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軌跡:黃天海與《明日》雜誌
|
并列篇名
|
In Search of an Anarchist in Colonial Taiwan: Huang Tian-hai and the Min-Ri (Tomorrow) Literary
|
DOI
|
10.3966/181856492015020017003
|
作者
|
陳偉智(Wei-Chi Chen)
|
关键词
|
黃天海 ; 無政府主義 ; 《明日》 ; 社會空間 ; 解放構想 ; 互助 ; 宜蘭 ; Huang Tian-Hai ; Anarchism ; Min-Ri(Tomorrow) Literary ; social space ; emancipation ; mutual aid ; Yi-lan
|
期刊名称
|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17期(2015 / 02 / 01)
|
页次
|
73
-
103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討論黃天海(1904-1931),一位活躍在日治時代中期的臺灣無政府主義者的生命與文學軌跡,透過重建其生命史與分析其發表在《明日》雜誌上的作品,探討曾經出現在臺灣文學史上的無政府主義思想與文藝活動。宜蘭出身的無政府主義者黃天海,以孤魂為筆名,在1930年創刊的《明日》發表了許多的作品。在1920年代末期,黃天海以無產青年之姿,活躍於宜蘭與臺北,稍後主持《明日》雜誌的編務,並曾參與臺灣勞動互助社的活動,以無政府主義的立場,介入當時轉型中的臺灣反殖民運動。其發表在《明日》的作品,呈現以個人解放與互助思想為中心的文藝美學。以黃天海為例的臺灣無政府主義者,在日治時期的思想史上雖如曇花一現,卻留下了珍貴的、富有啟發性的思想。
|
英文摘要
|
Huan Tian-hai (1904-1931), a long remained unnoticed Taiwanese anarchist, was a young energetic anti-colonial activist in Taiwan in the 1920s. By reconstructing Huang Tian-hai's short-lived life history and analyzing his literary works published on the Min-Ri Liter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narchist thoughts and aesthetics emerged in the late 1920s in the modern Taiwanese literary history. Using a pen name Gu-hun (lonely spirit), Huang Tian-hai , who came from Yi-lan, published many literary works on the Min-Ri Literary, an anarchist journal found in Taipei in 1930 by Huang together with his anarchist comrades. During the 1920s, Huang, as a proletarian youth belonged to some leftist tendency among the Taiwanese anti-colonial movem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political and social movements and organized artist activities in his home town Yi-lan and in Taipei. The Min-Ri Literary and the Taiwan Labor Mutual Aid Society Huang deeply involved took firmly the anarchist position in the anti-colonial emancipation campaigns. The literary works Huang published in Min-Ri present anarchist thought and aesthetics based on the liberation of self and society as well as Kropotkinian idea of mutual aid. Taiwanese anarchism, as examined in this paper by drawing on Huang's activities and literary works, was meteoric in presence in the colonial Taiwan but its precious and inspiring experiences was worthy of furthering exploration.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不著撰人,〈宜蘭支部成立 並開政談演說會〉,《臺灣民報》176(1927),頁 3。
