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傾聽神諭:臺灣「宣化」鸞賦的倫理向度探析

并列篇名

Listening to the Gods' Edifications: Ethical Dimensions of Taiwan Flying Phoenix Persuaded Rhapsodies

作者

梁淑媛(Shu-Yuan Liang)

关键词

臺灣鸞書賦 ; 宣講 ; 勸化 ; 倫理向度 ; Taiwan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 Preach ; Persuasion ; Ethical Dimensions

期刊名称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10期(2011 / 08 / 01)

页次

39 - 7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全臺賦」收錄的鸞書賦主題內容中,有一類型賦作承載「宣講」的特殊功能,以達「勸化」百姓戒惡行善之旨。「宣講」是扶鸞活動必須的過程和儀式,鸞堂中也多設有「宣講生」一職,藉由宣講傳遞出降筆神祇啟示「勸善戒惡」的內容,以感動眾庶,達到「教化」之旨。就「賦」的「不歌而誦」,表現在聲音上的動人形容;與「鋪采摛文」以及「敘事性」等表現在形式上的文學特徵,都有與宗教藉宣講以傳遞勸化之旨相互涵容之處。經由文本分析及詮釋,得知宣化鸞賦「勸化」百姓,戒除鴉片、戒賭博、戒色慾、戒械門、戒濫權、戒庸醫誤人,以之作為消弭社會不良習氣、闡揚實踐善行、達成移風易俗的人界倫理為基礎內容,進而希望將來達到登臨仙鄉的神界目標。本文就「全臺賦」中收錄以「宣講勸化」(簡稱為「宣化」)鸞賦,在宗教、社會及文學等倫理向度,所彰顯的意義與價值為探討的中心,期使鸞堂以「神道設教,代天宣化」為主皆的宗教目的與賦體文學之關聯得以獲得釐清與拓顯。

英文摘要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ontents and profound meanings of Flying Phoenix Fu in ”Taiwan Fu pictures collection”. But also the meaning and value in religion, sociology and literature etc. In the past, Taiwan ”Fu” text due to excessive attention to the elite class and the concept of pure literature, making Flying Phoenix Fu as a religious text, has long been ignored Flying Phoenix Fu assigned to advise of persuading people, correct social bad customs, extolled goodness, refine people as community-based care for the content, and then hope to board the fairy realms of the spirit world goals. In addition to self-cultivation, but urged more use of Persuaded Flying Phoenix Fu ordinary daily life's the universality of interests and security speeches and acts, which regulate the legal precepts and even harsh than those, such as the use of opium.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Taiwan literature and religion and hopes to provid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lying Phoenix Fu, and reveals the existence of a religious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tex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2006)。全臺文。臺中:文听閣圖書公司。
  2. 王汎森(2004)。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3. 王志宇(1997)。臺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臺北:文津出版社。
  4. 王見川(1996)。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南天書局。
  5. 王見川編、李世偉編(2009)。民間私藏臺灣宗教資料彙編:民間信仰,民間文化。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6. 王見川、李世偉(1999)。臺灣的宗教與文化。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7. 余英時(2004)。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臺北:允晨出版社。
  8. 李世偉(1997)。日治時期臺灣的宣講勸善。臺北文獻.直字,119
  9. 李世偉(2008)。臺灣佛教、儒教與民間信仰。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0. 李世偉(1999)。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
  11. 李豐楙編、朱榮貴編(1996)。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臺北:
  12. 韋思諦編、陳仲丹譯(2006)。中國大眾宗教。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13. 酒井忠夫(1960)。中國善書の研究。東京:弘文堂。
  14. 馬積高(1987)。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5. 張家麟(2009)。宗教儀式感受與宗教教義實踐。當代台灣宗教發展,臺北:
  16. 梁其姿(2005)。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臺北:聯經出版社。
  17. 梅家玲(1997)。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臺北:里仁書局。
  18. 許地山(1966)。扶箕迷信底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 許俊雅編(2006)。全臺賦影像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20. 許俊雅編(2006)。全臺賦影像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21. 許俊雅編、吳福助編(2006)。全臺賦。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22. 許結(1996)。中國辭賦發展史。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23. 許結(2005)。賦體文學的文化闡釋。北京:中華書局。
  24. 陳兆南(1992)。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5. 陳弱水(2005)。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26. 陳霞(1999)。道教勸善書研究。四川:巴蜀書社。
  27. 陳霞(1998)。道教勸善書的界定及主要特徵。宗教學研究,1998(3)
  28. 游子安(1999)。勸化金箴─清代善書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9. 程章燦(1992)。魏晉南北朝賦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30. 黃克武(2010)。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臺北:聯經出版社。
  31. 黃美娥(2004)。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
  32. 黃哲永(1990)。日治期間嘉義名妓彩雲詩錄。嘉義文獻,20
  33. 萬光治(2004)。漢賦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4. 趙世瑜(2002)。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北京:三聯書店。
  35. 簡宗梧(1998)。賦與駢文。臺北:臺灣書店。
  36. 簡宗梧(1980)。漢賦源流與價值之商榷。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被引用次数
  1. 黃瑞雯(2020)。日治時期臺灣勸戒鴉片賦研究。淡江中文學報,43,305-336。
  2. 李威寰(2017)。近50年來(1960~2016)「明鄭至戰後初期臺灣儒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當代儒學研究,22,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