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文學與文學史的斷裂與賡續-《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總序

并列篇名

Ruptures and Continuities in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History-General Preface to The Compendium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1950-1969

DOI

10.3966/181856492020020023001

作者

陳國球(Chen, Guo-Qiu)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20 / 02 / 01)

页次

1 - 2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國球(2016)。左翼詩學與感官世界:重讀「失踪詩人」鷗外鷗的三、四十年代詩作。政大中文學報,26,141-181。
    連結:
  2. Barash, Jeffrey Andrew(2016).Collective Memory and the Historical Past.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 Beiner, Guy(2018).Forgetful Remembrance: Social Forgetting and Vernacular Historiography of a Rebellion in Ulster.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Butler, Thomas(ed.)(1989).Memory.Oxford:Blackwell.
  5. Ermarth, Elizabeth Deeds(2012).Sequel to History: Postmodernism and the Crisis of Representational Time.London:Routledge.
  6. Hutton, Patrick H.(1993).History as an Art of Memory.Hanover, New Hampshire: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7. Mark, Chi-Kwan(2004).Hong Kong and the Cold War: Anglo-American Relations, 1949-1957.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 Maurice, Halbwachs,Coser, Lewis A.(Ed. Trans.)(1992).On Collective Memor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 Roberts, Priscilla(ed.),Carroll, John M.(ed.)(2016).Hong Kong in the Cold War.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0. 力匡(1952).燕語.香港:人人出版社.
  11. 也斯(1998).香港短篇小說選:六十年代.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12. 中國學生周報編輯部(1964)。寫在專輯前面。中國學生周報,627
  13. 王梅香(2015)。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14. 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唐君毅(1958)。中國文化與世界─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民主評論,9(1),12-20。
  15. 呂大樂(1997).唔該埋單!─一個社會學家的香港筆記.香港:閒人行有限公司.
  16. 李英豪(1964)。從五四到現在。中國學生周報
  17. 李棪,李輝英(1968)。《中國新文學大系.續編》的編選計劃。純文學,13,104-116。
  18. 林以亮(1955)。詩的創作與道路。祖國周刊,12(5),25-30。
  19. 林莽=李輝英(1957).中國新文學二十年.香港:世界出版社.
  20. 侶倫(1952).窮巷.香港:文苑書店.
  21. 胡適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上海:良友圖書公司,1935)。
  22. 香港文學研究社編輯部(1968).中國新文學大系.續編.香港:香港文學研究社.
  23. 徐復觀,〈略評《中國新文學大系續編》編選計劃〉,《華僑日報》(1968.3.31)。
  24. 馬博良(馬朗),〈每月小說評介〉,《文潮》1 卷 6 期(1944),頁 97-98。
  25. 馬博良=馬朗(1956)。預告。文藝新潮,1(2),封底。
  26. 馬博良(馬朗),〈每月小說評介〉,《文潮》1 卷 5 期(1944),頁 98-99。
  27. 馬博良(馬朗),〈每月小說評介〉,《文潮》創刊號(1944),頁 75。
  28. 崑南(1964)。淺談無名氏初稿三卷。中國學生周報,627
  29. 崑南(2003).打開文論的視窗.香港:文星圖書公司.
  30. 張若英(阿英)編,《中國新文學運動史資料》(上海:光明書局,1934)。
  31. 曹聚仁(1955).文壇五十年續集.香港:世界出版社.
  32. 曹聚仁(1954).文壇五十年.香港:新文化出版社.
  33. 陳國球(2004).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4. 陳國球(2016).香港的抒情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35. 陳國球(2005)。文學教育與經典的傳遞:中國現代文學在香港初中課程的承納初析。現代中文文學學報,4,95-117。
  36. 陳國球(編)(2000).文學香港與李碧華.臺北:麥田出版.
  37. 陳國球,陳智德(2016).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導言集.香港:商務印書館.
  38. 湯建勛(2018).1950 年香港指南.香港:心一堂.
  39. 華僑日報(編)(1951).香港年鑑.第四回.香港:華僑日報公司.
  40. 華僑日報(編)(1952).香港年鑑.第五回.香港:華僑日報公司.
  41. 黃子平(2010)。「新文學大系」與文學史。上海文化,2010(2),4-12。
  42. 黃繼持(編),盧瑋鑾(編),鄭樹森(編)(1997).香港文學大事年表:1948-1969.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
  43. 黃繼持(編),盧瑋鑾(編),鄭樹森(編)(1998).追跡香港文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44. 新潮社(1956)。發刊詞: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到我們的旗下來!。文藝新潮,1(1),2。
  45. 新潮社(1956)。編輯的話。文藝新潮,1(3),69。
  46. 溫儒敏(2001)。論《中國新文學大系》的學科史價值。文學評論,2001(3),54-61。
  47. 葉維廉(1959)。論現階段中國現代詩。新思潮,2,5-8。
  48. 趙家璧,〈重印《中國新文學大系》有感〉,《文匯報》(1981.3.23)。
  49. 趙家璧(4978)。編輯憶舊.關於中國新文學大系。新文學史料,1978(3),173。
  50. 趙家璧(1984)。話說《中國新文學大系》。新文學史料,1984(1),163-188。
  51. 趙家璧(2008).書比人長壽:編輯憶舊集外集.北京:中華書局.
  52. 趙家璧(1978)。編輯憶舊.關於中國新文學大系。新文學史料,1978(1),61。
  53. 趙聰(1958).大陸文壇風景畫.香港:友聯出版社.
  54. 趙聰(1964).五四文壇點滴.香港:友聯出版社.
  55. 劉以鬯(1997).香港短篇小說選:五十年代.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56. 劉半農(編)(2016).初期白話詩稿.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57. 慕容羽軍(2005).為文學作證:親歷的香港文學史.香港:普文社.
  58. 鄭慧明(編),鄧志成(編),馮偉才(編)(1985).香港短篇小說選─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香港:集力出版社.
  59. 鄭樹森(1996)。遺忘的歷史.歷史的遺忘─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學。幼獅文藝,83(7),58-63。
  60. 鄭樹森(2004).縱目傳聲:鄭樹森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61. 羅崗(2001)。解釋歷史的力量:現代文學的確立與《中國新文學大系 1917-1927》的出版。開放月刊,2001(5),66-76。
  62. 羅琅(2017).香港文化記憶.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63. 譚秀牧(1990).譚秀牧散文小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