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北美臺灣文學研究的發展:以「台灣文學研究會」與《台灣文學英譯叢刊》為例
|
并列篇名
|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Literary Studies in North America: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aiwan Literature and 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as Examples
|
DOI
|
10.3966/181856492020020023004
|
作者
|
張俐璇(Chang, Li Hsuan)
|
关键词
|
北美台灣研究學會 ; 台灣文學研究會 ; 台灣文學英譯叢刊 ; 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 ; 中華民國筆會英文季刊 ;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aiwan Literature ; 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 University of Iowa 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 ; The Chinese PEN
|
期刊名称
|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
卷期/出版年月
|
23期(2020 / 02 / 01)
|
页次
|
73
-
119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在既有的臺灣新文學史書寫中,可以看見日治時期有《臺灣青年》、「臺灣藝術研究會」等社群團體在東京的活動;相形之下,戰後對於「海外臺灣文學」的關注,大抵聚焦在個別作家作品的討論,海外的文學團體、期刊雜誌與文學生產的關係,是較少被著墨的一環。本文從北美台灣研究學會(NATSA)二十周年回顧談起,探問1982年成立的「台灣文學研究會」、1996年創刊的《台灣文學英譯叢刊》與臺灣文學發展的關係。本文認為,前者是境外研究的集結,由外而內的輸入建構,回應的是中國新時期「新文學史」的建構、臺灣境內的「中華民國」史觀,以及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對於「臺灣作家」的想像;後者則立基臺灣文學體制化後的研究成果,可有由內而外的輸出推廣,對話的是中國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並走出與《中華民國筆會季刊》迥異、深富臺灣文學史縱深的外譯面向。本文由此指出,兩者在體制內外與國境內外串聯的文學史意義。
|
英文摘要
|
Current writings on the history of modern Taiwanese literature show the activities of social groups in Tokyo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such as Taiwan Youth and the Taiwan Art Research Society. In contrast, postwar concern for "overseas Taiwanese literature" has generally been focused on discussing the works of individual authors, while less has been writte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groups and periodicals and literary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sets out from a retrospective of 20 years of the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NATSA),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aiwan Literature (established in 1982) and the 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founded in 1996)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former to be a construction that assembled foreign research to import into Taiwan, respon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story of modern literature" in China's new era, Taiwan's domestic historical view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how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 imagines "Taiwanese authors"; the latter was founded upon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sinc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aiwan literature that could be exported for promotion abroad, responding to China's research on "overseas Chinese-language literature," as well as taking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hinese PEN and full of the richness of Taiwanese literary history. Through thi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aiwan Literature and the 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have within the history of Taiwan literature in establishing ties between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of Taiwan's institutions and borders.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
参考文献
|
-
王梅香(2014)。冷戰時代的臺灣文學外譯:美國新聞處譯書計畫的運作(1952-1962)。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9,223-254。
連結:
-
周馥儀(2018)。在自由的異國思索臺灣:楊逵赴美交流活動與言論研究。臺灣文學研究雧刊,21,63-96。
連結:
-
林瑞明(2008)。兩種臺灣文學史─臺灣 vs.中國。臺灣文學研究學報,7,107-145。
連結:
-
邱比特(2018)。二十年來《台灣文學英譯叢刊》散文選譯範圍及其意義(1996-2017)。漢學研究通訊,37(2),19-24。
連結:
-
洪英雪(2006)。一個歷史,各自解讀:二二八小說及其相關作品選集的多元論述。臺灣文學研究學報,3,287-323。
連結:
-
彭琪庭(2020)。北美台灣研究學會與北美的臺灣研究。漢學研究通訊,39(2),22-27。
連結:
-
廖詩文(2014)。政府公部門的翻譯贊助與臺灣文學的外譯。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8,305-326。
連結:
-
IWP Cumulative Map. http://dsph-dev.provost.uiowa.edu/IWP/index.php/iwpmap(accessed 2019.6.9).
-
「臺美史料中心」,http://taiwaneseamericanhistory.org(2020.8.10 徵引)。
-
「胡民祥臺語詩選」後記,http://www.taiwan543.org/made_in_taiwan/61.html(2020.08.10 徵引)
-
Bennet, Eric(2015).Workshop of Empire: Stegner, Engle and American Creative Writing During the Cold War,Iowa City:
-
Kowalewski, Michael(ed.)(1992).Temperamental Journeys: Essays on the Modern Literature of Travel.Athens, GA: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
Leung, Yanwing(ed.),Hsiang, Sarah Jen-hui(ed.)(2013).The Taipei Chinese Pen: Cumulative Index 1972-2012.Taipei:The Taipei Chinese Center, PEN International.
