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清末日治臺灣民間鸞賦的敘事聲口:以〈分曲直賦〉(以題為韻)與《西遊記》的互文性探討為中心
|
并列篇名
|
The End of Qing Rule to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895~1945), Taiwan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Narrative Voices: Research on the Intertextuality of 'Fenquzhifu' and Journey to the West
|
作者
|
梁淑媛(Shu-Yuan Liang)
|
关键词
|
臺灣民間鸞賦 ; 清末日治 ; 唐代/晚明 ; 互文性 ; 敘事聲口 ; Taiwan Flying Phoenix Rhapsodies ; Late Qing Dynasty ;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Intertextuality ; Narrative Voices
|
期刊名称
|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14期(2013 / 08 / 01)
|
页次
|
1
-
42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清末日治時期臺灣民間鸞賦中,留有大量仿擬沿襲唐代詩賦特徵的作品。以〈分曲直賦〉(以題為韻)為例,其中登鸞降筆的神仙作者「齊天大聖」,其主要的原型對象取材自晚明「神魔小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然而登鸞降筆的「齊天大聖」在〈分曲直賦〉(以題為韻)中,其發為莊嚴之「聲口」,與《西遊記》癲狂之孫悟空形象及其喧嘩聲口,有著明顯的不同。〈分曲直賦〉(以題為韻)作為一篇律賦,本是科舉考試底下的產物,但是從文學修辭上來省察,其辭藻雖然雅致,但語意段落間的鈎合卻充滿民間故事套句;用韻雖大多合於《詩韻》,但卻雜有俚俗之鄉音;整飭的四六駢體句式中,混搭「騷體」爰為之歌曰的形式。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作者既已有書寫賦體美文之功力,為何又使形式與內容呈現如此「零散拼貼」的型態?對於穿越時空,來到清末日治時期臺灣的唐代神仙作者,以及鸞堂代言之鸞生,透過對話所展演的口傳脈絡,顯現在臺灣民間鸞賦文本中,兩者交織的對話聲音,其人物形象原本的故事原型《西遊記》,是如何的被〈分曲直賦〉(以題為韻)接受,從而召喚著眾庶之期待?本文希冀藉由相關議題的討論,能探析清末日治臺灣民間鸞賦所接受及反映的唐代、晚明敘事聲口,是如何的被取代、置換以及再造。並進而探究在那個世變的時代,清末日治臺灣士子是如何面對離亂,其「自我」如何藉由宗教文本的書寫和癲狂儀式的戲擬活動獲得療癒。針對以上問題意識,本文就臺灣民間鸞賦〈分曲直賦〉(以題為韻)的文學修辭特質;〈分曲直賦〉(以題為韻)與《西遊記》的互文性關係;以及其人物、敘事聲口變化等面向為探討中心,展開相關之論述。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余育婷(2011)。從「不分唐宋」到「詩學晚唐」:清代臺灣文人對唐宋詩的審美態度。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5
連結:
-
劉瓊云(2010)。聖教與戲言─論世本《西遊記》中意義的遊戲。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6
連結:
-
(2006)。全臺文。臺中:文听閣圖書公司。
-
(1984)。白話大字西遊記。臺北:河洛出版社。
-
(2011)。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臺北:世界書局。
-
土城普安堂編,《普安堂》(土城:普安堂),1914。
-
(1994)。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4)。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法〕傅柯(Michel Foucault)“What is an author?”,參見網址:http://www.generation-online.org/p/fp_foucault12.htm
-
明吳承恩、李贄批(1996)。李卓吾批評本.西遊記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
明韓邦奇(1990)。苑洛集。蘭州:古籍出版社。
-
清余照春亭輯(1992)。增廣詩韻集成。臺北:文化圖書公司。
-
清李調元(1971)。賦話。臺北:廣文書局。
-
清錢大昕(1967)。十駕齋養新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Koss、 Nicholas(1981).Indiana,Indiana University.
-
Kristeva、 Julia,O'Donnell, Patrick(1989).Intertextuality and Contemporary American Fiction.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
巴赫金、白春仁譯、顧亞鈴譯(1998)。巴赫金全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
王見川編、李世偉編(2009)。民間私藏臺灣宗教資料彙編:民間信仰.民間文化。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
王見川編、李世偉編(2010)。民間私藏臺灣宗教資料彙編:民間信仰.民間文化。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
-
何沛雄編輯(1982)。賦話六種。香港:三聯書店。
-
李豐楙(1999)。嚴肅與遊戲:從蜡祭到迎王祭的「非常」觀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
-
宜蘭喚醒堂編(2011)。渡世慈帆。宜蘭:喚醒堂。
-
宜蘭喚醒堂編(1984)。錄善奇篇。宜蘭:喚醒堂。
-
胡適(1998)。胡適學術文集.中國文學史。北京:中華書局。
-
秦燕春(2008)。清末民初的晚明想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高辛勇(1997)。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高桂惠(2005)。類型錯誤/理念先行?─由明末《西遊記》三本續書的「神魔」談起。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
-
梁淑媛(2012)。飛登聖域:臺灣鸞賦文學書寫及其文化視域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
-
許地山(2004)。扶箕迷信的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許俊雅編(2006)。全臺賦影像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
許俊雅編、吳福助編(2006)。全臺賦。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
陳姿蓉(2010)。臺灣賦用韻考:校勘篇。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3
-
黃明理(2007)。淺談命名文學及其在北宋的開展。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
楊秀芳(1993)。論文白異讀。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
-
蒲慕州編(2005)。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臺北:
-
謝文華(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謝明勳(2008)。《西遊記》修心歷程詮釋:以孫悟空為中心之考察。東華漢學,8
-
簡宗梧、遊適宏(2000)。律賦在唐代「典律化」之考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
-
龔鵬程(1994)。晚明思潮。臺北:里仁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