-
不著撰人,〈臺灣社會運動團體調查(四)〉,《臺灣民報》192(1928),頁 5。
-
不著撰人,〈全島雄辯大會 在新竹街開催 辯士多被中止〉,《臺灣民報》172(1927),頁 4。
-
不著撰人,〈兄弟鬩牆受外侮 宜蘭讀書會的輕舉〉,《臺灣民報》176(1927),頁3
-
吳叡人,〈憤怒的大稻埕:「無產青年」與臺灣初期社會主義〉(未刊2010)
-
孤魂(黃天海),〈明日雜誌社的一個聲明〉,《明日》1(2)(1930),頁 28。
-
不著撰人,〈宜蘭民烽劇團舉發會式〉,《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28.12.9),朝刊,第 4 版。
-
不著撰人,〈臺灣獨立陰謀黨六名被捕 三名送公判〉,《臺灣日日新報》(1927.3.10),夕刊,第 4 版。
-
王詩琅,〈社會進步與支配〉,《明日》1(1)(1930),頁 10-12。
-
廬子安,〈就宜蘭鐵道開通而言〉,《臺灣教育》270(1924),頁3-4
-
不著撰人,〈宜蘭/民烽劇團〉,《臺灣日日新報》(1929.1.22),夕刊,第 4 版。
-
孤魂(黃天海),〈孤魂〉,《明日》1(3)(1930),頁 22。
-
張維賢,〈對「明日」雜誌創刊的感想〉,《明日》1(1)(1930),頁 3-7。
-
孤魂(黃天海),〈編者說明 讀過「漫罵的一封信」以後〉,《明日》1(2)(1930),頁 20。
-
臺北地方法院,〈吳麗水、藍煥呈、李振芳判決〉,《昭和三年一月臺北地方法院檢察局判決原本》,編號 15-3979(1928)。
-
臺北州宜蘭公學校編,《臺北州宜蘭公學校創立四拾週年紀念誌》(宜蘭:臺北州宜蘭公學校,1939)。
-
孤魂(黃天海),〈創刊宣言〉,《明日》1(1)(1930),頁 2。
-
チヤペク兄弟(Karel and Josef Capek),〈蟲の生活〉,新潮社編,《世界文學全集(38)新興文學集》,新居格譯,(東京:新潮社,1929(1921)),頁 425-478。
-
孤魂(黃天海),〈蝶兒的情詩〉,《明日》1(1)(1930),頁 19。
-
張維賢,〈藝術小論〉,《明日》1(3)(1930),頁 2-11。
-
大杉榮,〈無益之花〉,黃天海譯,《明日》1(1)(1930(1913)),頁 18-19。
-
孤魂(黃天海),〈回顧我的故鄉宜蘭〉,《明日》1(1)(1930),頁 19-22。
-
チヤペク兄弟(Karel and Josef Capek),〈蟲的生活〉,黃天海譯,《明日》1(3)(1930(1921)),頁 23-37。
-
孤魂(黃天海),〈給與全人類〉,《明日》1(2)(1930),頁 2-3。
-
チヤペク兄弟(Karel and Josef Capek),《蟲の生活》,北村喜八譯,(東京:原始社,1925(1921))。
-
孤魂(黃天海),〈明兒到了〉,《明日》1(1)(1930),頁 17-18。
-
大杉榮,〈是社會嗎?還是監獄嗎?〉,黃天海譯,《明日》1(1)(1930(1913)),頁 18。
-
不著撰人,〈「明日」雜誌的黑先生們〉,《新臺灣大眾時報》,1(1930),頁63。
-
孤魂(黃天海),〈對藝術和新興藝術的管見〉,《明日》1(2)(1930),頁 12-14。
-
チヤペク兄弟(Karel and Josef Capek),〈蟲の生活〉,近代社編,《世界戲曲全集 第廿二卷 中歐篇》,北村喜八譯,(東京:近代社,1927(1921)),頁 423-487。
-
不著撰人,〈民眾黨舉行支部發會式:臺中與宜蘭〉,《臺灣民報》176(1927),頁 3。
-
陳崁,〈讀過「謾罵的一封信」以後〉,《明日》1(2)(1930),頁 14-20。
-
孤魂(黃天海),〈對現社會的一考察〉,《明日》1(1)(1930),頁 7-10。
-
孤魂(黃天海),〈編者說明 漫罵的一封信〉,《明日》1(1)(1930),頁 23。
-
孤魂(黃天海),〈生與死〉,《明日》1(1)(1930),頁 26-27。
-
新元鹿之助,〈就宜蘭線之全通 為南洋發展策源地之基礎 向圓週鐵道之完成之努力〉,《臺灣日日新報》(1924.11.30),第 4 版。
-
Anderson, Benedict(2005).Under Three Flags: Anarchism and the Anti-Colonial Imagination.London:Verso.
