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論《齊民要術》中「許」字的語法功能與演變
|
并列篇名
|
The Research on Grammatical Function and Evolution of "xu" in "Qi Min Yao Shu"
|
DOI
|
10.6187/tkujcl.201206.26-5
|
作者
|
曾昱夫(Yu-Fu Tseng)
|
关键词
|
齊民要術 ; 中古漢語 ; 許 ; 處所 ; 方位詞 ; 概數 ; 平比句 ; Qi Min Yao Shu ; Middle Chinese ; Xu ; location ; Directional word ; Approximate ; Comparative Sentences
|
期刊名称
|
淡江中文學報
|
卷期/出版年月
|
26期(2012 / 06 / 01)
|
页次
|
117
-
143
|
内容语文
|
繁體中文
|
中文摘要
|
本文分析「許」字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一書中的用法,得出共有「方位詞後綴」、「概數詞」及「如+NP+許」結構等幾種不同的用例,並分別論證其來源與發展,指出方位詞後綴「許」來自於較早的處所詞用法,更具體地說,則是來源於上古漢語的處所詞「所」。到了後來,則演變為方位詞的後綴,形成「內許」、「外許」等詞語。概數詞「許」基本上也是來自於上古漢語表不定數的「所」,並且進一步取代「所」字此一語法功能。至於「如+NP+許」結構中的「許」,則是同時受到表處所「許」及表概數「許」的影響,使其出現在「如+NP+許」句式之中,並具有表達平比的語法功能。
|
英文摘要
|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usage of ”xu” in ”Qi Min Yao Shu” written by Jia Sixie in Northern Wei Dynasty. We found that ”xu” had ways of usage like ”the suffix of the directional words”, ”Approximate word” and the sentence pattern of ”ru + NP + xu” etc. We also discuss its origin and the development separately and point out that the function of ”the suffix of the directional words” came from the earlier usage of the locative word. More specifically, the source of the suffix ”xu” was originally from an ancient Chinese word ”suo”. To the later, the word evolved into the directional suffix which formed the words of ”nei xu” and ”wai xu”. Approximate word ”xu” also comes from an ancient Chinese word ”suo” which was used to mean approximate number basically, and further to replace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s of the approximate word ”suo”. As for the word ”xu” with the function of comparison appears in the sentence pattern of ”ru + NP + xu”, was simultaneously affected by the locative ”xu” and approximate ”xu”.
|
主题分类
|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
参考文献
|
-
魏培泉(2009)。中古漢語時期漢文佛典的比擬式。臺大文史哲學報,70,29-53。
連結:
-
魏培泉(2001)。中古漢語新興的一種平比句。臺大文史哲學報,54,45-68。
連結:
-
太田辰夫、江藍生譯、白維國譯(1991)。漢語史通考。重慶:重慶出版社。
-
方經民(2008)。論漢語空間區域範疇的語法化。漢語史學報,上海:
-
王克仲(1982)。關於先秦「所」字詞性的調查報告。古漢語研究論文集,北京:
-
王興才(2009)。「然」的詞尾化考察。漢語學報,3,48-54。
-
江藍生(1999)。處所詞的領格用法與結構助詞「底」的由來。中國語,1992(2),83-93。
-
江藍生(1988)。魏晉南北朝小說詞語彙釋。北京:語文出版社。
-
何樂士(2000)。《世說新語》的語言特色—《世說新語》與《史記》名詞作狀語比較。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6,36-41。
-
志村良治、江藍生譯、白維國譯(1995)。中國中世語法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
汪維輝(2007)。六世紀漢語詞彙的南北差異─以《齊民要術》與《周氏冥通記》為例。中國語文,2007(2),175-184。
-
汪維輝(2007)。《齊民要術》詞彙語法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林曉恒(2010)。「~邊、~面、~頭」類方位詞產生原因探析。語言研究,2010(4),67-70。
-
芮月英(1999)。《史記》「所」字考察。淮陰師範學院學報,1999(6),98-102。
-
俞理明(1993)。佛經文獻語言。四川:巴蜀書社。
-
柳士鎮(1992)。魏晉南北朝歷史語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
胡敕瑞(2005)。「爾許」溯源—兼論「是所」「爾所」「如所」「如許」等指別代詞。中古漢語研究(二),北京:
-
張美蘭(2002)。近代漢語「NA」狀心式結構。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69-73。
-
張海媚(2008)。表「處所」的「許」的地域色彩。嘉興學院學報,2008(5),107-111。
-
曹廣順(1999)。《佛本行集經》中的「許」和「者」。中國語文,1999(6),440-444。
-
梁曉虹(1994)。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彙的發展。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
馮春田(2000)。近代漢語語法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
黃芳(2007)。方位標「裏」、「內」、「中」的歷時考察。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66-70。
-
楊如雪(1989)。六朝筆記小說裏幾個和量詞合用以表示概數的語位。國文學報,18,287-295。
-
溫振興(2006)。《祖堂集》中的助詞「許」及其相關結構。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7(2),107-110。
-
董志翹、蔡鏡浩(1994)。中古虛詞語法例釋。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
董秀芳(1998)。古漢語中的後置詞「所」—兼論古漢語中表方位的後置詞系統。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2),108-112。
-
趙長才(2009)。中古漢譯佛經中的後置詞「所」和「邊」。中國語文,2009(5),438-447。
-
鄧軍(2008)。魏晉南北朝代詞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龍國富(2007)。漢語處所指代詞和平比句的一個早期形式及產生的原因。語言科學,6(4),52-61。
-
龍國富(2004)。《十誦律》中的兩個語法形式。語言研究,24(2),95-97。
-
韓燕(2006)。東漢佛經中的不定數「所」。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7),171-172。
-
魏培泉(2004)。漢魏六朝稱代詞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
被引用次数
|
-
曾昱夫(2016)。論中古漢語「所」、「許」、「處」的分佈情形及語法功能。東吳中文學報,31,267-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