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的兩個模式

并列篇名

Two Styles of the Secular Novel during Ming and Ching Dynasty

DOI

10.6187/tkujcl.200512.13-5

作者

胡衍南(Yan-Nan Hu)

关键词

明清世情小說 ; 文藝思想 ; 金瓶梅模式 ; 紅樓夢模式 ; the secular novel ; the style of Jin Ping Mei ; the style of the Red Chamber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3期(2005 / 12 / 01)

页次

113 - 140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自《金瓶梅詞話》誕生以來,中國古典小說便發展出「世情小說」的寫作風潮,且迨《紅樓夢》一出,這兩部小說即被公認為明清長篇世情小說之兩大高峰。然而《金瓶梅詞話》與《紅樓夢》雖同屬以家族(家庭)生活為背景者之「家庭-社會」型世情小說,但是彼此各有獨特的寫作風格;而且《金瓶梅詞話》之後猶有追隨者,《紅樓夢》也非一夕突變而來,一旦擴大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的研究樣本,便可發現其中存在所謂的「金瓶梅模式」和「紅樓夢模式」。這兩個模式自有不同的文藝思想,本文即擬處理這一複雜的課題。

英文摘要

Both Jin Ping Mei and the Red Chamber are the peaks of ”the secular novel”. However, From Ming to Ching Dynasty, this genre developed two styles: one was the style of Jin Ping Mei, the other was the style of the Red Chamber. This article not only talks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but also discusses on their literary though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胡衍南(2004)。《金瓶梅》有無「微言大義」之商榷─綜述《金瓶梅》研究的一個觀點。書目季刊,37(4),79-94。
    連結:
  2. (1999)。文學史學的明清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3. (199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南: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4. (1988)。明末清初小說述錄。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5. (1989)。魯迅全集。台北:唐山出版社。
  6. Tian, Xiaofei(2002).A Preliminary Comparison of the Two Recensions of Jinpingmei.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62,347-388.
  7. 一粟編(1964)。紅樓夢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
  8. 丁曉亢、陸合校點、星月校點(1988)。金瓶梅續書三種。濟南:齊魯書社。
  9. 方正耀(1986)。明清人情小說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0. 王乃驥(2001)。《金瓶梅》與《紅樓夢》。台北:里仁書局。
  11. 王民信編(1981)。宋史資料萃編。台北:文海出版社。
  12. 王汝梅(1990)。金瓶梅探索。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13. 王增斌(1998)。明清世態人情小說史稿。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4. 田曉菲(2003)。秋水堂論金瓶梅。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5. 向楷(1998)。世情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6. 寺村政男(1989)。《金瓶梅》從詞話本到改訂本的轉變。日本研究《金瓶梅》論文集,濟南:
  17. 吳建國(1999)。雅俗之間的徘徊─16至18世紀文化思潮與通俗文學創作。長沙:岳麓書社。
  18. 吳敢(1990)。《金瓶梅》的文學風貌與張竹坡的「市井文字」說。金瓶梅研究,南京:
  19. 李希凡(1996)。紅樓夢藝術世界。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 沈德符(1959)。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21. 周中明(2001)。金瓶梅藝術論。台北:里仁書局。
  22. 周中明(2001)。紅樓夢的語言藝術。台北:里仁書局。
  23. 周鈞韜編(1990)。金瓶梅資料續編1919-1949。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4. 林辰(1988)。明末清初小說述錄。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25. 胡文彬選編、張慶善選編(1984)。論金瓶梅。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6. 胡衍南(2005)。論《醒世姻緣傳》。2005年第八屆東亞漢學國際學術會議
  27. 胡衍南(2004)。《金瓶梅》「世情小說」論。淡江大學中文學報,10,79-100。
  28. 胡衍南(2003)。《金瓶梅》非「淫書」辨。淡江大學中文學報,9,169-192。
  29. 胡益民、李漢秋(1997)。清代小說。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30. 胡萬川(1994)。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
  31. 胡適。胡適作品集
  32. 孫遜(1986)。明清小說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3. 徐君慧(1987)。從金瓶梅到紅樓夢。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34. 徐朔方(1988)。論金瓶梅的成書及其它。濟南:齊魯書社。
  35. 徐復嶺(1993)。醒世姻緣傳作者和語言考論。濟南:齊魯書社。
  36. 浦安迪(1987)。瑕中之瑜─論崇禎本《金瓶梅》的評注。金瓶梅西方論文集,上海:
  37. 浦安迪編釋(1997)。紅樓夢批語偏全。台北:南天書局。
  38. 皋于厚(2004)。明清小說中的文化審視。北京:學苑出版社。
  39. 張清吉(1991)。醒世姻緣傳新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40. 梅新林、葛永海(1998)。《金瓶梅》與《紅樓夢》比較研究述評。紅樓夢學刊,1998(2),60-77。
  41. 陳平原(1993)。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2. 陳洪(1988)。《林蘭香》創作年代小考。明清小說研究,1988(3),151-155。
  43. 黃霖(1990)。關於《金瓶梅》崇禎本的若干問題。金瓶梅研究,南京:
  44. 黃霖(1988)。金瓶梅續書三種。濟南:齊魯書社。
  45. 黃霖(2002)。中國小說研究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46. 黃霖編(1987)。金瓶梅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
  47. 楊玉成(2001)。閱讀世情:崇禎本《金瓶梅》評點。國文學誌,5,115-158。
  48. 楊復吉(1994)。夢闌瑣筆。上海:上海書店。
  49. 寧宗一(1988)。小說觀念的更新與《金瓶梅》的價值。金瓶梅研究集,濟南:
  50. 劉廷璣(1995)。在園雜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1. 劉輝(1992)。《金瓶梅》版本考。金瓶梅論集,台北:
  52. 劉輝(1992)。從詞話本到說散本─《金瓶梅》成書過程及作者問題研究。金瓶梅論集,台北:
  53. 鄭克晟、馮爾康(1990)。《金瓶梅》與《紅樓夢》研究比證。史學集刊,1990(3),65-72。
  54. 羅燁(1983)。醉翁談錄。台北:世界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胡衍南(2006)。《金瓶梅》於《紅樓夢》之影響研究。中國學術年刊,28(春季號),16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