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王船山氣論系統中「性體」觀念的涵義及其理論價值

并列篇名

Wang Chuan-Shan, on the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Hsing-Ti (Moral Creative Reality)' and It's Theoretical Value Under the Presupposition of Chi's Ontological Monism

DOI

10.6187/tkujcl.200906.20-4

作者

陳祺助(Chi-Ju Chen)

关键词

氣 ; 性 ; 理 ; 性體 ; 性即理 ; Chi ; Hsing Nature ; Li Principle ; Hsing-Ti Moral Creative Reality ; Nature is Principle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0期(2009 / 06 / 01)

页次

93 - 1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在宋明理學中,主宰宇宙生化的本體乃是「理」或「天理」。「性」字原就「個體」之存在說,後來亦指宇宙本體即「性體」。伊川乃提出「性即理」這一劃時代的理論,成為宋明儒學的基本教義。另一方面,因宇宙萬物的存在基質是「氣」,理學在討論理、氣的關係上,經朱子的發展,造成理氣二元論的性格過於明顯。明代氣論學者羅整庵、王廷相都力主「天地一氣」,然而,卻只承認「氣」才能終古常在,反對「性」無生滅之說;則「性體」義難以成立。本文指出,船山亦即氣言天,其所謂「氣」,乃理、氣「合兩端於一體」的本體。「理」意指本體一「氣」本身乃是一固有主宰生化之「性」的實體,氣終古常在,「性(理)」亦然。渾然一氣,純然一理,亦純然一性,天地本體一「氣」即一「理」體、一「性」體;氣之「性」的義涵,乃「健順」之德、知能之用。最後,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從四個方面,比較船山與宋明大儒之「性體」觀念的不同,以說明其理論價值。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陳祺助(2007)。王船山論本體「純然一氣」下的氣之「體」、「用」關係及其涵義。興大人文學報,39
    連結:
  2. 陳祺助(2005)。論王船山氣論的義理特色-與傳統主要氣論之說比較。鵝湖學誌,35
    連結:
  3. 宋朱熹著、陳俊民校定(2000)。朱子文集。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4. 宋張載(1981)。張載集。台北:里仁書局。
  5. 宋程顥、程頤(1981)。二程集。台北:里仁書局。
  6. 宋黎德敬編(1984)。朱子語類。台北:文津出版社。
  7. 明王守仁(1979)。傳習錄。台北:正中書局。
  8. 明王廷相(1989)。王廷相集。北京:中華書局。
  9.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10. 明王船山(1972)。船山遺書全集。台北:自由出版社。
  11.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12.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13.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14.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15.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16.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17.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18.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19.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20.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21.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22. 明王船山。船山遺書全集
  23. 明黃宗羲(1974)。明儒學案。台北:河洛出版社。
  24. 明羅欽順。困知記。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
  25. 清全祖望(1971)。宋元學案。台北:廣文書局。
  26. 牟宗三(1980)。才性與玄理。台北:學生書局。
  27. 牟宗三(1981)。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
  28. 林安梧(1987)。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29. 唐君毅(1991)。《唐君毅全集》:《哲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
  30. 唐君毅(1980)。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學生書局。
  31. 唐君毅(1979)。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學生書局。
  32. 唐君毅(1979)。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學生書局。
  33. 陳來(2004)。道學視野下的船山心性學(下)。鵝湖月刊,344
  34. 陳榮灼(2009)。劉蕺山的「生命現象學」。鵝湖月刊,404
  35. 陳榮灼(2005)。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台北:台大出版社。
  36. 陳榮捷(1982)。朱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
  37. 勞思光(1980)。中國哲學史。香港:友聯出版社。
  38. 彭國翔(2003)。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台北:學生書局。
  39. 曾春海(197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北,輔大哲學研究所。
  40. 曾春海(1987)。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台北:文津出版社。
  41. 曾春海(1989)。儒家哲學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
  42. 曾昭旭(1983)。王船山哲學。台北:遠景出版社。
  43. 黃懿梅(1984)。船山「道大善小,善大性小」說之評析。台大哲學評論,7
  44. 楊儒賓(1996)。儒家身體觀。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被引用次数
  1. 蔡家和(2012)。王船山易學中「德」「成人」「氣化」思想的詮釋─以《周易外傳.乾卦》為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12,21-40。
  2. 陳祺助(2010)。王船山的人性論─以先天善性與後天習性之關係為中心的討論。興大人文學報,45,27-61。
  3. 陳祺助(2013)。王船山論心、身貫通之道。東華人文學報,22,31-69。
  4. 陳祺助(2020)。王船山的歷史觀:從目的論觀點的討論。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5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