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雙重解殖與「臺灣味音樂」的形塑(I)-臺語流行音樂之路(劉清池篇)

并列篇名

Double Deconoli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aiwan-taste Music" (volume 1): Liu Qing Chi's Taiwanese Pop Music

DOI

10.53106/181856492022020027004

作者

陳培豐(Chen, Pei-Feng)

关键词
期刊名称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7期(2022 / 02 / 01)

页次

107 - 14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櫻芬(2013)。作出臺灣味:日本蓄音器商會臺灣唱片產製策略初探。民俗曲藝,182
    連結:
  2. 王櫻芬(2008)。聽見臺灣:試論古倫美亞唱片在臺灣音樂史上的意義。民俗曲藝,160
    連結:
  3. 陳培豐(2022)。雙重解殖與「臺灣味音樂」的形塑(I)──臺語流行音樂之路(劉清池篇)。臺灣文學研究雧刊,27
    連結:
  4. 陳培豐(2022)。雙重解殖與「臺灣味音樂」的形塑(I)──臺語流行音樂之路(劉清池篇)。臺灣文學研究雧刊,27
    連結:
  5. 劉麟玉(2013)。從選曲通知書看臺灣古倫美亞唱片公司與日本蓄音器商會之間的訊息傳遞-兼談戰爭期的唱片發行(1930s∼1940s)。民俗曲藝,182
    連結:
  6. (1969).58年度歌星選拔大會特刊.臺中:瑞成書局.
  7. 六禾音樂館,臉書平臺(2022年8月10日),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六禾音樂館/100063957492426/(2022.10.11徵引)。
  8. 文夏(2015).文夏唱(暢)遊人間物語.宜蘭:華風文化.
  9. 王櫻芬(2022)。身/聲跨境:帝國聲音媒體中的臺灣唱片天后純純。第五屆人流與跨境學術研討會
  10. 田麗媗(2014)。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1. 林良哲(2021)。來自臺中的歌聲,淺談五虎唱片。文化臺中,42
  12. 林良哲(2015).臺灣流行歌:日治時代誌.臺中:白象文化.
  13. 林良哲(2022).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新北:左岸文化.
  14. 林良哲(2016).悲戀之歌:聆賞姚讚福.臺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15. 施韻茹(2005)。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16. 張姿蓓,〈「鹽埕區長」──風流的郭萬枝先生〉,《高雄小故事》。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610220909/http://crh.khm.gov.tw/khstory/StoryDesc.aspx?id=263(2022.11.18徵引)。
  17. 張倢(2019)。新竹,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
  18. 張毓玹(2018)。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 陳宏林(良林),〈尤美〉,《微微笑廣播網》,https://www.smileradio.com.tw/stars-info.asp?id=110(2022.10.11徵引)。
  20. 陳和平(2012).臺灣歌謠的故事‧第一部.臺北:麒文形象設計事業.
  21. 陳培豐(2020).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新北:衛城出版社.
  22. 陳婉菱(2019).詞曲之外:奧山貞吉與日治時期臺灣流行歌編曲.臺北:五南出版社.
  23. 黃微芬(2020)。《臺南流行音樂系列》陳和平與布袋戲I。臺南藝文月刊
  24. 黃裕元(200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25. 黃裕元(201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26. 黃裕元,朱英韶(2019).百年追想曲:歌謠大王許石與他的時代.臺北:蔚藍文化出版社.
  27. 黃曉君(2009)。臺北,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
  28. 葉龍彥(2001).臺灣唱片思想起1895-1999.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9. 臺灣時代文化藝術基金會,〈1934年〉,《臺灣流行音樂維基館》http://www.tpmw.org.tw/index.php/1934年(2022.10.11徵引)。
  30. 謝中憲(2009).臺灣布袋戲發展之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
  31. 蘇致亨(2016)。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2023)。雙重解殖與「臺灣味音樂」的形塑(Ⅲ)-臺語流行音樂之路(陳和平篇中)。臺灣文學研究集刊,30,9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