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晚清四大小說雜誌重印本廣告語境探析

并列篇名

A Summary Analysis of the Advertisement Context Used in the Four Periodicals in the Late-Qing Period

DOI

10.6187/tkujcl.201306.28-6

作者

紀俊龍(Chun-Lung Chi)

关键词

晚清 ; 廣告 ; 《新小說》 ; 《繡像小說》 ; 《月月小說》 ; 《小說林》 ; Late-Qing ; advertisement ; XinXiaoShuo ; XiuXiangXiaoShuo ; The All-Story Monthly ; XiaoShuoLin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3 / 06 / 01)

页次

167 - 215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晚清四大小說雜誌」(《新小說》、《繡像小說》、《月月小說》、《小說林》)的廣告語境,長期為研究者所忽略,然而,廣告卻經常是反映時代面貌的極佳體現。因此,本文嘗試挖掘這些廣告文本背後的精神意涵,企圖分析其與時局脈動的聯繫關係。我們發現,無論是商業廣告或非商業廣告,藉由「晚清四大小說雜誌」廣告語境之探索,應當可以初步發掘近代中國小說雜誌之商業運作思維,以及暗合於自強圖存之救國呼聲,並形成晚清推動小說救國神話的伏流推手。

英文摘要

The Late-Qing Four Major Periodicals are ”XinXiaoShuo,” ”XiuXiangXiaoShuo,” ”The All-StoryMonthly,” and ”XiaoShuoLin.” The contexts utilized in the advertisement throughout the pages are long being overlooked by scholars. The advertisements, however, are a great source of reflecting the time in various aspects possible. This article thus attempts to uncover the inner meaning of which a specific culture belongs and possesses as well as to analyze the subt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societal environments. We find that, whether commercial or non-commercial advertising,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ate-Qing Four Major Periodicals,” a prevailing societal spirit will be unveiled in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patriotism deeply ingrained in that special era, together with the strategies in operating the art of advertisement viewed as the invisible driving force for the promotion of such writing gen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張仲民(2010)。清季啟蒙人士改造民眾閱讀習慣的論述。近代史研究集刊,68
    連結:
  2. 陳俊啟(2010)。晚清報刊雜誌中小說讀者群概念的形塑與消解。漢學研究,28(4)
    連結:
  3. 黃克武(1988)。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1912~192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7 期下冊
    連結:
  4. (1980)。新小說。上海:上海書店。
  5. (1979)。月月小說。台北縣:文海。
  6. (1980)。小說林。上海:上海書店。
  7. (1980)。繡像小說。上海:上海書店。
  8. Slater, Don、林祐聖譯、葉欣怡譯(2003)。消費文化與現代性。台北:弘智文化事業。
  9. 文春英(2011)。近代中國、日本、朝鮮廣告源流考。現代傳播,2011(12)
  10. 王建輝(2006)。出版與近代文明。開封:河南大學。
  11. 王璦玲編、胡曉真編(2009)。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台北:聯經。
  12. 王繼平(2003)。近代中國與近代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3. 田炯權(2004)。清末至民國時期湖南汝城縣的商品流通和物價變動。清史研究,2004(1)
  14. 田露(2010)。蘇菲亞形象的傳入與晚清俠義小說創作的轉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2)
  15. 朱英(2000)。近代中國廣告的產生發展及其影響。近代史研究,2000(4)
  16. 何寧(1994)。廣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17. 余杰(2006)。不徹底的「虛無」:從晚清小說《女偵探》談起。社會科學論壇,2006(7)
  18. 李慶春、邱冬梅(2010)。受眾期待視域與廣告接受分析。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7(6)
  19. 沈月娥(2009)。中國近代廣告創意策略研究。作家雜誌,2009(8)
  20. 汪暉編、余國樑編(1998)。上海:程式、社會與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21. 汪暉編、陳燕谷編(2005)。文化與公共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2. 彼得.柯睿耿、王宏仁譯(2010)。消費社會學。台北:群學。
  23. 阿英(1996)。晚清小說史(臺二版)。台北:台灣商務。
  24. 阿雷恩‧鮑爾德溫、陶東風譯(2004)。文化研究導論(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
  25. 查爾斯‧泰勒、李尚遠譯(2008)。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台北:商周。
  26. 紀俊龍(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系。
  27. 夏茵茵(2009)。中國近代廣告管理評析及啟示。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28. 孫秀蕙、馮建三(1995)。廣告文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29. 徐正元(1996)。上海近代稻米市場價格變動之分析。中國經濟史研究,1996(2)
  30. 時萌(1993)。晚清小說。台北:萬卷樓。
  31. 馬學強、宋鉆友(2000)。上海史話。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32. 張全之(2005)。從虛無黨小說的譯介與創作看無政府主義對晚清小說的影響。明清小說研究,2005(3)
  33. 梅家玲編(2006)。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台北:麥田。
  34. 陳大康(2005)。論晚清小說的書價。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7(4)
  35. 陳平原(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
  36. 陳平原編、夏曉虹編(1997)。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
  37. 陳存仁(2000)。銀元時代生活史。上海:上海人民。
  38. 陳坤宏(2009)。消費理論。新北市:揚智文化。
  39. 陳國慶(2005)。晚清社會與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40. 章玉興(2005)。報刊發行學。蘭州:甘肅科學技術。
  41. 楊中芳(1992)。廣告的心理原理。台北:遠流。
  42. 熊月之編、周武主編(2007)。上海:一座現代化都市的編年史。上海:上海書店。
  43. 趙彥(2011)。晚清那些年─1840~1900 一個民族的創傷記憶。長沙:湖南人民。
  44. 劉穎慧(2011)。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
  45. 樊志育(1992)。廣告學原理。台北:三民。
  46. 潘建國(2004)。清末上海地區書局與晚清小說。文學遺產,2004(2)
  47. 蔣曉麗(2005)。中國近代傳媒與中國近代文學。成都:巴蜀書社。
  48. 鄭振鐸編選(2002)。晚清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49. 鄭振鐸編選(2002)。晚清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50. 藍日旭(2006)。淺析洋務運動時期物價波動的趨勢。蘭州學刊,2006(7)
  51. 羅志田(2003)。裂變中的傳承:20 世紀前期的中國文化與學術。北京:中華書局。
  52. 譚文熙(1994)。中國物價史。武漢:湖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