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灣生作家的抒情詩畫-萬波教其人、作品以及時代

并列篇名

MANNAMI OSHIE: A Wansei Writer and His Pieces

DOI

10.53106/181856492022080028003

作者

蕭亦翔(Hsiao, Yi-Hsiang)

关键词

萬波教 ; 萬波騎洋 ; 灣生 ; 在臺日人作家 ; 引揚文學 ; MANNAMI OSHIE ; MANNAMI KIYOU ; Wansei ; Japanese writers in Taiwan ; HIKIAGE literature

期刊名称

臺灣文學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22 / 08 / 01)

页次

63 - 97

内容语文

英文

中文摘要

萬波教(マンナミ オシエ,1918年1月10日-1997年12月1日)畢業於臺北高等學校、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後任職於臺北第二師範學校等。在日治時期作為一位《四季》派抒情詩人活躍於臺灣文壇。在美術成就上,曾入選第一回臺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並為多本期刊繪製封面與插圖,是位文學、藝術、教育三棲的文化人。引揚後,持續作為一位師長指導學生進行文藝創作,而後投入公務體制之中,跟隨相葉有流創作俳句。萬波教作為過往少被關注的在臺日人作家,其創作數量以及當時參與團體皆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本文欲以萬波教為討論中心,自萬波教的出生為起始,至晚年撰寫俳句獲得「有流賞」為終。以報紙、同人誌、學籍資料、名簿等第一手資料作為研究材料,詳盡梳理萬波教的生平、作品,以及其時代意義。最後,本文不僅作為一篇作家研究,更期望將萬波教置於「在臺日人作家」、「臺灣-日本」引揚文學的脈絡之下。重新補足日治時期臺灣文學史上,少被審視的區塊,並且重新給予萬波教新的歷史定位以及評價。

