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復漢之舊?-清代《左傳》學對杜預學的接受與衝突

并列篇名

The Influence of Du Yu's Studies in the Zouzhuan Studies of Qing Dynasty

DOI

10.6187/tkujcl.201306.29-7

作者

宋惠如(Hui-Ju Sung)

关键词

清代《左傳》學 ; 《春秋》觀 ; 解經方法 ; 杜預 ; Studies of Zouzhuan ; view of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 Du Yu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29期(2013 / 12 / 01)

页次

163 - 198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清代《春秋》學反宋明空疏之風,先取《左傳》以為據,次溯傳注之源,從漢代經學中尋求古義古注,以建立有本之學。當清儒採《左傳》以為釋經根本,便不能不參考杜預《春秋》學,而深受其影響。杜預學雖承漢儒經說,在其〈春秋序〉所主張的解經觀念與方法上卻大異於漢儒。清代學者從搜羅漢代古經古說,逐漸深入、擴大至解經理論與方法,終觸及與杜預學相違的觀念方法,而有所抉擇。本文說明清代《左傳》學在重建以漢儒經說系統的歷程中,學者所面對與杜預《春秋》學主張在解經方法上的融合、接受,衝突及其影響。

英文摘要

The Zouzhuan Studies of Qing Dynasty built on evidence-based academic atmosphere, so they applied the Historical narrative of Du Yu's study in early age. Although in the latter of Qing Dynasty, Scholars criticized Du Yu and researched the H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 study to base on, but they're still in Du Yu's influence. It makes Qing Dynasty's Classic study different from the Han Dynasty's. Therefore, scholars reconstructed the Zouzhuan Studies and pondered deeply the meaning of classical studies. The re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ansition of modern thought.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古偉瀛(2001)。顧炎武對「春秋」及「左傳」的詮釋。臺大歷史學報,28
    連結:
  2. 黃梓勇(2009)。章太炎早年的春秋左傳學與清代公羊學的關係─以春秋左傳讀為討論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5
    連結:
  3. 蔡妙真(2006)。顧炎武「日知錄」中之「左傳」學。興大中文學報,17
    連結:
  4. 羅軍鳳(2010)。清代《春秋左傳》學的目標、發展與各階段的主要課題。漢學研究通訊,116
    連結:
  5. 羅軍鳳(2009)。乾嘉漢學視野中的杜注。漢學研究,27(3)
    連結:
  6. 清.李貽德撰,《春秋左傳賈服注輯述》,《皇清經解續編》,清光緒十四年(1888)南菁書院刊本。
  7. 清.焦循,《春秋左傳補註》,清道光九年(1829)廣東學海堂刊咸豐庚申十年(1860)補刻《皇清經解》本。
  8. 清.毛奇齡:《經問》,清道光九年(1829)廣東學海堂刊咸豐庚申十年(1860)補刻《皇清經解》本。
  9. (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0. 清.惠棟,《九經古義》,清道光九年(1829)廣東學海堂刊咸豐庚申十年(1860)補刻《皇清經解》本。
  11. 清.毛奇齡:《春秋毛氏傳》,清道光九年(1829)廣東學海堂刊咸豐庚申十年1860)補刻《皇清經解》本。
  12. (1989)。續修四庫全書。臺北市:新文豐。
  13. 清.惠棟,《左傳補註》,清道光九年(1829)廣東學海堂刊咸豐庚申十年(1860)補刻《皇清經解》本
  14. 清.臧壽恭,《春秋左氏古義》,《皇清經解續編》,清光緒十四年(1888)南菁書院刊本。
  15. 宋歐陽修、宋宋祁(1980)。新校本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16. 後晉劉昫(1981)。新校本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
  17. 唐魏徵(1980)。新校本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18. 晉杜預(1980)。春秋釋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19. 梁蕭子顯(1972)。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20. 清永瑢編、清紀昀編(1999)。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海口:海南出版社。
  21. 清阮元校勘(1989)。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22. 清洪亮吉(1998)。春秋左傳詁。北京:中華書局。
  23. 清惠棟(1970)。清.惠棟,《松崖文鈔》,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 年影《聚學軒叢書》本。。臺北:藝文印書館。
  24. 清萬斯同(1972)。群書疑辨。臺北:廣文書局。
  25. 清劉文淇(1979)。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京都:中文出版社。
  26. 清鄭梁(2010)。寒村詩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7. 清錢大昕(1984)。潛研堂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28. 清戴震、楊應芹編(2008)。戴東原文集.增編。合肥:黃山書社。
