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製作「南丁格爾」:臺灣護理書寫的自我呈現與世代衍異

并列篇名

Production of "Florence Nightingale"-Self-presentation and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in nursing writing in Taiwan

作者

許劍橋(Chien-Chiao Hsu)

关键词

護理師 ; 護理書寫 ; 護理形象 ; 自我呈現 ; 世代 ; Nurse ; Nursing Writing ; Nursing Image ; Self Presentation ; eneration

期刊名称

漢學研究集刊

卷期/出版年月

35期(2022 / 12 / 01)

页次

173 - 21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英文

中文摘要

「護理」在臺灣的歷史脈絡被製作成「女性的工作」,並被刻板印象定型。本文借鏡高夫曼的戲劇理論,以護理書寫為底本,包括戰後嬰兒潮世代的趙可式、林月鳳、胡月娟,和1980年前後出生的李彥範、林怡芳的作品,探查護理人員如何面對與回應「護理」,並加入世代的線索,爬梳觀點的衍異。本文發現,護理前輩著力寫護理的理想化臺前,賦予護理「母親」的形象,令護理具有「愛的勞動」的象徵意涵;也以家庭的兩性關係比附醫(父親)/護(母親)的分工,提出雙方僅是工作內容的差別,故護理地位無提升之必要。卻也因過度凸顯「母親」的形象,導致護理多被詮釋成有利他的動機,能接受不相稱的低薪,忽略勞動條件惡劣的問題。至於新世代的書寫,則揭露護理在臺後的各種困境,對比過去僅強調助人的面向,此際將之安置在和一般薪資勞動的相同位置;然而也指出護理的特質,即在它的美德展演,也就是情緒勞動,李彥範認為這是護理和醫師最大的分野,所以他翻轉向來以陽剛作為衡量「專業」的標準,重新詮釋出以護理為中心的獨特與價值。

