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晚明公案小說集中清官形象形構之對蹠筆法所映現社會意識

并列篇名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Detective Stories Manifests in the Antipodal Way of Writing toward the Image of Upright Officials

作者

張凱特(Chang Kai-Te)

关键词

明代公案小說 ; 五鼠鬧東京 ; 清官信仰 ; 箭垛式 ; 對蹠性 ; Court-case Novels in the Ming Dynasty ; Wu Shu Nao Dong Jing ; Upright Official Prototype ; Jianduo Type ; Polarity

期刊名称

漢學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4期(2017 / 06 / 01)

页次

43 - 45+47-8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官為循吏的理想化範型,為大、小傳統溝通與交融的重要界面,因此清官形象的變化,不僅代表著大傳統向小傳統傳遞的價值,更是反映小傳統對於循吏的期待。特別是在晚明公案小說集在普及律法知識與律法完備的背景下,對於清官形象的形塑更具意義。本文擬由其形象的建構方法,理解晚明公案小說集中組構清官面目的基礎,更由清宫面貌呈現出的特徵,理解晚明對於權力形象特徵-對蹠性。從映照廉貪性格、跨越陰陽領域到辨分真假身份,彰顯了晚明清官形象的矛盾與映現現實的衝突,從論文討論可以理解清官形象期待與現實的反差,映現了晚明社會對清官的期待。

