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世說新語》呈現的魏晉建築

并列篇名

Building Culture of Wei-jin Scholars: From Shishuo Xinyu

DOI

10.6187/tkujcl.201306.28-2

作者

王妙純(Miao-Shun Wang)

关键词

《世說新語》 ; 物質文化 ; 魏晉建築 ; 城市建築 ; 防禦建築 ; 寺廟建築 ; Shishuo Xinyu ; Wei-jin building ; building arrangement ; building culture ; material culture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8期(2013 / 06 / 01)

页次

29 - 6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歷來研究魏晉文化的人,常常以《世說新語》為材料,不僅是因為它的可信度極高,同時也是因為該書頗能反映魏晉文化與精神。士族文人可謂是魏晉六朝這一時代舞臺主角,透由士族文人的衣食住行可折射魏晉時代潮流和精神脈搏。本文企圖藉由《世說新語》中的「建築」事例,來一探魏晉士人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意趣。雖然「建築」是偏向物質文明的表現,但從中卻可呈現當代士人的精神風貌及其文化意蘊。因為物質文明可以反映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在某種程度上又得依賴物質文明來呈現,故對士族的「建築文化」進行探討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士人的生活方式與意趣,並進而瞭解當代整體社會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魏晉南北朝雖已走遠,然而《世說新語》中的「建築」事例,仍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當代社會與文化極佳的切入點,同時也可窺視魏晉南北朝士人的內心世界與精神面貌。本論文共分為五:一、前言。二、城市建築。又細分為五:(一)城郭。(二)城門、都門。(三)闕。(四)浮橋。(五)街道。三、防禦建築。四、寺廟建築。又細分為五:(一)白馬寺。(二)瓦官寺。(三)東安寺。(四)會稽西寺。(五)孔郎廟。五、結論。

英文摘要

For ages those who studied the Wei-jin culture always used Shishuo Xinyu as the main reference source due to its high credibility and true reflection of Wei-jin's culture and spirit. Scholars were viewed as the main characters on the center stage during this period. Through their eating, clothing, living and travelling custom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he pulse of the spirit were reflected.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use the ”building” cases in Shishuo Xinyu,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Wei-jin Dynasties. Building represents much of the material civiliz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shows the mental outlook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scholars. Material civilization can reflec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hil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urn depends on material civilization to render its meaning.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building culture”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way of life and charm of the scholars, and further realize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e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as a whole.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is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is about the scholars' living architecture with seven subdivisions: walls, doors, yards, living rooms, bedrooms, restrooms, etc. The third is about building furniture, covering mats, tables, beds and footsteps. The fourth is about interior design. The fifth is about changes in architecture. The sixth is conclusions.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王曉毅(1995)。支道林生平事蹟考。中華佛學學報,8,251。
    連結:
  2. 元不著撰人、清徐松輯(1991)。元河南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3. 北魏楊衒之、楊勇校箋(2006)。洛陽伽藍記。北京:中華書局。
  4. 北魏酈道元、陳橋驛(1999)。水經注校釋。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5. 宋李昉(1980)。太平御覽。臺北:國泰事業有限公司。
  6. 東漢服虔(1971)。通俗文。臺北:藝文印書館。
  7. 東漢許慎、清段玉裁注(1992)。說文解字。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8. 東漢劉熙(1985)。釋名。北京:中華書局。
  9. 南朝宋范曄(1987)。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10.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1982)。昭明文選。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1. 唐房玄齡(1987)。晉書。臺北:鼎文書局。
  12. 唐歐陽詢、汪紹楹校(1965)。藝文類聚。北京:中華書局。
  13. 唐釋道世(1983)。法苑珠林。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4. 晉陳壽(1980)。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
  15. 清趙翼(1971)。埤倉。臺北:藝文印書館。
  16. 清趙翼(2005)。陔餘叢考。北京:學苑出版社。
  17. 方詩銘、王修齡(1983)。古本竹書紀年。臺北:華世出版社。
  18. 田梅英(1998)。魏晉南北朝時期塢壁的類型及內部機制。《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6)
  19. 余嘉錫(1984)。世說新語箋疏。臺北:仁愛書局。
  20. 李學勤編(1999)。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1. 沈福煦(2001)。中國古代建築文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 具聖姬(2005)。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塢壁。北京:民族出版社。
  23. 高明、覃力共(1992)。中國古亭。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24. 張家驥(1993)。園治全釋。太原:山西人民山版社。
  25. 張萬起譯注、劉尚慈譯注(1998)。世說新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
  26. 陳智勇(2002)。先秦時期的「臺」文化。尋根,2002(6),10。
  27. 傅熹年編(2003)。中國古代建築史。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8. 劉正浩注譯、邱燮友注譯、陳滿銘注譯、許錟輝注譯、黃俊郎注譯(1996)。新譯世說新語。臺北:三民書局。
  29. 劉致平(2000)。中國建築類型及結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0. 蔣凡評注、李笑野評注、白振奎評注(2009)。全評新註世說新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31. 鍾敬文編、郭必恒(2008)。中國民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32. 羅光(1985)。中國哲學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被引用次数
  1. 劉仲矩、陳秀育(2016)。以 Q 方法探討廟宇美學認知類型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1(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