英文摘要

"Nursing" has been regarded as "women's work"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in Taiwan, thus being limited by many stereotypes. Based on Goffman's theory of dramaturgy, this study probed into the writings about nursing personnel, including the works of nursing seniors, Co-Shi Chantal Chao, Yueh-Feng Lin, and Yueh-Chuan Hu, as well as those of the new generation, Yen-Fan Lee and Yi-Fang Lin, to explore how they face and respond to nursing. Moreover, this study also included generational clue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perspectives. It was found that nursing seniors focused on writing the various virtues of nursing in front of the screen, endowing nursing with the image of mother and making nursing reflect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labor of love." Moreover, nursing seniors compared the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the two sexes in the family with the medical (father)/nursing (mother), pointed out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is only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 of work, and believed that there is no need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nursing. However, due to the excessive emphasis on the image of a mother, the public may easily be misled into the belief that nursing work is motivated by altruism and nursing personnel can accept disproportionately low wages. Besides, the issue of poor labor conditions may also be ignored. The nursing writing by the new generation focuses on exposing the various difficulties of nursing behind the scenes. In contrast to the past nursing writing that only emphasized the aspect of helping others in nursing, the new generatio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general wages of labor in their nursing writing. However,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s also the fulfillment of virtue, namely, emotional labor. Yen-Fan Lee believes that this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ursing personnel and physicians. Therefore, he changed the use of masculinity that has always been used to measure "professionalism" and reinterpreted the nursing-centered uniqueness and valu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参考文献
  1. 朱政騏(2005)。臺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連結:
  2. 林芳玫(2003)。南丁格爾的多重面貌──SARS 事件中的護理形象省思。婦研縱橫,67,44-51。
    連結:
  3. 張淑卿(2015)。臺灣護士形象的源起與建構:以《護士季刊》為案例的分析。長庚人文社會學報,8(2),257-299。
    連結:
  4. 郭文華(2004)。歸檔臺灣醫療:初探醫師書寫的歷史與社會學。臺灣社會研究季刊,54,105-148。
    連結:
  5. 游鑑明(2005)。當外省人遇到臺灣女性:戰後臺灣報刊中的女性論述(1945-1949)。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7,165-224。
    連結:
  6.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網站,https://www.nurse.org.tw/publicUI/H/H10201.aspx?arg=8D987209DE214DE053。
  7.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網站,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nBT88TUWFkuuUVpqGWj2ow%3D%3D。
  8. 社論短評:〈別做防疫的負面示範〉,《中國時報》第 A2 版,2003 年 4 月 26 日。
  9. 公視「獨立特派員」第 518 集「南丁格爾」,YouTube 網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GgnKHZBW8。
  10. 巴特勒, Judith,林郁庭(譯)(2008).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臺北:國立編譯館.
  11. 王湘雯(2008)。新北市,臺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所。
  12. 成令方(2008).醫療與社會共舞.臺北:群學出版社.
  13. 成令方(2020)。女醫師真的比男醫師照護得好嗎?。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9,12-17。
  14. 西蒙‧波娃, Simone,陶鐵鑄(譯)(2000).第二性.臺北:城邦出版社.
  15. 吳雯琪(2010)。屏東,屏東教育大學中文所。
  16. 李宗霖(2014)。嘉義,中正大學臺文所。
  17. 李彥範(2012).ER 男丁格爾.臺北:經典雜誌.
  18. 彼得‧柏克, Peter,許綬南(譯)(2018).製作路易十四.臺北:麥田出版社.
  19. 林月鳳(1986).她的職業是護士.臺北:華杏出版社.
  20. 林秀美:〈SARS 風暴中上演醫界現形記〉,《民生報》第 A3 版,2003 年 5 月1 日。
  21. 林怡芳(2018).存在的離開.臺北:博思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22. 林欣瑩(2014)。新北市,淡江大學中文所。
  23. 邵冰如:〈醫界大老喊話:醫護人員勇敢上火線〉,《聯合晚報》第 4 版,2003年 4 月 27 日。
  24. 柳淑芳(2014)。新北市,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25. 胡月娟(1997).護理生涯札記.臺北:華杏出版社.
  26. 凌美貝(2007)。高雄,義守大學管理所。
  27. 徐宗國(2001)。拓邊照顧工作:男護士在女人工作世界中得其所在。臺灣社會學刊,26,163-210。
  28. 徐媛綺(2007)。桃園,中央大學中文所。
  29. 格雷‧格林(編), Gayle,考比里亞‧庫恩(編), Coppelia,陳引遲(譯)(1995).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臺北:駱駝出版社.
  30. 高夫曼, Erving,徐江敏(譯),李姚軍(譯)(1992).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苗栗:桂冠出版社.
  31. 張晉芬(2022).勞動待遇與代價:從性別觀點分析臺灣醫護工作.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32. 張雅惠(2001)。臺北,臺北醫學院醫學所。
  33. 許富盛(2012)。嘉義,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
  34. 陳永興(2009).醫者情懷──臺灣醫師的人文書寫與社會關懷.臺北:印刻出版社.
  35. 陳孟娟(2005)。臺北,臺北醫學大學護理所。
  36. 陳彥豪(2014)。臺中,靜宜大學中文所。
  37. 陳凱甯(2012)。臺北,輔仁大學社會系。
  38. 陳惠青(2009)。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39. 曾雅玲(2000)。男護士──探討隱藏在性別與職業角色下的問題。護理雜誌,47(1),69-73。
  40. 游鑑明(1994)。日據時期的臺籍護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23,369-404。
  41. 黃中興(2002)。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42. 黃仲丘:〈護理師 6 年後缺 2.4 萬衛福部將改善護病比〉,《蘋果日報》生活版,2018 年 5 月 8 日。
  43. 黃芷芊(2005)。SARS 時期護理專業人員的倫理困境。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4,15-25。
  44. 黃芷芊(2004)。臺北,臺灣大學心理所。
  45. 黃淑賢(2012)。南投,暨南大學輔導與諮商所。
  46. 黃勝群(2018)。新竹,清華大學臺文所。
  47. 楊幸真(2012).性別與護理.臺北:華杏出版社.
  48. 經典雜誌(2006).臺灣醫療 400 年.臺北:經典雜誌.
  49. 葉冠妤:〈男女差很大!北市「男」丁格爾僅 516 人〉,《自由時報》生活版,2015年 8 月 25 日。
  50. 詹雅筑(2007)。臺北,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所。
  51. 臺灣醫勞盟(2013).護理崩壞.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52. 趙可式(1976).一個護士的碎記.臺中:光啟出版社.
  53. 劉仲冬(1998).女性醫療社會學.臺北:女書出版社.
  54. 劉仲冬(2006)。我國的護理發展史。護理雜誌,53(3),5-20。
  55. 蔣欣欣,陳美碧,蘇逸玲(2006)。照顧 SARS 病人的倫理與專業困境。護理雜誌,53(5),28-34。
  56. 蔡佳蓉:〈和平醫院護士搭巴士落跑〉,《自由時報》第 3 版,2003 年 4 月 25 日。
  57. 蔡淑鳳,吳濟華,陳永興,戴正德(2006)。從護理史探討臺灣的護理發展脈絡。臺灣醫學人文學刊,7(1&2),91-112。
  58. 盧美秀(2003)。請肯定護理的貢獻並重視護理的價值──對 SARS 事件的呼籲。新臺北護理期刊,5(2),1-2。
  59. 賴芸芸(2012)。高雄,高雄醫學大學性別所。
  60. 謝小芩,李淑菁(2008)。性別教育政策的形成:從行政院教改會到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研究台灣,4,120-121。
  61. 簡俊安(2006)。臺北,臺北教育大學臺文所。
  62. 藍佩嘉(2009)。照護工作:文化觀點的考察。社會科學論叢,3(2),1-27。
  63. 羅家倫(1976).羅家倫先生文存.臺北:國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