英文摘要

MANNAMI OSHIE (萬波教, 1918.1.10-1997.12.1) graduated from Taihoku High School and Taihoku Imperial University, and later worked at Taihoku Second Normal School.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he was active in Taiwan Literature Field as a lyric poet of "SHIKI (四季)". In terms of artistic achievements, he was selected for the first Taiwan Governor-General's Art Exhibition to paint covers and illustrations for many periodicals. After returning Japan, he continued to guide students in literature and arts, joined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and followed Aiba Yuryu (相葉有流) to write Haiku(俳句). A Japanese writer in Taiwan receiving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past, MANNAMI OSHIE was representative because of his creations and participation at that tim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MANNAMI OSHIE, delineating his life journey from birth to the receiving of "youliu reward (有流賞)" for writing haiku in his later years. This article employs first-hand materials including newspapers, doujinshi(同人誌), student registration materials, and name lists, trying to articulate MANNAMI OSHIE's life and works. Finally, this article also aims to place MANNAMI OSHIE under the context of "Japanese writers in Taiwan" and "Taiwan-Japan" HIKIAGE literature (引揚文學), in hope to make up for the less examined areas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give MANNAMI OSHIE a new historical evaluation.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王惠珍(2019)。記憶所繫之處:戰後初期在臺日僑的文化活動與記憶政治。臺灣文學學報,35,35-64。
    連結:
  2. 張文薰(2011)。一九四○年代臺灣日語小說之成立與臺北帝國大學。臺灣文學學報,19,104-106。
    連結:
  3. (1980)。十二理甲遠藤太郎、十三理甲鈴木健三、十六文甲田辺俊夫、一七‧九文甲蔵本人司,〈美術部座談會〉,《臺北高等学校 1922年- 1946年》(日本東京:蕉葉會,1980),頁180-182。
  4. Y‧H生,〈臺大高校合同美術展雜評(上)〉,《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9年2月9日。
  5. 入沢康夫,〈しろたま句會報〉,《しろたま》4號(1947),頁39。
  6. 大東和重(2015)。新垣宏一と本島人の臺南─臺湾の二世として臺南で文学と向き合う。臺南文学─日本統治期臺湾‧臺南の日本人作家群像,日本兵庫:
  7. 大東高等学校創立百周年記念事業実行委員会記念誌刊行部編(2019)。創立百周年記念大東高等学校百年誌。島根:大東高等学校創立百周年記念事業実行委員会。
  8. 川端康成、島崎藤村、森田たま編,《模範綴方全集1-6》(日本東京:中央公論社,1939)。
  9. 不著撰人,〈「文藝臺灣」同人〉,《文藝臺灣》2卷2號(1941),附錄,無頁碼。
  10. 不著撰人,〈學徒の情熱鮮烈臺大美術展開く〉,《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7年11 月7 日。
  11. 不著撰人,〈蒲田氏の惜別展全島畫壇、寫壇を網羅〉,《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8年6月28日。
  12. 不著撰人,〈內報〉,《文藝臺灣》2卷4號(1941),附錄,無頁碼。
  13. 不著撰人,〈臺大、臺高の合同美術展〉,《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2月3日,夕刊2版。
  14. 不著撰人(1977)。不著撰人,〈蕉葉美術クラブ〉,《蕉葉會報》34 號(1977),頁3。
  15. 不著撰人,〈今年は臺北帝大と黑百合合同展〉,《北海道帝國大學新聞》188号(1937),3版。
  16. 不著撰人,〈ホツケー 帝大對高校第一囘定期戰廿六、廿七兩日高校で〉,《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11月21日,8版。
  17. 不著撰人,〈社報〉,《文藝臺灣》第2卷第2號(1941),附錄,無頁碼。
  18. 不著撰人,〈南方圈社近刊〉,《隨筆新南土》,無頁碼。
  19. 不著撰人,〈入選の喜びを語る 第一臺展の新人/妹をモデルに萬波敎君〉,《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10月19日,夕刊2版。
  20. 中里麦外(1991)。相葉有流人と作品。日本東京:永田書房。
  21. 中島利郎(2013)。日本人作家の系譜─詩魂の漂泊・長崎浩。日本人作家の系譜─日本統治期臺湾文学研究,日本東京:
  22. 中島利郎,涂翠花(譯)(1994)。「西川滿」備忘錄──西川滿研究之現狀。臺灣文學研究在日本,臺北:
  23. 井東襄(1998)。萬波教先生を悼む。臺北師範芳蘭会会報芳蘭,14,12。
  24. 古野路石,〈しろたま日記抄〉,《しろたま》1號(1946),頁24。
  25. 永瀨豐美(2012)。【特輯校歌誕生】無標題。大東高等学校卒業生会誌八雲,49,7。
  26. 田村のり子(1972)。出雲石見地方詩史五十年。島根:木犀書房。
  27. 白適銘(編)(2019).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北:藝術家.
  28. 池田敏雄,〈艋舺風俗日記(瓜月)〉,《臺灣警察時報》312期(1941),頁32-41。
  29. 西川滿,〈保佑平安〉,《文藝臺灣》3卷1號(1941),頁58-59。
  30. 佐竹秀雄(1993)。俳句における振り仮名の用法と意義。俳句研究,60(2),36-41。
  31. 吳宗佑(201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32. 林月先(202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33. 河原功(編)(2012).「翔風」解題‧総目次.臺北:南天書局.
  34. 長谷川祐寬編,《隨筆新南土》(臺北:南方圈社,1942)。
  35. 秋月生,〈餘滴〉,《臺大文學》2卷4號(1937),頁80。
  36. 家島茂子(2012)。【特輯校歌誕生】無標題。大東高等学校卒業生会誌八雲,49,7。
  37. 徐聖凱(2012).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學校與菁英養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38. 張文薰(2012)。帝国アカデミーの「知」と1940年代臺湾文学の成立。日本臺湾学会報,14,108-121。
  39. 莊春樹(2008)。あの先生!!あの教室!!思い出すままに。臺北師範芳蘭会閉会紀念誌,東京:
  40. 陳允元(201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41. 喜久生,〈餘滴〉《臺大文學》4卷2號(1939),頁45。
  42. 華樂瑞,黃煜文(譯)(2018).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新北:遠足文化.
  43. 新井正一郎(2003)。過ぎ去った日への─詩風土と詩季詩集と詩人達と私と。京都:洛西書院。
  44. 楊基銓(1996).楊基銓回憶錄.臺北:前衛.
  45. 萬波おしえ,〈大稻埕〉,《臺大文學》3卷4號(1938),頁37-40。
  46. 萬波おしえ,〈冬(シカヤウ社の想ひ出)〉,《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2月22日,3版。
  47. 萬波生、遠藤生,〈蒲田氏の惜別展を見る(一)-(四)〉,《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8年7月6日、8日、10日、15日。
  48. 萬波白璃,〈高壓線〉,《臺大文學》2卷2期(1937),頁37。
  49. 萬波亞衛,〈みどり──長女出生〉,《詩風土》32期(1949),頁28-29。
  50. 萬波亞衛,〈詩の修行(上)(下)〉,《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9月6日、7日,夕刊4版。
  51. 萬波亞衛,〈村〉,第二次《四季》63號(1942),頁46。
  52. 萬波教,〈臺大高校合同美術展雜評(中)〉,《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9年2月11 日。
  53. 萬波教,〈劇をする人の為に〉,《臺高》3號(1937),頁17-20。
  54. 萬波教(1951)。詩の死について──H君によせる。松江文藝,6,9-15。
  55. 萬波教、森田たま編,《拓け行く皇民:高砂族児童綴方選集》(臺北:南方圈社,1944)。
  56. 萬波教、河和田唯賢編(1968)。宗教ハンドブック。東京:東出版。
  57. 萬波教、遠藤太郎,〈故鄉と第二世の問題〉,《文藝臺灣》2卷1號(1941),頁103-105。
  58. 萬波騎洋,〈俳詩(無題)〉,《翔風》,第16 號(1936),頁65。
  59. 萬波騎洋(1983)。受賞のことば。石人,28(8),43。
  60. 萬波騎洋,〈旅情句抄〉,《芳蘭》15 號(1942),頁108。
  61. 綺洋,〈(無題)〉,《臺高》8號(1938),頁2。
  62. 遠藤太郎,〈臺大高校合同美術展雜評(下)〉,《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9年2月15日。
  63. 蕭亦翔,〈【名單之後】灣生農學家的藝術夢──遠藤太郎與〈小茶館〉〉,查閱網址:https://taifuten.com/story/【名單之後】灣生農學家的藝術夢──遠藤太郎與(2022.09.21徵引)。
  64. 賴衍宏(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日本東京,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
  65. 騎洋,〈杉原先生〉,《臺高》6號(1937),頁3。
  66. 坂本貴(2020)。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67. 斎藤禮助(1977)。物語山形県文壇史。日本山形:高陽堂書店。
被引用次数
  1. (2023)。一道向南的聲波─論臺灣放送協會的南方派遣。臺灣文獻,74(2),157-194。
  2. (2024)。灣生.血液.日本人—論小林井津志作品中的台灣追尋與身分認同。臺灣文學研究學報,38,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