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住在一千個世界上-楊牧詩與中國古典

并列篇名

Living in a Thousand Worlds Yang Mu's Poetry & Chinese Classicism

DOI

10.6187/tkujcl.201012.23-4

作者

陳義芝(I-Chih Chen)

关键词

楊牧 ; 學院詩人 ; 古典 ; 憂患意識 ; 抒情自我 ; Yang Mu ; academic poet ; classicism ; consciousness of disaster ; lyrical self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3期(2010 / 12 / 01)

页次

99 - 12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楊牧心懷傳統,尊重古典,以學問為後盾從事創作,如濟慈所謂「住在一千個世界上」,為學院詩人範型。本文論其美學觀照、學術師承,申說他對《尚書》、《詩經》中憂患意識的發揚,對初民聲籟的掌握,與魏晉抒情美典陸機〈文賦〉的輝映,進而詳析他選取古典人物史實或文本角色作自我內省的心象,說明他兼容抒情、敘事所創發的體式。 作為華文世界傑出的詩人,楊牧的心路歷程與成就深具啟示意義。

英文摘要

Yang Mu, a poet who is conscious about the tradition, respectful of the classicism, and makes brilliant use of scholarly knowledge to buttress his creative works, is a quintessential academic poet. To research his style, which is simultaneously lyrical and narrative, this essay tries to review his aesthetic standpoint and academic background; to manifest how he carries forward the ”consciousness of disaster” expressed in the ancient shang shu and Book of Poetry, how he interprets the musicality of our ancestors of early days, and how he echoes and annotates the lyrical classicism of Lu Ji's Wen Fu dated back in the Wei-Jin Dynasties. Furthermore, this essay sieves through and analyzes his many choices of historical or fictional characters as ideal images for self-reflection. As a distinguished poet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world, Yang Mu's spiritual pathway and achievements are of exemplary importance with revealing meanings which well justify a study in depth.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Keats, John,Rollins, Hyder Edward(ed.)(2009).The Letters of John Keats, 1814-1821.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司馬遷(1977).史記.台北:大申書局.
  3. 朱熹(1970).四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
  4. 李白,瞿蛻園(校注)(1984).李白集校注.台北:偉豐書局.
  5. 沈謙(編)(1990).敘事詩.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6. 屈萬里(1983).尚書集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7. 林衡哲(譯)(1974).與當代智慧人物對話錄.台北:志文出版社.
  8. 柯慶明(編),蕭馳(編)(2009).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社.
  9. 范曄:《後漢書》。
  10. 夏志清(1974).文學的前途.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11. 徐復觀(1991).徐復觀文存.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2. 班雅明, Benjamin,林志明(譯)(1998).說故事的人.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
  13. 高友工(2008).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北京:三聯書店.
  14. 陳世驤(1972).陳世驤文存.台北:志文出版社.
  15. 陳均(編選)(2004).詩歌北大.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16. 陳義芝(2007)。台灣「學院詩人」的名與實。當代詩學,3,1-23。
  17. 陳義芝(2002).我年輕的戀人.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18. 陳義芝(訪問),曾琮琇(紀錄)(2008)。詩藝與學識的問題。聯合文學,299,94-100。
  19. 傅隸樸(選注)(1977).賦選注.台北:正中書局.
  20. 覃子豪(1968).覃子豪全集II.台北:覃子豪全集出版委員會.
  21. 楊子澗(1979)。「傳說」中的葉珊與「年輪」裡的楊牧。現代詩導讀.批評篇,台北:
  22. 楊明照(校注)(1972).文心雕龍校注.台北:世界書局.
  23. 楊牧(1975).楊牧自選集.台北:黎明公司.
  24. 楊牧(1989).一首詩的完成.台北:洪範書店.
  25. 楊牧(2005).人文跦跡.台北:洪範書店.
  26. 楊牧(1985).陸機文賦校釋.台北:洪範書店.
  27. 楊牧(2005).掠影急流.台北:洪範書店.
  28. 楊牧(1982).年輪.台北:洪範書店.
  29. 楊牧(1978).楊牧詩集I : 1956-1974.台北:洪範書店.
  30. 楊牧(1986).有人.台北:洪範書店.
  31. 楊牧(2000).隱喻與實現.台北:洪範書店.
  32. 楊牧(1995).楊牧詩集Ⅱ: 1974-1985.台北:洪範書店.
  33. 楊牧(1974).傳統的與現代的.台北:志文出版社.
  34. 楊牧(1991).完整的寓言.台北:洪範書店.
  35. 楊牧(1997).文學知識.台北:洪範書店.
  36. 鄭慧如(1995)。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37. 謝旺霖(2009)。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被引用次数
  1. 陳信安(2013)。以山水體道─從冥契觀點考察現代學者詩人的山水經驗。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7,155-205。
  2. 丁旭輝(2011)。在天地性靈之間:楊牧情詩的巨大張力。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3,1-28。
  3. 石曉楓(2022)。從大度山到西雅圖-楊牧散文的浪漫主義行旅。政大中文學報,38,179-207。
  4. 鄭智仁(2012)。寧靜致和—論楊牧詩中的樂土意識。臺灣詩學學刊,20,12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