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選詩定篇」與「論述存說」-沈德潛建構詩學史觀雙軌並進之策略及其意義

并列篇名

Selected poems given chapter and discusses deposit says: Shen Deqian construct Poetics history strategy of double-track and thus its significance

作者

林淑貞(Lin Shu‐Chen)

关键词

清詩話 ; 說詩晬語 ; 格調說 ; 神韻說 ; 詩史 ; Qing Poetry ; Said Shi Yu ; Gediao says ; Shen Yun says ; History of poetry

期刊名称

漢學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26期(2018 / 06 / 01)

页次

97 - 99+101-13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本文旨在論述沈德潛(1673-1769)建構詩學史觀之策略及其朗現的意圖與意義。沈德潛一生有關於詩學之論著,主要有二個向度:一、編寫輯錄四部詩歌選集,二、撰寫詩話《說詩晬語》;此二向度呈示什麼樣的詩學觀點與意圖呢?蓋沈氏通過別裁諸書的選定,包括《唐詩別裁集》、《古詩源》、《明詩別裁集》、《國朝詩別裁集》四部選集,以「選詩定篇」的方式,為唐前、唐、明、清諸朝裁定詩選範本,其目的顯然是作為學詩矩範,而《說詩晬語》則以論述中國詩歌體式、源流、評騭詩家、銓品時代風格等項為主,作為論述詩學的基源;從此二面向可知沈德潛的策略擬藉由「選詩定篇」與「論述存說」雙軌並進的策略樹立自己的詩學史觀,一則以別裁諸書作為範本,一則以《說詩晬語》作為理論的根據,二者合軌,共構沈德潛的史觀,提出:尊詩騷、卑六朝、倡唐詩、貶宋詩、反明詩、正清詩的詩史觀點,而其意圖何在呢?一、本於詩教,推尊《詩經》;二、倡導唐詩,以別裁諸書作為學古法式;三,以意運法,神明變化;四、對當時詩學流派之承繼與駁議調合。整體觀之,沈德潛的詩學史觀建構在唐詩的趣向,指出時人學詩的一條路徑。

英文摘要

Pattern Theory strategy intended to "double-track-pronged strategy to establish their own poetic history by" selected poems given papers "and" discursive deposit said, do not cut the one hand, Zhu Shu as a template, they are, "said Shi Yu" as a theory, the two co-rail total frame Pattern Theory view of history put forward: respect for the Poetry, Peel Six Dynasties, Tang Dynasty initiatives, derogatory Song Poem anti Ming poetry Zhengqing poem of epic poetry views, and its intentions, it? This poem teach Esteem "Book of Songs"; advocate of Tang, as distinct from President Zhu Shu as old school French; transported to Italy, the gods change; Fourth, the successors of the poetic genre barge discussing blending. The overall perspective The The Pattern Theory poetic view of history to construct in Tang poetry 趣向, a path that when people study poetry.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陳岸峰(2006)。格調的追求:論沈德潛對明清詩學的傳承與突破。漢學研究,24(2)
    連結:
  2. 清王昶(1986)。湖海詩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清沈德潛(1978)。古詩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清沈德潛(1978)。唐詩別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清沈德潛(1978)。國朝詩別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6. 清沈德潛(1978)。明詩別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7. 清袁枚(1983)。隨園詩話。臺北:宏業。
  8. 丁福保輯(1979)。清詩話。臺北:西南書局。
  9. 丁福保輯(1979)。清詩話。臺北:西南書局。
  10. 丁福保輯(1983)。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11. 牟宗三(1999)。說詩一家言:格調篇。鵝湖月刊,288
  12. 何文煥輯(1983)。歷代詩話。臺北:漢京。
  13. 吳宏一(1985)。清代詩學初探。臺北:學生書局。
  14. 吳宏一(1976)。沈德潛的格調說。幼獅月刊,44(3)
  15. 吳瑞泉(198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6. 李曰剛(1987)。中國詩歌流變史。臺北:文津。
  17. 李世英、陳水雲(2000)。清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8. 李銳清(1985)。沈德潛「格調說」的來源及理論。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6
  19. 胡幼峰(1986)。沈德潛詩論探析。臺北:學海。
  20. 徐國能(2009)。清代詩論與杜詩批評:以神韻、格調、性靈、肌理為論述中心。臺北:里仁。
  21. 郭紹虞輯(1983)。清詩話續編。臺北:木鐸。
  22. 陳岸峰(2001)。唐詩別裁集與古今詩刪中「唐詩選」的比較研究:論沈德潛對李攀龍詩學理念的傳承與批判。漢學研究,19(2)
  23. 陳岸峰(2010)。沈德潛的學詩歷程及相關評估。漢學研究通訊,29(1)
  24. 陳國球(2000)。明清「格調」派詩說研究知見書目。書目季刊,34(3)
  25. 劉世南(1995)。清詩流派史。臺北:文津。
  26. 劉誠(1992)。中國詩學史:清代卷。廈門:鷺江出版社。
  27. 劉德重、張寅彭(1990)。詩話概說。北京:中華。
  28. 鄭莉芳(2009)。沈德潛古詩源研究。臺北:花木蘭。
  29. 簡錦松(2000)。李夢陽詩論之格調新解。古典文學,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