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青春期的壓抑與「自我」的挫傷-二十世紀六○年代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反思

并列篇名

The Suppressed Juvenescence and the Distressed "Self": Reflection on Taiwanese Modernist Literature in 1960s

DOI

10.6187/tkujcl.200812.19-5

作者

呂正惠(Cheng-Hui Lu)

关键词

封閉保守的社會 ; 青春的苦悶 ; 自我 ;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 ; Conservative society ; the sorrow of juvenescence ; Self ; western modernist literature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9期(2008 / 12 / 01)

页次

161 - 181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二十世紀五、六〇年代台灣社會還非常保守,國民黨的統治更讓思想趨於封閉、僵化,知識青年的活力受到極大的壓制。當時雖號稱「自由戀愛」,但青年男女對此尚無經驗,因此內心充滿孤獨與挫折。本文企圖論證,這一心理狀態和當時剛輸入台灣的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相結合,形成了二十世紀六〇年代台灣現代文學的特異風貎。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中國時報‧人間刊(1993/12/19-23)
  2. 我的弟弟康雄
  3. 現代文學,38,41。
  4. (2001)。精神病患。台北:遠景出版公司。
  5. (1980)。方思詩集。台北:洪範書店。
  6. (2001)。我的弟弟康雄。台北:洪範書店。
  7. (1986)。跳出學園的圍牆。台北:遠景出版公司。
  8. (2004)。陳映真散文集。台北:洪範書店。
  9. (1986)。散步到黑橋。台北:遠景出版公司。
  10. (1988)。鳶山。台北:人間出版社。
  11. (1952)。自立晚報‧新詩週刊,52
  12. 陳映真散文集
  13. 王文興。十五篇小說
  14. 王文興(1979)。十五篇小說。台北:洪範書店。
  15. 王梅香(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台文系。
  16. 桑德斯、曹大鵬譯(2002)。文化冷戰與中央情報局。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7. 淡江大學(2003)。中文學報,9,49-50。
  18. 雷迅馬、牛可譯(2003)。作為意識形態的現代化-社會科學與美國對第三世界政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19. 鍾肇政(1986)。白馬。台北:遠景出版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呂正惠(2017)。紀念陳映真(1937.11.18~ 2016.11.22)論1960 年代陳映真統左思想的形成。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06,255-274。
  2. 趙剛(2010)。頡頏於星空與大地之間:左翼青年陳映真對理想主義與性/兩性問題的反思。臺灣社會研究季刊,78,4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