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宋代「詞選本」在「詞典律史」建構上的意義-對「詞史」的研究與書寫提出「方法學」的省思
|
并列篇名
|
The Significance of "Anthology of Tzu" Edited in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zu Canon History: A Reflection on Methodology for the Research and Book about the History of Tzu
|
DOI
|
10.6187/tkujcl.200806.18-6
|
作者
|
侯雅文(Ya-Wen Hou)
|
关键词
|
典律 ; 準典律 ; 詞選本 ; 詞史 ; 方法學 ; canon ; canon-to-be ; anthology of Tzu ; the history of Tz ; methodology
|
期刊名称
|
淡江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18期(2008 / 06 / 01)
|
页次
|
115
-
158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為了提供「詞史」研究與書寫之「方法學」的依據,故本人規劃「詞典律史」的系列性研究。本文乃就此系列性研究的第一階段論題之一進行說明。其重點不在於就特定觀點進行詳密地論證;而是就相關論題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等提出研究構想。在論述的步驟上,本文先就上述系列性論題所共用之「詞典律」、「詞準典律」等重要術語進行界說,並指出「詞典律」的建構與「詞史」的研究、書寫之間密切的關係。接著概述「詞典律史」的系列性論題,並就第一階段論題的構想詳加說明。此一階段論題,乃以唐宋時期「詞選本」為據,建構「唐宋詞準典律基模」。蓋因唐宋時期「詞選本」是詞典律建構的「發端」,其選錄的結果雖尚未能認定為「典律」,然而其中某些獲選的詞作,已具有「準典律」的態勢;又其選錄的結果往往成為明清建構「唐宋詞史」的準據。因此在建構「詞典律史」時,唐宋時期「詞選本」具有重要地位。在這個階段下又可析分二個部分:一、建構「唐五代詞準典律基模」;二、建構「宋詞準典律基模」。關於第一部分以唐宋時期「詞選本」為據,建構「唐五代詞準典律基模」的論題已另文處理中。本文則以宋代「詞選本」為據,說明如何展開「建構宋詞準典律基模」的研究構想。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侯雅文(2005)。論晚清常州詞派對「清詞史」的「解釋取向」及其在常派發展上的意義。淡江中文學報,13
連結:
-
(1989)。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藝文印書館。
-
H‧R‧姚斯、R‧C‧霍拉勃合著、周寧、金元浦譯(1987)。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
中田勇次郎(1951)。草堂詩餘の版本の研究。大谷大學研究年報,4
-
少雄(1991)。草堂詩餘的版本、性質與影響。劉中國文學研究
-
王士禎、唐圭璋。詞話叢編:花草蒙拾。
-
王世貞、唐圭璋。詞話叢編:藝苑卮言。
-
王兆鵬(1992)。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
王兆鵬(2003)。唐宋詞史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王兆鵬(2005)。唐宋詞史的還原與建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
王明清(1988)。揮麈三錄:揮麈餘話。台北:新興書局。
-
王偉勇(2003)。詞學專題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王偉勇(1987)。南宋詞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王國維(1971)。叢書集成三編:清真先生遺事。台北:藝文印書館。
-
王曉雯(2007)。宋翔鳳〈論詞絕句二十首〉論宋詞探析。「第五屆宋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
王闢之。唐宋史料筆記:澠水燕談錄。
-
任二北(1928)。研究詞集之方法。東方雜誌,25(9)
-
朱崇才(1995)。詞話學。台北:文津出版社。
-
朱彝尊(1989)。曝書亭集。台北:世界書局。
-
朱彝尊(1971)。詞綜。台北:世界書局。
-
吳世昌(1991)。羅音室學術論著。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
吳自牧(1986)。夢粱錄。台北:廣文書局。
-
吳昌綬(1929)。松鄰遺集。中國國家圖書館。
-
吳曾(1982)。能改齋漫錄。台北:木鐸出版社。
-
吳熊和(1999)。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
吳熊和(1995)。唐宋詞通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
宋書坊原編、何士信增修箋註、唐圭璋、蔣哲倫、王兆鵬校點。唐宋人選唐宋詞:草堂詩餘。
-
宋翔鳳著、徐耀環新編(1998)。浮谿精舍叢書。台北:聖環圖書公司。
-
宋翔鳳、唐圭璋。詞話叢編:樂府餘論。
-
李劍亮(2006)。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修訂本。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
李攀龍、吳從先彙編新刻、袁宏道增訂、何偉然參校。草堂詩餘隽。
-
杜若鴻(2005)。柳永及其詞之論衡。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
沈雄、唐圭璋。詞話叢編:古今詞話。
-
卓人月編選、徐士俊參評(1628)。古今詞統。國家圖書館。
-
周邦彥著、王強編著(2006)。周邦彥詞新釋輯評。北京:中華書局。
-
周邦彥著、孫虹校注、薛瑞生訂補(2002)。清真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
周邦彥著、羅忼烈箋注(1985)。周邦彥清真集箋。香港:三聯書店。
-
周密編、鄧喬彬、彭國忠、劉榮平譯注(2000)。絕妙好詞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周密、唐圭璋、蔣哲倫、王兆鵬校點。唐宋人選唐宋詞:絕妙好詞。
-
周密、嚴一萍輯。百部叢書集成:浩然齋雅談。
-
周濟(1999)。宋四家詞選。台北:廣文書局。
-
彼得‧布魯克、王志弘、李根芳譯(2003)。文化理論詞彙第二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
舍之(1983)。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邱世友(2002)。詞論史論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金聖嘆(1986)。金聖嘆全集。台北:長安出版社。
-
俞文豹(1982)。知不足齋叢書:吹劍錄外集。台北:藝文印書館。
-
哈洛‧卜倫、高志仁譯(1998)。西方正典。台北:立緒文化。
-
柳永著、薛瑞生注(1994)。樂章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
柳永著、顧之京、姚守梅、耿小博合編(2005)。柳永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
-
胡仔(1967)。苕溪漁隱叢話。台北:廣文書局。
-
胡雲翼(1933)。中國詞史略。上海:大陸書局。
-