-
不著撰人,〈宋澤萊談臺灣文學系所以及愛荷華國際寫作班〉,「臺文戰線」部落格(2016.2.18),https://twnelclub.ning.com/profiles/blogs/3917868:BlogPost:38342(2019.5.23 徵引)。
-
不著撰人(1988)。國外的「臺灣研究」介紹:美國「台灣文學研究會」簡介。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6,16-17。
-
王玉靜(編)(2008).探索與實踐:台研會二十年來的腳步.臺北:台灣研究基金會.
-
王玉靜(編)(2003).不畏權威不斷追求:台灣研究基金會成立十五週年專刊.臺北:台灣研究基金會.
-
王宏志(1994).文學與政治之間:魯迅•新月•文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
王倩慧(2019).活出愛:黃娟傳.桃園: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
-
王德威(1993).小說中國.臺北:麥田出版社.
-
古添洪(編),陳慧樺(編)(1976).比較文學的墾拓在臺灣.臺北:東大圖書.
-
史明(2003)。半世紀的海外臺灣獨立運動史。自覺與認同:1950-1990 海外臺灣人運動研討會,臺北:
-
史明(2017).簡明臺灣人四百年史.臺北:前衛出版社.
-
台灣文學研究會(編)(1989)。先人之血•土地之花:臺灣文學研究論文精選集,臺北:
-
朱芳玲(2013).流動的鄉愁:從留學生文學到移民文學.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
何榮幸(編)(2014).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臺北:時報文化.
-
李昂,〈臺灣作家的定位:記「現代中國文學大同世界」〉,《中國時報》(1986.8.20-21),人間副刊第 8 版。
-
李瑞騰(編輯)(2010).2009 臺灣文學年鑑.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
杜國清(2000)。旅遊與還鄉。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7,vii-xii。
-
杜國清(2011)。臺灣文學走向世界,路有多遠?。臺灣文學館通訊,32,10-13。
-
杜國清(1997)。臺灣文學研究的國際視野。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2,vii-xi。
-
杜國清(2011)。「翁鬧與巫永福專輯」卷頭語。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27,xviii-xix。
-
杜國清(2008)。臺灣文學與童年。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22,xiii-xvii。
-
杜國清(1996)。《台灣文學英譯叢刊》出版前言。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1,1-4。
-
杜國清(2007)。臺灣文學與懷鄉。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21,xvii-xxiv。
-
杜國清(2015).臺灣文學與世華文學.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
林欣蘋撰文、採訪,〈募款、傳承與轉型,為臺灣研究尋找新生命─專訪 NATSA 會長湯舒雯,與她的團隊夥伴們(下)〉,《換日線》( 2017.11.24 ),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8983 ( 2020.8.10 徵引)。
-
林博文(2016).自由,凌駕一切:美國人文景觀的塑造者.臺北:大塊文化.
-
林朝成(編)(2011)。2011 鹽分地帶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
-
林衡哲(2018)。境外之春─在美國南加州創立「台灣文學研究會」的歷史回顧。鹽分地帶文學,新刊號 74,70-81。
-
林衡哲(2020).林衡哲八十回憶集.新北:遠景出版.
-
林衡哲,〈從「新潮文庫」到「臺灣文庫」的心路歷程(下)〉,《思想坦克》(2018.10.31)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18/10/31/lin-hen-jer-2(2019.5.26 徵引)。
-
胡民祥(2016)。臺美人談臺灣文學外譯。海翁臺語文學,169,4-13。
-
胡民祥(1989)。臺灣人追尋幸福的文學見證。臺灣文藝,118,35-38。
-
凌琪,〈劉紹銘眺望中國文學的大同世界〉,《中國時報》(1986.9.17),人間副刊第 8 版。
-
翁柏川(2006)。新竹,清大臺文所。
-
高信疆(編),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臺灣聯誼會(編)(1992).現在他是一顆星:懷念詩人保羅•安格爾.臺北:時報文化.
-
康詠琪(2013).鹽分地帶文藝營研究.臺南:臺南市文化局.
-
張俐璇(2016).建構與流變:「寫實主義」與臺灣小說生產.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
張恆豪(編)(1990).龍瑛宗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
張淑彩(201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
張嘉如(2017)。導言抒寫動物:臺灣動物書寫。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41,xl-xlvii。
-
梁欣榮,項人慧(2011)。打開臺灣文學的世界視窗:中華民國筆會。翻譯論叢,4(2),215-218。
-
許俊雅(2012).低眉集:臺灣文學/翻譯、遊記與書評.臺北:新銳文創.
