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高雄半屏山形成傳說探源

并列篇名

The Study of the Origins of the Legends of Panpingshan's Formation in Kaohsiung

作者

彭衍綸(Yen-Lun Peng)

关键词

民間文學 ; 傳說 ; 地方風物傳說 ; 高雄 ; 半屏山 ; folk literature ; legends ; place local scenery legends ; Kaohsiung ; Panpingshan

期刊名称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5期(2009 / 02 / 01)

页次

125 - 16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高雄市左營區與楠梓區的交界,有一聞名中外的景點「半屏山」。其名「半屏」,意謂不完整,狀似缺半。何以缺半?隨著時間的推移,乃衍生出不同的說法予以解釋,此些說法皆可視為半屏山的形成傳說。二十一世紀初,高雄市政府出版了《高雄市俗語與傳說故事》、《傳說高雄》二部專門記述高雄地區俗語、傳說故事的書籍。根據其中的記述,計有四種傳說用以解釋半屏山何以缺半,筆者分別將之命名為:兩山比高下傳說、美食試人心傳說、仙洞出白米傳說、二仙爭一女傳說。本文的撰寫即意在為此四種半屏山形成傳說一一進行探源的工作。嘗試以當代政府出版著作為出發,藉由清領時期方志文獻、日治階段故事集子,以及戰後民間文學作品等資料的佐助,以期獲得各形成傳說的可能來源。