英文摘要

The collection of court-case novels in Ming Dynasty occupies a crucial and key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culture and by delving into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image of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bject matter and culture psychology can be interpreted and the pattern of constructing the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image can be discovered; if any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name and deeds of the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in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culture, it can be perceived that except for the particular emphasis in book name or article name, the reader's impression on the official's brilliant deeds is strengthened intentionally to further explain that the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s case hearing pattern is a law-abiding official's consideration process; in character citing, the figures in the Ming Dynasty, especially those in late Ming Dynasty, are frequently cited to arouse the reader's memories.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texts, the thesis attempts to discover the major feature of the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image in late Ming Dynasty, i.e. polarity, and intensively present the opposition and complementation of the moral character orienting to good and evil, the yin-yang attribute of case hearing and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true and false identity, thus demonstra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contradiction of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culture and the reflected rea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herein,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upsurge in court-case novels in late Ming Dynasty comes to the top; by means of text creation, the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culture is driven to a new height and the epitome of the late Ming society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polarity of honest and upright official prototyp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1968)。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
  2. (明)豫章樂莘逸士編:《鼎鋟國朝史記事實類編評釋日記故事》明萬曆年間刊本收藏於日本東洋文化研究所
  3. (1997)。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4. (1991)。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5. (1995)。明代小說輯刊。成都:巴蜀書社。
  6. (明)余象斗:〈廉明公案序〉,《廉明奇判公案傳》林羅山抄本,內閣文庫藏余氏雙峰堂刊本(1605年)
  7. (1995)。明代小說輯刊。成都:巴蜀書社。
  8. (1991)。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9. (1987)。笑林廣記。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10. (1990)。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11. 明田汝成(1980)。西湖遊覽志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2. 明周清源輯纂、陳美林校點(1994)。西湖二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3. 明夏允彝修纂(2008)。崇禎長樂縣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4. 明夏原吉纂(1962)。明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5. 明無名氏、顧宏義校注(1998)。包公案。台北:三民書局。
  16. 明葉盛(1986)。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17. 清張廷玉編(1974)。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18. 大塚秀高(1983)。包公說話と周新說話─公案小說生成史の一側面。東方學,66
  19. 王立興(1991)。劉鶚筆下的清官形象的平議。海峽兩岸明清小說論文集,南京:
  20. 王偉凱(2005)。《明史.刑法志》考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1. 卡西勒、甘陽譯(2005)。人類─人類文化哲學導引。台北:桂冠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2. 石昌渝(2006)。明代公案小說:類型與源流。文學遺產,2006(3)
  23. 吉登斯、郭忠華譯、潘華淩譯(2013)。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對馬克思、塗爾幹和韋伯著作的分析。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4. 朱一玄校點(1997)。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5. 朱萬曙(1995)。包公故事源流考述。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26. 何世劍(2013)。中國藝術美學與文化詩學論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7. 佐立治人(2006)。不自然な呼びかけ―宋代の難事件からアイザック・アシモフまで―。關西大學圖書館館刊,11
  28. 余英時(1982)。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9. 李小龍(2012)。中國古典小說回目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0. 李保均(1996)。明清小說比較研究。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
  31. 李巍(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州,廣東技術師範學院。
  32. 沈曉敏編(2012)。中國法制史。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33. 周俊(2014)。新聞失範論。北京:人民日?出版社。
  34. 林國清(2008)。元曲公案戲中的清官與陰陽文化。重慶社會科學,2008(5)
  35. 竺洪波(1993)。清官形象與清官意識─關於公案小說的文化思考。上海教育學院學報,1993(2)
  36. 邱婉慧(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南,成功大學歷史所。
  37. 邱澎生(2004)。以法爲名─訟師與幕友對明清法律秩序的衝擊。新史學,15(4)
  38. 阿部泰記(2009)。關於《通俗孝肅傳》的底本。第三屆中國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暨項楚教授七十華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
  39. 段寶林(1992)。笑話─人間的喜劇藝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0. 胡士瑩(1980)。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
  41. 胡邦煒、岡崎由美(1991)。古老心靈的回音: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化—心理學闡釋。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42. 胡適(1986)。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
  43. 苗懷明(2005)。中國古代公案小說史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44. 孫康宜編、宇文所安編、劉倩譯(2013)。劍橋中國文學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45. 徐忠明(2007)。眾聲喧嘩:明清法律文化的復調敘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46. 高琬婷(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47. 張中月編(1999)。元曲通融。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48. 張守連(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49. 張亮編、熊嬰編(2013)。倫理、文化與社會主義:英國新左派早期思想讀本。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50. 張晉藩(1992)。中國古代法律制度。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51. 郭孟良(2010)。晚明商業出版。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52. 陳大康(2000)。熊大木現象:古代通俗小說傳播模式及其意義。文學遺產,2000(2)
  53. 陳旭(2010)。清官─研究傳統中國政治文化的一個獨特視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4. 陳富容(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55. 陳登武(2005)。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6. 富育光、郭淑雲(2005)。薩滿文化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57. 湯瑪斯.卡萊爾、周祖達譯(2007)。論英雄、英雄崇拜和歷史上的英雄業績。北京:商務印書館。
  58. 程毅中(1998)。韓國所藏『包公演義』考述。北京圖書館館刊,1998(2)
  59. 程毅中(2006)。程毅中文存。北京:中華書局。
  60. 程毅中(2006)。明代小說叢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1. 童恩正(1989)。文化人類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2. 馮英華(201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銀川,寧夏大學人文學院。
  63. 黃彰健(1994)。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64. 楊緒容(2005)。百家公案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5. 葉佳琪(2011)。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66. 榮格、吳康譯、丁傳林譯、趙善華譯(2007)。心理類型。台北:基礎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67. 趙景深(1983)。中國小說叢考。濟南:齊魯書社。
  68. 齊裕焜(2002)。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69. 歐因斯特.卡西勒、劉述先譯(1959)。論人。臺中市:東海大學。
  70. 潘建國(2008)。海內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鬧東京』小說考。文學遺產,2008(5)
  71. 魯迅(2006)。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
  72. 魯德才(2002)。古代白話小說形態發展史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73. 蕭相愷(1991)。『百家公案』與戲劇考論(上)。海峽兩岸明清小說論文集,南京:
  74. 霍爾、廖婉如譯(2006)。榮格解夢書:夢的理論與解析。台北:心靈工坊出版社。
  75. 戴不凡(1980)。小說見聞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76. 瞿同祖(1998)。瞿同祖法學論文集,北京:
  77. 魏同賢編、明馮夢龍(1993)。馮夢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78. 譚正璧、譚尋(1984)。古本稀見小說匯考。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
  79. 龔汝富(2008)。明清訟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