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職業傷害及職業疾病認定要件之研析

DOI

10.6311/ISHM.202303_(405).0006

作者

賴昱安;林冠含

关键词

職業災害(Occupational Accidents) ; 職業傷害(Occupational Injuries) ; 職業疾病(Occupational Disease) ; 職業災害補償(Compensation for Occupational Accidents)

期刊名称

工業安全衛生

卷期/出版年月

405期(2023 / 03 / 20)

页次

46 - 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職業災害之案件可區分成職業傷害與職業疾病2大領域,傳統於法學討論上用來判斷是否屬於職業災害案件之基準,則分別為職務執行性與職務起因性,但職業傷害與職業疾病之本質上,卻存有實質上之差異。以因果時序的觀點來看,職業傷害之案件,因果之時序較為短暫,但職業疾病之案件,則因為考量受到潛伏期及暴露劑量等因素之影響,通常因果關係的建立會需要較長的時間。申言之,職業疾病之因果關係認定,在時間推移的影響下,會面臨暴露資料是否能夠完善留存,或是需要能夠排除係因自身疾病貢獻的影響,才能足以印證疾病發生的結果,主要係源自於職業上之因素導致,始能建立起相當因果關係。是以,在面對職業傷害及職業疾病案件時,應該如何運用職務執行性與職務起因性作為檢視案件是否應屬於職業災害,即為本文探討的問題,並透過法令規範、行政函釋見解及法院判決之歸納,嘗試建構出主管機關及司法實務之認定基準。

主题分类 醫藥衛生 > 預防保健與衛生學
醫藥衛生 > 社會醫學
工程學 > 市政與環境工程
参考文献
  1. 林良榮(2018)。日本過勞職災之行政認定基準的形成、轉換與法理論爭-兼論我國法制建構之現況與學說發展。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07,242-243。
    連結:
  2. 賴昱安,劉佳鈴(2022)。職業災害補償調解機制之實務困境與未來展望。工業安全衛生月刊,395,31-33。
    連結:
  3. 賴昱安,賴秋帆,沈欣宜,陳逸青(2022)。職業災害認定基準之轉變—以交通事故為例。工業安全衛生月刊,398,10-12。
    連結:
  4. (2009).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
  5. 立法院法律系統,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A567CB4EB9000000000000000000A000000002000000^01142102061800^0002E001001,最後瀏覽日:2022 年 5 月 10 日。
  6. 民法第 217 條。
  7. 所得稅法第 14 條。
  8. 修正前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病審查準則第 3 條。
  9. 國際勞工組織,勞工標準(Labour standards) ,網址:https://www.ilo.org/dyn/normlex/en/f?p=NORMLEXPUB:12100:::NO:12100:P12100_ILO_CODE:C155:NO,最後瀏覽日:2022 年 5 月 10 日。
  10. 國際勞工組織,勞工標準(Labour standards) ,網址:https://www.ilo.org/dyn/normlex/en/f?p=NORMLEXPUB:12100:::NO:12100:P12100_ILO_CODE:C190:NO,最後瀏覽日:2022 年 5 月 10 日。
  11. 最高法院 100 年度台上字第1191 號判決。
  12. 最高法院 107 年台上字第 958 號判決。
  13. 最高法院 85 年度台上字第 1756 號判決。
  14. 勞工保險條例第 6 條。
  15.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 75 條。
  16.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職業病鑑定作業實施辦法第 8 條。
  17.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職業傷病審查準則第 18 條、第 4 條。
  18. 勞動基準法第 61 條。
  19. 勞動部辦理職業疾病鑑定作業程序處理要點第 9 點、第 4 點。
  20.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 2 條、第 37 條。
  2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76 年 9 月 14 日(76)台勞動字第 1726 號函。
  22.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79 年 9 月 24 日(79)臺勞安三字第 22376 號函。
  2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1 年 1 月 7 日(81)台勞安三字第 35361 號函。
  2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1 年 8 月 18 日(81)台勞動二字第 25381 號函。
  2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4 年 2 月 6 日(84)台勞安三字第 102649 號函。
  26.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6 年 3 月 11 日(86)台勞安三字第 008032 號函。
  27.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87 年 6 月 25 日(87)台勞保三字第 026298 號函。
  28.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92 年 5 月 21 日勞保三字第 0920027159 號函。
  29.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98 年 4 月 3 日勞保 2 字第 0980006307 號函。
  30. 勞動部 105 年 11 月 28 日勞動關 2 字第 1050128739 號函。
  31. 林良榮(2010)。職災補償與承攬關係中事業單位之補償責任-當職災勞工與承攬人「和解」之後/高雄高分院九八勞再易一。台灣法學雜誌,147,220。
  32. 林振賢(2003).勞基法的理論與實務.
  33. 邱駿彥(2010)。我國職業災害保護制度。勞工之友,631,36-39。
  34. 國際勞工組織,勞工標準(Labour standards) ,網址:https://www.ilo.org/dyn/normlex/en/f?p=NORMLEXPUB:12100:::NO:12100:P12100_ILO_CODE:C013:NO,最後瀏覽日:2022 年 5 月 10 日。
  35. 國際勞工組織,勞工標準(Labour standards) ,網址:https://www.ilo.org/dyn/normlex/en/f?p=NORMLEXPUB:12100:::NO:12100:P12100_ILO_CODE:C043:NO,最後瀏覽日:2022 年 5 月 10 日。
  36.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分類清單(List of Classifications),網址: 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list-of-classifications/,最後瀏覽日:2022 年 7 月 1 日。
  37. 郭育良,王應然,許昺奇,郭浩然,蔡朋枝,蘇德勝,王士旻,黃奕孝(2015).職業與疾病.
  38. 焦興鎧(2021)。對國際勞工組織第 190 號禁絕工作領域暴力與騷擾公約之評析。政大法學評論,164,224-237。
  39. 黃程貫(2014).新學林分科六法-勞動法.
  40. 蔣得明,白宗平,羅錦泉(2021)。蔣得明、白宗平、羅錦泉,職業性矽肺症及煤礦工作塵肺症認定參考指引,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021 年 6 月,頁 4。
  41. 鄭津津(2017).職場與法律.
  42. 謝曼麗,楊雅惠(2015).鑄造業勞工健康情況調查分析.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2024)。安全領導在警政勤務上的重要性。管理資訊計算,13(2),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