英文摘要

Panpingshan is a famous sight between the border of Zuoying and Nanzih district in Kaohsiung city. Its name ”Panping” means incompleteness, its shape is like a half screen. By the lapse of time, there wer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of why Panpingshan lacked its half, and these explanations are regarded as the formation of Panpingshan's legends.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government of Kaohsiung city published ”The Proverbs and Legends of Kaohsiung City” and ”Legendary Kaohsiung,” which specially recorded proverbs and Legends in Kaohsiung.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there were four kinds of legends, which explained why Panpingshan lacked its half, so I named ”The Legends of Two Mountains' Competition”, ”The Legends of Testing People's Hearts by Delicacies”, ”The Legends of the Magical Cavern Producing Rice” and ”The Legends of Two Immortals Competed for a Fairy”.This study traced the origins of these four kinds legends of Panpingshan's formations. By the contemporary governmental publications, the Ching Dynasty local records, the folktale collectio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ied period and the folktales in Taiwan after 1945 to find the origins of the Legends of Form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93)。臺灣民間故事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2. ﹝日﹞稻田尹,《臺灣むかし話》第2輯,臺北:臺灣藝術社,1943。
  3. ﹝日﹞佐山融吉、大西吉壽,《生蕃傳說集》,臺北:杉田重藏書店,1923。
  4. 《台灣文學辭典(試用版)》(http://taipedia.literature.tw:8090/ug-9.jsp?xsd_name。http://taipedia.literature.tw:8090/ug-9.jsp?xsd_name=entry&handle=2760
  5. ﹝日﹞東方孝義,《臺灣習俗》,臺北:同人研究會,1942。
  6. (1993)。湖北民間故事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7. (1981)。台灣新文學雜誌叢刊。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8. ﹝日﹞鶴田郁,《臺灣むかし話》第3輯,臺北:臺灣藝術社,1943。
  9. 「高雄市國民小學鄉土教材」網站(http://content.edu.tw/local/kaushoun/genchan/cover.htm)
  10. 唐段成式(1983)。酉陽雜俎。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1. 清尹士俍纂修(2005)。臺灣志略。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2. 清王庭楨修、彭崧毓纂(1975)。江夏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13. 清王瑛曾(2006)。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4. 清余文儀修(2007)。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5. 清李元春(1997)。臺灣志略。臺北:大通書局。
  16. 清金鋐修(2004)。康熙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7. 清范咸纂輯(2005)。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8. 清高拱乾纂輯、周元文增修(2004)。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 清陳文達編纂(2005)。鳳山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 清劉良璧纂輯(2005)。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1. 清蔣毓英纂修(2004)。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2. 清盧德嘉彙纂(1960)。鳳山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
  23.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四川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四川卷》編輯委員會編(1998)。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中國ISBN中心。
  24.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浙江卷》編輯委員會編(1997)。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中國ISBN中心。
  25.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福建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福建卷》編輯委員會編(1998)。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中國ISBN中心。
  26.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湖北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北卷》編輯委員會編(1999)。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中國ISBN中心。
  27.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廣西卷》編輯委員會編(2001)。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中國ISBN中心。
  28.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江西卷》編輯委員會編(2002)。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北京:中國ISBN中心。
  29. 《中華民族故事大系》編委會編(1995)。中華民族故事大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30. 《中華民族故事大系》編委會編(1995)。中華民族故事大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31. 《中華民族故事大系》編委會編(1995)。中華民族故事大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32. 《中華民族故事大系》編委會編(1995)。中華民族故事大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33. 《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2002)。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4.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1999)。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5. 王秋桂編、李豐楙編(1989)。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6. 江肖梅(1974)。臺灣故事。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37. 吳瀛濤(1994)。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38. 林衡道(1977)。臺灣民俗論集。臺灣文獻,28(2),48-55。
  39. 林衡道(2001)。臺灣歷史民俗。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40. 林衡道(1991)。尋根探源。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41. 林衡道(1990)。臺灣的民間傳說。漢學研究,8(1),665-676。
  42. 林衡道口述、楊鴻博整理(1999)。鯤島探源。臺北:稻田出版公司。
  43. 林藜(1980)。寶島蒐古錄。臺北:台灣新生報社出版部。
  44. 邱坤良(2002)。宜蘭縣口傳文學。宜蘭:宜蘭縣政府。
  45. 金榮華(2007)。民間故事類型索引。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46. 金榮華(2007)。民間故事類型索引。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47. 金榮華(2007)。民間故事類型索引。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48. 金榮華整理(2000)。台灣桃竹苗地區民間故事。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49. 金榮華整理(1997)。金門民間故事集。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50. 金關丈夫(1998)。民俗臺灣。臺北:南天書局。
  51. 施翠峰(1975)。思古幽情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52. 柯金儀編、謝書賢編、侯雅婷編、林昀熹、張世明繪圖(2004)。傳說高雄。高雄:高雄市政府新聞處。
  53. 柳田國男(2005)。日本の伝說。東京:新潮社。
  54. 唐蕙韻(1996)。金門民間傳說。臺北:稻田出版公司。
  55. 唐蕙韻整理(2006)。金門民間文學集‧傳說故事卷。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56. 婁子匡(1970)。神話叢話。臺北:東方文化供應社。
  57. 婁子匡(1979)。從民俗學、俗文學研究觀點 譚半屏山的功能。高雄文獻,創刊號第2期合刊,257-262。
  58. 婁子匡、陳海虹繪圖、曹俊彥繪圖(1970)。神話與傳說。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59. 張帆編(2004)。泉州講古。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60. 許梅貞編(2001)。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61. 連橫(1964)。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
  62. 陳佳穗(2004)。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63. 陳崗龍、張玉安(2006)。東方民間文學概論。北京:昆侖出版社。
  64. 曾玉昆(1997)。高雄市地名探源。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65. 程薔(1996)。中國民間傳說。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66. 黃麗川修、潘廷幹修、許成章編纂、王隆遜編纂(1983)。高雄市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67. 黃耀能纂、張守真纂、蔣忠益編纂、曾玉昆編纂(1997)。續修高雄市志。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68. 葉振輝(2004)。高雄市俗語與傳說故事。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69. 劉守華(2006)。故事學綱要。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70. 鄭水萍編(2000)。後勁大代誌。高雄: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活動組。
  71. 賴燕聲(1960)。麗島搜異。員林:經濟新報社。
  72. 霍斯陸曼‧伐伐(2007)。在夢境的入口:高雄民間故事集。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73. 譚達先(1993)。中國傳說概述。臺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彭衍綸(2013)。高雄半屏山形成傳說的流傳再議。臺灣文學研究集刊,13,8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