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紅樓夢》中的隱讖系譜與主要表述策略

并列篇名

The Traditional Way and the Innovative Ones of Yin-Chen Expression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DOI

10.6187/tkujcl.201012.23-3

作者

歐麗娟(Li-Chuan Ou)

关键词

紅樓夢 ; 讖語 ; 詩讖 ; 戲讖•物讖 ;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chen yu elliptical prophecies讖語 ; prophecy poems詩讖 ; prophecy opera戲讖 ; the prophecy thing物讖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0 / 12 / 01)

页次

55 - 97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脂硯齋曾特別以「書中之祕法,亦不復少」指引《紅樓夢》的創作之妙,並挑明其第五回乃是悉借《推背圖》之法「為兒女子數運之機」;然而非僅第五回也,全書以隱讖的多種手法交織網絡,形成層次分明而多元的預言表述。本文全面考察書中的隱讖系譜並廓清其運用策略,不但使全書的隱讖系統舉張分明,建立解讀《紅樓夢》之詩詞文字寓意的明確分際,避免過度詮釋的穿鑿附會;此外更抉發曹雪芹別開生面的獨創手法,包括冰山一角式的引詩法、喻示家族集體之盛衰命運的戲名劇目排序(戲讖),以及牽帶各種兩性關係的小物設計(物讖),具見其青出於藍之功力。

英文摘要

Yin-Chen expression (隱讖, elliptical sayings or prophecies) uses implicit, vague, oblique, ambiguous wording to hint, predict, or anticipate.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clarifies the genealogy of the Yin-Chen expression in Chinese tradition, and investigates comprehensively the utilization of Yin-Chen expression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e novel uses various layers of Yin-Chen expression to weave a multidimensional system of fortune-foretelling and anticipations. This narrative technique helps give hints on undercurrents of plots, raise curiosity and tension in readers' mind about fates of characters, and somehow throw a light of destination upon the characters and events in the novel.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歐麗娟(2011)。《紅樓夢》中詩論與詩作的偽形結構─格調派與性靈說的表裡糾合。清華學報,41(3)
    連結:
  2. (1974).新編諸子集成.臺北:世界書局.
  3. (198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 (198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宋)王直方,郭紹虞(輯)(1987).宋詩話輯佚.北京:中華書局.
  6. (宋)王楙(1992).野客叢書.北京:中華書局.
  7. (宋)岳珂,吳企明(點校)(1997).桯史.北京:中華書局.
  8. (宋)洪邁(1995).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宋)羅大經(1972).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
  10. (唐)李延壽(1974).南史.臺北:鼎文書局.
  11. (唐)房玄齡(1992).晉書.臺北:鼎文書局.
  12. (清)丁福保(輯)(1983).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
  13. (清)何文煥(輯)(1982).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
  14. (清)袁枚(1984).隨園詩話.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15. (齊梁)劉勰,周振甫(注釋)(1984).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
  16. (劉宋)范瞱(1991).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17. (戰國)莊子,(清)郭慶藩((輯))(1983).莊子集釋.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18. Hemingway, Ernest(1960).Death in the afternoon.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 Stewart, Pamela J.,Strathem, Andrew(2001).Humors and Substances: Ideas of the Body in New Guinea.Westport, CT:Bergin & Garvey.
  20. 一粟(編)(1989).紅樓夢卷.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1. 水晶(2006).私語紅樓夢.濟南:齊魯書社.
  22. 向淑雲(1991).唐代婚姻法與婚姻實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3. 朱一玄(編)(2001).紅樓夢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24. 坎伯, Joseph,朱侃如(譯)(1995).神話.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25. 李中華(2008).讖緯與神祕文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6. 沈廣仁(2002)。人情戰勝天理物欲充實人情─明代小說中物品的象徵性與情節性。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
  27. 汪惠敏(1978)。先秦寓言的考察。文學評論,臺北:
  28. 唐富齡(1985)。在新舊之間徬徨─才子佳人小說孔見。才子佳人小說述林,瀋陽:
  29. 夏志清, C. T.,胡益民(譯)(2001).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30. 徐扶明(1984).紅樓夢與戲曲比較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曼素恩, Susan,楊雅婷(譯)(2005).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臺北:左岸文化公司.
  32. 郭紹虞(輯)(1983).清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
  33. 郭豫適(2006)。從紅學索隱派說到「秦學」研究及其他。紅樓夢學刊,2006(3)
  34. 陳槃(1991).古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臺北:國立編譯館.
  35. 陳蒲清(1987).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駱駝出版社.
  36. 陳慶浩(1986).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37. 程章燦(1992)。詩讖說:一種詩歌文化現象的剖析。程千帆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南京:
  38. 馮曦緣(2009)。淺析《紅樓夢》中手帕的作用。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8(5)
  39. 黃復山(2000).東漢讖緯學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0. 葉嘉瑩(2004)。漫談《紅樓夢》中的詩詞。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3(3)
  41. 歐麗娟(2001).詩論紅樓夢.臺北:里仁書局.
  42. 歐麗娟(1999)。《紅樓夢》論析─「寶」與「玉」之重疊與分化。國立編譯館館刊,28(1)
  43. 蔡義江(1995).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北京:團結出版社.
  44. 鄭均(2000).讖緯度考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45. 鄭紅楓(輯校),鄭慶山(輯校)(2006).紅樓夢脂評輯校.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46. 鄭慶山(1992).立松軒本石頭記考辨.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47. 魯迅(1999)。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小說史論文集,臺北:
  48. 謝貴安(1998).中國讖謠文化研究.海口:海南出版社.
  49. 鍾肇鵬(1994).讖緯論略.臺北:洪葉文化公司.
被引用次数
  1. 蔡佩陵(2015)。張之《紅樓夢新補》二重奏:「抄家」與「出家」中的原意承襲與文化滲透。東吳中文研究集刊,21,75-93。
  2. 歐麗娟(2011)。論《紅樓夢》中「情理兼備」而「兩盡其道」之「痴理」觀。臺大中文學報,35,157-204。
  3. (2014)。論《紅樓夢》的「佳人觀」—對「才子佳人敘事」之超越及其意義。文與哲,24,11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