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職業災害認定基準之轉變-以交通事故為例

DOI

10.6311/ISHM.202208_(398).0003

作者

賴昱安;賴秋帆;沈欣宜;陳逸青

关键词

職業災害(Occupational Accidents) ; 職業傷害(Occupational Injuries) ; 通勤災害(Commuter Accident) ; 交通事故(Traffic Accident)

期刊名称

工業安全衛生

卷期/出版年月

398期(2022 / 08 / 20)

页次

9 - 2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傳統職業安全衛生法所規範之職業災害類型,主要是局限於廠場內所發生之事故,因雇主對於所屬工作場所具有較高程度之支配權,故對於環境中之潛在危害暴露亦具有較高之可預見性,是以,法令上也課予雇主相對應照顧勞工及避免勞工身體遭受侵害之責任。惟以交通事故觀之,因勞工已脫離雇主可直接支配場所,所以雇主對於勞工可能遭遇之潛在危害,也較欠缺可預見性與控制性,且該種類之事故,亦非職業安全衛生法所規範之職業災害類型,故此種案件是否應認屬於職業災害,即迭生爭議。又因近幾年整體勞動環境改變,餐飲外送服務業興起,故從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統計資料可看出,因交通事故請領職業傷害給付之人次,已有逐年上升之趨勢,故對於此等事故,應該如何建立職業災害之認定基準,即為當前重要之課題。爰此,本文透過行政函釋及司法實務判決之爭點評析,以歸結出近幾年來認定上觀點之轉變,並提供實務工作者參考。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参考文献
  1. 張其恆(2011)。論通勤災害應否視為職業災害。政大勞動學報,27,93-94。
    連結:
  2. 賴昱安,劉佳鈴(2022)。職業災害補償調解機制之實務困境與未來展望。工業安全衛生月刊,395,31-35。
    連結:
  3. 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6 年 12 月 6 日勞動二字第 049122 號函。
  4. 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8 年 1 月 29 日勞動二字第 001359 號函。
  5. 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0 年 11 月 8 日(80)台勞安三字第 29619 號函。
  6. 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6 年 9 月 18 日(86)台勞保三字第 040052 號函。
  7. 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92 年 3 月 31 日勞動二字第 0920018071 號函。
  8. 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7 年 2 月 5 日勞動二字第 003088 號函。
  9. 參立法院法律系統,法律沿革,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C460034C18184ECC60030C2F180CE062630C19184CC868134C18,102 年 6 月 18 日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5 條異動條文及理由,最後瀏覽日:2022 年 3 月 24 日。
  10. 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77 年 3 月 29 日(77)臺勞安字第 03540 號函。
  11. 參勞動基準法第 30 條第 2 項、第 36 條第 2 項、第 30 條第 3 項規定。
  12. 參 111 年立法院第 10 屆第 5 會期交通委員會交通部業務概況報告,頁 2-3。
  13. 參內政部 74 年 8 月 29 日臺內勞字第33902 號函。
  14. 參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9 年度訴字第 1046 號判決。
  15. 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77 年 1 月 19 日(77)台勞保二字第 11356 號函。
  16. 參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 286 條之3、第 324 條之7 規定。
  17. 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77 年 5 月 29 日(77)臺勞安三字第 09703 號函。
  18. 參內政部 74 年 8 月 28 日(74)台內勞字第 333993 號函。
  19. 參勞動部以 104 年 5 月 6 日勞動條三字第 1040130706 號函頒之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原則第 2 點之規定。
  20. 參臺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第 8 條。
  21. 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79 年 1 月 8 日(79)臺勞安三字第 31455 號函。
  22.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係因配合於 110 年 4 月 30日制定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於 111 年 5 月 1 日施行,業經勞動部以 111 年 3 月 9 日勞動保 3 字第1110150120 號令修正為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職業傷病審查準則。
  23. 參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 條、第 37 條規定。
  24. 參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 27 條第 3項規定。
  25. 林更盛(2009).勞動法案例研究.
  26. 邱羽凡(2019)。假承攬、真僱傭?-平台餐飲外送員之勞動保護與「勞工身分」簡析。月旦法學教室,206,67-68。
  27. 侯英泠(2020)。論美食外送服務網路平台之法律性質探討─以 Uber Eats 為例。月旦民商法雜誌,68,88-90。
  28. 徐婉寧(2017)。通勤災害之認定基準-兼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三年度訴字第一○五五號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48,125。
  29. 徐婉寧。精神疾病與雇主之職業災害補償及民事賠償責任-兼評臺灣板橋地方法院一○○年度勞訴字第一號判決。政大法學評論,134,130-133。
  30. 郝鳳鳴,謝宗穎(2014)。職業災害之認定-最高法院 95 年台上字第 423 號判決。勞動法精選判決評釋
  31. 黃虹霞(2002)。職業災害補償相關法律問題。萬國法律,126,63。
  32. 楊通軒(2006)。職業災害中之通勤災害—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一九六0 號民事判決評釋。勞動法裁判選輯
  33. 鄭津津(2020)。平台業者與平台勞務提供者間法律關係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301,124-126。
  34. 賴昱安(2022)。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被引用次数
  1. 賴昱安,林冠含(2023)。職業傷害及職業疾病認定要件之研析。工業安全衛生,405,4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