-
Capek, Karel,Capek, Josef(1999).Karel Capek Four Plays: R.U.R., The Insect Play, The Makropulos Case, The White Plague.London:Methuen Drama.
-
Clark, Samuel(2008).Anarchism and the Myth of the Primitive: Godwin and Kropotkin.Studies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s,15,6-25.
-
Goldman, Emma(1969).Anarchism and Other Essays.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INC..
-
Goyens, Tom(2009).Social Space and the Practice of Anarchist History.Rethinking History,13(4),439-457.
-
Graeber, David(2004).Fragments of an Anarchist Anthropology.Chicago:Prickly Paradigm Press.
-
Guerin, Daniel(edited)(1970).Anarchism: From Theory to Practice.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
Hirsch, Steven(edited),van der Walt, Lucien(edited)(2010).Anarchism and Syndicalism in the Colonial and Postcolonial World, 1870-1940.Amsterdam:Brill.
-
Levy, Carl(2010).Social Histories of Anarchism.Journal of the Study of Radicalism,4(2),1-44.
-
Sartori, Andrew(2005).The Resonance of "Culture": Framing a Problem in Global Concept-History.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47(4),676-699.
-
Ward, Colin(2004).Anarch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大杉栄(1964)。大杉栄全集。東京:現代思潮社。
-
王詩琅(1979)。王詩朗全集 卷九 臺灣文學重建的問題。高雄:德馨室。
-
王詩琅(1979)。王詩朗全集 卷十 文藝創作與批評 雨夜。高雄:德馨室。
-
石計生(2000)。宜蘭縣社會經濟發展史。宜蘭:宜蘭縣政府。
-
林書揚(2010)。林書揚文集(一)回首海天相接處。臺北:人間出版社。
-
邱士杰(2011)。有政治視野,才有跨地域統一戰線:日本殖民時期臺灣無政府主義活動素描。藝術觀點 ACT,47,87-95。
-
邱坤良(1992)。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 舊劇與新劇(1895-1945)。臺北:自立晚報。
-
長生靖生、王寶田譯(2012)。日本科幻小說史話:從幕府末期到戰後。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
柳書琴編(2011)。戰爭與分界。臺北:聯經出版社。
-
曹介逸(1954)。日據時期的臺北文藝雜誌。臺北文物,3(2),38-47。
-
許陽明(2009)。媽媽的乳房:許足女士的人生歲月及家族記事。臺北:圓神出版社。
-
連溫卿(1988)。臺灣政治運動史。臺北:稻香出版社。
-
陳志梧(1988)。空間之歷史社會變遷:以宜蘭為個案。臺北:臺大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畫研究室。
-
陳偉智(2012)。故鄉喪失、無政府主義與歷史可能性:重讀 1930 年黃天海〈回顧我的故鄉宜蘭〉。「再現」別有天:宜蘭的生態與環境變遷,「宜蘭研究」第十屆學術研討會,宜蘭:
-
曾顯章(2003)。張維賢。臺北:文建會。
-
黃自進編(2008)。東亞世界中的日本政治社會特徵。臺北: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
葛懋春編、蔣俊編、李興芝編(1984)。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
鄒易儒(201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1995)。臺灣警察沿革誌第二篇 領臺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臺北:南天書局。
-
戴寶村(2001)。宜蘭縣交通史。宜蘭:宜蘭縣政府。
-
藍博洲(2001)。臺灣好女人。臺北:聯合文學。
-
藍博洲(1993)。日據時期臺灣學生運動 1913-1945。臺北:時報出版社。
|
被引用次数
|
-
邱坤良(2017)。從星光到鐘聲:張維賢新劇生涯及其困境。戲劇研究,20,39-64。
-
(2024)。藝術性的追求︰張維賢的無政府主義戲劇觀。臺灣學研究,30,124-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