胡雲翼(2007)。宋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胡適選注、劉石導讀(2007)。詞選。北京:中華書局。
-
唐圭璋(1988)。詞話叢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唐圭璋、蔣哲倫、王兆鵬校點(2004)。唐宋人選唐宋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孫克強(1998)。雅俗之辨與宋代文學特徵的把握。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
孫克強(2001)。詞學論考。天津:延邊大學出版社。
-
徐照華(1998)。厲鶚及其詞學之研究。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
張仲謀(2002)。明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張炎著、蔡楨疏證(1985)。詞源。北京:中國書店。
-
張珍懷(1986)。詞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張惠言選、姜亮夫箋註(1980)。詞選。台北:廣文書局。
-
張舜民(1966)。百部叢書集成:畫墁錄。台北:藝文印書館。
-
張端義(1969)。貴耳集。台北:廣文書局。
-
莊綽。唐宋史料筆記:雞肋編。
-
許經田(1995)。典律與文學教學-第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選集。中壢:國立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系。
-
陳文華(1996)。海綃翁夢窗詞說詮評。台北:里仁書局。
-
陳廷焯(1984)。詞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陳師道、何文煥(1983)。歷代詩話:後山詩話。台北:藝文印書館。
-
陳鵠。唐宋史料筆記:西塘集耆舊續聞。
-
陸三強(1990)。樂府雅詞版本述略。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227
-
陶子珍(2003)。明代詞選研究。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陶爾夫、劉敬圻(1994)。南宋詞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陶爾夫、諸葛憶兵(2005)。北宋詞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曾大興(2001)。柳永和他的詞。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
曾慥(1985)。叢書集成新編:高齋漫錄。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曾慥、唐圭璋、蔣哲倫、王兆鵬校點(2004)。唐宋人選唐宋詞:樂府雅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馮金伯、唐圭璋。詞話叢編:詞苑萃編。
-
黃文吉(1996)。北宋十大詞家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黃拔荊(2003)。中國詞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黃昇、唐圭璋、蔣哲倫、王兆鵬校點。唐宋人選唐宋詞:花庵詞選。
-
黃雅莉(2002)。宋詞雅化的發展與嬗變。台北:文津出版社。
-
楊海明(1998)。唐宋詞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楊海明(1983)。論宋詞發展史中的「雅」與「俗」之辨。昆明師院學報,3
-
楊湜、唐圭璋(1988)。詞話叢編:古今詞話。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
葉嘉瑩(2000)。柳永‧周邦彥。台北:大安出版社。
-
葉嘉瑩(1982)。柳永及其詞。南開學報,3
-
董毅選、姜亮夫箋註(1980)。續詞選。台北:廣文書局。
-
詹安泰(1980)。宋詞散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
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著、洪漢鼎譯(2007)。詮釋學Ⅰ:真理與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
趙令畤撰、孔凡禮點校(2004)。侯鯖錄。北京:中華書局。
-
趙崇祚編、湯顯祖評、劉崇德、徐文武點校(2006)。花間集。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
趙聞禮、唐圭璋、蔣哲倫、王兆鵬校點。唐宋人選唐宋詞:陽春白雪。
-
趙曉蘭(1999)。宋人雅詞原論。成都:巴蜀書社。
-
鳳林書院編(1936)。叢書集成初編:名儒草堂詩餘。上海:商務印書館。
-
劉少雄(198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
-
劉尊明(2004)。唐宋詞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
劉毓盤(1972)。詞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
劉漢初(2005)。淮南皓月:姜白石詞說。台北:大安出版社。
-
劉漢初、謝碧霞(2000)。曉風殘月:宋詞選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厲鶚(1982)。樊榭山房全集。台北:中華書局。
-
蔡振興(1995)。典律與文學教學-第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選集。中壢:國立中央大學英美文學系。
-
蕭鵬(1991)。趙聞禮陽春白雪版于考述。文學遺產,1
-
蕭鵬(1992)。群體的選擇-唐宋人選詞與詞選通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
龍沐勛(1995)。唐宋名家詞選。台北:開明書店。
-
龍沐勛(1997)。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謝桃坊(2002)。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
-
顏崑陽(2000)。論宋代「以詩為詞」現象及其在中國文學史論上的意義。東華人文學報,2
-
魏慶之、唐圭璋。詞話叢編:魏慶之詞話。
-
羅大經。唐宋史料筆記:鶴林玉露。
-
羅忼烈(1990)。詞學雜俎。成都:巴蜀書社。
-
蘇淑芬(1986)。朱彝尊之詞與詞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
釋文瑩(1997)。唐宋史料筆記:湘山野錄。北京:中華書局。
|
被引用次数
|
-
侯雅文(2009)。從「唐詩典律史」的詮釋視域看「孟浩然詩」在唐代詩學上的意義―現今「唐詩史」撰寫、研究之「方法論」的省思。淡江中文學報,20,33-60。
-
徐秀菁(2018)。「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論述之構成與釐析。輔仁國文學報,46,67-104。
-
顏崑陽(2009)。混融、交涉、衍變到別用、分流、佈體─「抒情文學史」的反思與「完境文學史」的構想。清華中文學報,3,113-154。
-
顏崑陽(2010)。宋代「詩詞辨體」之論述衝突所顯示詞體構成的社會文化性流變現象。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5,7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