  29. 清顧炎武、華忱之點校(1983)。顧亭林詩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30. 清顧炎武、黃汝成集釋(2006)。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1. 清顧棟高(1993)。春秋大事表。北京:中華書局。
  32. 漢班固(1986)。新校本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33. 皮錫瑞(1989)。經學通論。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4. 宋惠如(2013)。晚清民初經學思想的轉變─以章太炎「春秋左傳學」為中心。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35. 宋惠如(2011)。劉師培春秋左傳學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36. 李妙根編(1996)。國粹與西化─劉師培文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37. 周予同(1996)。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8. 林慶彰(1994)。萬斯大的春秋學。清史研究,1994(2)
  39. 金永健(2009)。博士論文(博士論文)。揚州大學。
  40. 金永健(2009)。論顧炎武的春秋經傳研究。學習與探索,2009(2)
  41. 徐世昌(1979)。清儒學案。臺北:世界書局。
  42. 徐復觀(1976)。兩漢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3. 徐興無(2006)。釋春秋必以周禮明之─讀劉文淇〈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注例。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2(3)
  44. 康凱淋(2006)。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
  45. 張素卿(2007)。劉師培《左傳》學的傳承與嬗孌。傳統中國研究集刊,2007(11 月)
  46. 張素卿(2007)。清代漢學與左傳學:從「古義」到「新疏」的脈絡。臺北:里仁書局。
  47. 張素卿(2009)。詮釋與辨疑─章太炎《春秋左氏疑義問答》略論。經學研究集刊,6
  48. 張高評(2009)。「章太炎《春秋左傳讀敘錄》述評─論劉逢祿《左氏》不傳《春秋》」說。經學研究集刊,6
  49. 張惠貞(2007)。劉文淇春秋左傳舊注疏證體例之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50. 張廣慶(1988)。劉申叔《春秋左氏傳》申漢難杜說。中國書目月刊,22(2)
  51. 郭院林(2007)。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52. 陳志修(200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中,逢甲大學中文所。
  53. 陳逢源(1990)。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
  54. 陳慶煌(1987)。論左盦對於春秋左氏學之貢獻。孔孟月刊,53
  55. 章太炎(1982)。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6. 曾聖益(2005)。博士論文(博士論文)。臺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57. 程元敏(1991)。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序疏證。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58. 黃翠芬(2004)。章太炎春秋左傳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59. 趙伯雄(2004)。春秋學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60. 劉宗棠(200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山東大學。
  61. 劉家和(2001)。從清儒的臧否中看《左傳》杜注。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5)
  62. 劉師培(1997)。劉申叔遺書。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
  63. 蔡孝懌(1998)。博士論文(博士論文)。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
  64. 蕭淑惠(1997)。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南,成功大學中文所。
  65. 錢慧真(2010)。惠棟的春秋學研究。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0(4)
  66. 謝明憲(2003)。「杜注補正」與劉文淇「左傳舊疏考正」。東方人文學誌,2(1)
  67. 魏千鈞(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68. 羅軍鳳(2008)。清儒眼中杜預義理的「悖謬」。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69. 羅軍鳳(2010)。清代春秋左傳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70. 羅軍鳳(2009)。治經方法的嬗變與清代《春秋左傳》學的發展。重慶社會科學,2009(3)
  71. 羅軍鳳(2008)。從杜注的遭遇看乾嘉漢學的學術規範。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4)
被引用次数
  1. 彭展賜(2020)。高郵王氏父子《左傳》校勘與訓詁傳承探論。東華漢學,32,7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