-
陳玉玲(編),杜文靖(編),莫渝(編),黃恒秋(編)(1999).1998 臺灣文學選.臺北:前衛出版社.
-
陳明柔(編)(2009).推窗望月:臺灣文學國際鼎談.臺中:晨星出版社.
-
陳芳明(1988)。文化上的稱霸與反霸─旁觀楊青矗與張賢亮的筆戰。《民進報》週刊,10,28-30。
-
陳芳明(2011).臺灣新文學史.臺北:聯經出版.
-
陳建忠,〈(2010 秋季班)「海外臺灣文學」:一個新的問題意識〉(2010.09.29),http://tai.tl.nthu.edu.tw/stu/viewtopic.php?CID=33&Topic_ID=93(2019.05.20徵引)。
-
陳榮彬(2016)。英譯臺灣小說選集的編撰史研究─從 1960 年代到 1990 年代。英語文暨口筆譯學集刊 SPECTRUM,14(1),75-88。
-
陳翠蓮(2013)。大正民主與臺灣留日學生。師大臺灣史學報,6,53-100。
-
單德興(2012)。齊邦媛教授訪談:翻譯面面觀。翻譯論叢,5(1),247-272。
-
彭小妍(編)(2001).楊逵全集•第十四卷資料卷.臺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彭瑞金(編),許素蘭(編),李敏勇(編)(1995).1994 臺灣文學選.臺北:前衛出版社.
-
游勝冠(2009).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臺北:群學出版.
-
黃娟(1993)。台灣文學研究會與我:十年的回顧與反省。臺灣文藝,140,94-112。
-
黃娟(1993).政治與文學之間.臺北:前衛出版社.
-
黃娟(1989)。坎坷的歷程─「台灣文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選集」序。臺灣文藝,118,39-42。
-
楊千鶴(2001).花開時節.臺北:南天書局.
-
楊千鶴,張良澤(譯),林智美(譯)(1999).人生的三稜鏡.臺北:南天書局.
-
楊青矗(1986).楊青矗與國際作家對話─愛荷華國際作家縱橫談.高雄:敦理出版社.
-
楊棄(1983)。台灣文學研究會與「鄉土文學」:訪許達然博士。夏潮論壇,1(10),77-80。
-
楊翠(1987)。兩大報合抱愛荷華,聶華苓望斷歸鄉路。《民進報》週刊,21,54-57。
-
葉維廉,〈憤怒之外:「現代中國文學大同世界」會議的補述〉,《中國時報》(1986.10.22),人間副刊第 8 版。
-
廖天琪(1986)。中國現代文學會議在西德。文星,99,27-29。
-
劉紹銘,〈靈根自植:寫在現代中國文學大會之前〉,《中國時報》(1986.6.25),人間副刊第 8 版。
-
劉蕙苓(整理)(1986)。鄭愁予、李昂談:臺灣文學為什麼得不到國際公平待遇?。遠見雜誌,11 月號
-
歐陽子(1978).移植的櫻花.臺北:爾雅出版社.
-
潘美玲(編),林繼文(編),張隆志(編),楊孟軒(編)(2016).跨界跨代的臺灣研究─北美台灣研究學會(NATSA)二十年.高雄:巨流圖書.
-
蔡雅薰(2001).從留學生到移民:臺灣旅美作家之小說析論(1960~1999).臺北:萬卷樓.
-
鄭烱明(編)(2017).文學的光影:從《文學界》到《文學臺灣》.高雄:春暉出版社.
-
賴香吟(2017).翻譯者.臺北:印刻文學.
-
賴香吟(2019).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臺灣小說風景.臺北:印刻文學.
-
應鳳凰,〈第二屆「華文文學大同世界」國際會議今起在新加坡召開〉,《中國時報》(1988.8.15),人間副刊第 18 版。
-
應鳳凰(編選),封德屏(策畫)(2017).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 96 許達然.臺南:臺灣文學館.
-
謝里法,〈十年台灣文學研究會回顧 3〉,《自立晚報》(1993.9.2),本土副刊第 19 版。
-
謝里法,〈十年台灣文學研究會回顧〉,《自立晚報》(1993.8.31-9.5),本土副刊第 19 版。
-
謝里法,〈十年台灣文學研究會回顧 4〉,《自立晚報》(1993.9.3),本土副刊第 19 版。
-
謝里法,〈十年台灣文學研究會回顧 6〉,《自立晚報》(1993.9.5),本土副刊第 19 版。
-
謝里法,〈十年台灣文學研究會回顧 2〉,《自立晚報》(1993.9.1),本土副刊第 19 版。
-
聶華苓(2017).三輩子.臺北:聯經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