方式的啟發。本文採取的方式是觀察白先勇小說各階段的特色與演變,並試圖解釋《紅樓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而白先勇各階段的小說與他的身世遭遇、人生觀感、身份認同的問題皆無法切割。在本文中,白先勇小說將分四個階段:一、寂寞的青少年;二、孤獨的異鄉人;三、雙重的想像與聲音;四、認同與回歸。除了某些人物、對話、環境、動作、服飾的描寫相仿之外,《紅樓夢》影響白先男寫作最深的是感嘆人生的癡迷眷深但一切總成空(好了歌)之主題思想的發揚,以及後四十回衝突激烈的戲劇化情節之安排手法。

英文摘要

Red Chamber Dream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Bai Xian-yong, not only in the technique of writing, but also in the outlook on life. This paper will make a surve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stages of Bai's novels, and try to explain the role Red Chamber Dream plays in them. Bai's novels maintain flesh-and-blood ties with his life experience, his outlook on life and his identification. Bai's novels can be divided into 4 stages: 1. a lonely teenager, 2. a solitary stranger, 3. twofold imagination and sound, 4 identification and return. The most influential parts of Red Chamber Dream are the Song of Hao and Liao, and the dramatic means and skills of the last 40 chapter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葉德宣(2001)。從家庭授勳到警局問訓─《孽子》中父系國/家的身體規訓地景。中外文學,30(2)
    連結:
  2. 王溢嘉(1989)。古典今看─從孔明到潘金蓮。臺北:野鵝。
  3. 卡西勒、劉述先譯(1959)。論人。臺中:私立東海大學。
  4. 白先勇(1978)。驀然回首。臺北:爾雅。
  5. 白先勇(2000)。寂寞的十七歲。臺北:允晨。
  6. 白先勇(1983)。孽子。臺北:遠景。
  7. 白先勇(1995)。第六隻手指。臺北:爾雅。
  8. 白先勇(2005)。臺北人。臺北:爾雅。
  9. 伊格頓、鍾嘉文譯(1988)。當代文學理論。臺北:南方。
  10. 牟宗三編(1971)。存在主義與人生問題。香港:大學生活社。
  11. 佛洛伊德、林克明譯(1986)。愛情心理學。北京:作家。
  12. 李歐梵(2005)。中西文學的徊想。南京:江蘇教育。
  13. 叔本華、石沖白譯(1986)。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
  14. 周華山(1995)。同志論。香港:香港同志研究社。
  15. 袁良駿(1991)。白先勇論。臺北:爾雅。
  16. 康來新編(1990)。王文興的心靈世界。臺北:雅歌。
  17. 張大春(1998)。小說稗類。臺北:聯合文學。
  18. 張愛玲(1977)。紅樓夢魘。臺北:皇冠。
  19. 張誦聖(2001)。文學場域的變遷。臺北:聯合文學。
  20. 曹雪芹(1984)。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
  21. 郭玉雯(1996)。《金瓶梅》小說中的藝術風貌─由(七發)論及其諷諭意義與美學特色。文史哲學報,44
  22. 郭玉雯(1994)。紅樓夢人物研究。臺北:大安。
  23. 郭玉雯(2002)。紅樓夢與女神神話傳說─林黛玉篇。清華學報,新31(1、2)
  24. 郭玉雯(1998)。《金瓶梅》與《紅樓夢》。臺大中文學報,10
  25. 郭玉雯(1996)。《紅樓夢魘》的考證意見與價值─以小處刪改與後四十回問題為主。文史哲學報,45
  26. 郭玉雯(1999)。《紅樓夢》與《金瓶梅》的藝術筆法。文史哲學報,50
  27. 陳慶浩編(1979)。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臺北:聯經。
  28. 彭瑞金(1997)。臺灣新文學運動40年。臺北:春暉。
  29. 曾秀萍訪問整理(2001)。白先勇談創作與生活。中外文學,30(2)
  30. 楊澤編(1999)。閱讀張愛玲。臺北:麥田。
  31. 葉德宣(1998)。兩種「露營/淫」的方法:〈永遠的尹雪豔〉和《孽子》中的性別越界演出。中外文學,26(12)
  32. 趙岡(1975)。紅樓夢研究新編。臺北:聯經。
  33. 劉俊(2006)。文學創作的個人.家庭.歷史.傳統─訪白先勇。印刻文學生活誌,2(7)
  34. 薩特、施康強譯(1991)。薩特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
  35. 龔鵬程編(1995)。臺灣的社會與文學。臺北: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