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引俗入雅的過渡-明話本小說「入話體制」的「典雅化」敘事藝術
|
并列篇名
|
Classical Transformation of Common Customs: Classic Elegance in Literary Novel Scripts Using "Ru-hua" Model in Narrative Art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
DOI
|
10.6187/tkujcl.200806.18-7
|
作者
|
金明求(Myung-Goo Kim)
|
关键词
|
話本小說 ; 典雅 ; 入話 ; 雅俗 ; 敘事 ; literary novel scripts ; classic elegance ; Ru-hua ; graceful customs ; narration
|
期刊名称
|
淡江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18期(2008 / 06 / 01)
|
页次
|
159
-
184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明代話本小說的寫作者特別重視「入話」的運用,以達引領讀者,易於進入閱讀之效。因此,除內容外,作者更強調入話於形式、結構、敘事等方面的藝術技巧。「入話」相較於「正話」,更能具體表現文本蘊含的審美情趣、藝術內涵,及「典雅化」的一面。是故,筆者試圖分析明話本小說中多樣的入話形式,以探知入話體制中的審美意識內涵。並經由明話本小說入話形式的變化過程,理解作者對入話體制的意識與認定,其敘事特色逐漸退卻「通俗性」、增加「典雅性」的特質。而此,亦是明話本小說最明顯的藝術特徵。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金明求(2006)。導入引進情景:宋元話本小說「入話」之「大眾化」敘事藝術。政大中文學報,6
連結:
-
天然癡叟著、弦聲校點(1994)。石點頭。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
王定璋(1999)。白話小說-從群體流傳到作家創造的社會圖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王晉中(2006)。接受視野中的雅俗藝術論。文藝理論與批評,4
-
王齊洲(2005)。雅俗觀念的演進與文學型態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3
-
王慶華(2003)。博士論文(博士論文)。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
-
王慶華(2006)。論明末話本小說文體之雅俗分流。明清小說研究,4
-
古本小說集成編委會編(1990)。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
-
吳禮權(2005)。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
吳禮權(2006)。話本小說“頭回”的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的修辭學研究。復旦學報,2
-
李亞峰(2004)。話本小說中入話的發展及其原因。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11
-
李雙華(2002)。馮夢龍與話本小說的雅化。重慶師院學報,4
-
周兆新(1994)。國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
周輯著、陳美林校點(1994)。西湖二集。江蘇古籍出版社。
-
孟昭連(1998)。作者‧敘述者‧說書人-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主題之演進。明清小說研究,4
-
金木散人著、劉葳校點(1994)。鼓掌絕塵。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
金明求(2004)。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臺北:大安出版社。
-
金明求(2002)。《京本通俗小說》中「入話詩」之運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7
-
洪楩編輯、石昌渝校點(1994)。清平山堂話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
胡士瑩(1982)。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
-
胡蓮玉(2004)。話本小說結構體制演進之考察。江海學刊,6
-
范宜如(1996)。話本小說中詩詞之運用及其意蘊-以「西湖小說」為例。國文學報,25
-
凌濛初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1995)。拍案驚奇。臺北:三民書局。
-
凌濛初著、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1993)。二刻拍案驚奇。臺北:三民書局。
-
孫楷第(1974)。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臺北:鳳凰出版社。
-
孫福軒(2006)。主體的凸顯-李漁擬話本小說“敘事干預”略議。信陽師範學院學報
-
徐朔方(1997)。小說考信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徐興菊(2004)。碩士論文(碩士論文)。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
-
張祝平(2003)。以雅入俗-宋代小說的普及與繁榮。雲夢學刊,24(4)
-
張從容(2004)。中國小說藝術的“雅”與“俗”。學術交流,9
-
張暢(2004)。文化視野中的雅俗之辯。綏化師傳學報,24(1)
-
莊因(1986)。話本楔子彙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許麗芳(199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
許麗芳(1995)。宋明短篇話本小說中韻文的運用-以「六十家小說」、「熊龍峰小說四種」為例。中山中文學刊,1
-
郭杰(1995)。中國古典小說中詩文融合傳統的淵源與發展。中國文學研究,2
-
陸人龍著、陳慶浩校點(1999)。型世言。北京:新華出版社。
-
傅承洲(2001)。文人創作與明代話本的文人化。求是學刊
-
程毅中輯注(2000)。宋元小說家話本集。濟南:齊魯書社。
-
馮夢龍編、徐文助校注、繆天華校閱(1998)。喻世明言。臺北:三民書局。
-
馮夢龍編、徐文助校訂、繆天華校閱(1992)。警世通言。臺北:三民書局。
-
馮夢龍編、廖吉郎校訂、繆天華校閱(1995)。醒世桓言。臺北:三民書局。
-
楊世明(2003)。論中國文學中的“雅”、“俗”關係及其他。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3(3)
-
葉太(1994)。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臺北:正中書局。
-
熊龍峰刊行、石昌渝校點(1994)。熊龍峰刊行小說。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
劉世德、陳慶浩外主編(1991)。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
-
歐陽代發(1997)。話本小說史。武漢:武漢出版社。
-
鄭振鐸(1971)。中國文學研究新編。臺北:明倫出版社。
-
黎藜(2006)。從頭回看話本小說創作主旨的衍化。明清小說研究,1
|
被引用次数
|
-
傅正玲(2012)。雅俗之間的話語轉遞現象分析—從宋代「話本體」小說〈張浩〉一文談起。興大中文學報,32,7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