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論王船山《說文廣義》之漢字文化思想

并列篇名

Wang Fuzhi’s Thought of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DOI

10.6187/tkujcl.201706.36-3

作者

鍾哲宇(Chung, Che-Yu)

关键词

王夫之 ; 說文廣義 ; 清代學術 ; 明末清初 ; 文化思想 ; Shuo wen ; Scholarship of Qing Dynasty ; Wang Fuzhi ; Cultural thought

期刊名称

淡江中文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36期(2017 / 06 / 01)

页次

73 - 104

内容语文

繁體中文

中文摘要

王夫之(1619-1692)為清初思想大家,《說文廣義》是其語言文字學類唯一之著作,內容雖是補《說文》之所未備,闡明文字之用,同時亦展現出對於漢字文化思想之看法。王氏從對於字詞本義的解讀,顯露出其深厚的人文涵養。對於民眾詞語的使用,特別是尊卑及親屬之稱,有所不滿,以為若名實不符,會造成尊卑、親疏之不明,如此則社會及國家容易混亂,故藉由文字考證,試圖導正此種現象。再者,王氏對於時人字詞運用,雜入佛教等夷族詞語,特別予以指正,這在當時清代入主中原之際,表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說文廣義》以《說文》本義為依據,試圖說明語詞的正確用法,有著強調純正漢語,不容流俗及異族亂我文化之心志,也因此王夫之雖擅長思想義理之研究,卻撰作小學類之著作,其用意或許與此有關。

英文摘要

Wang Fuzhi (1619-1692) to the early Qing Dynasty philosopher, "Shuo wen guang yi" as the only class of books on philology,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ng’s philosophical though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how Wang thought. Wang from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word interpretation, revealing its deep cultural literacy.Wang For the people of words, especially names of hierarchy and relatives, are dissatisfied, if that does not deserve its name, will cause hierarchy, closeness of the unknown, so it is easily confused society and the State, it is Wang's research by text trying to guide the positive of this phenomenon. For Wang and when people use the word, the word hybrid into Buddhism, in particular, to be corrected, which at the time ruled the Qing Dynasty, showing a strong spirit of nationalism. Wang to "Shuo wen," based on the original meaning, trying to explain the correct use of words, has emphasized pure Chinese, not alien chaos ambition Language and Culture.

主题分类 人文學 > 語言學
人文學 > 中國文學
人文學 > 藝術
参考文献
  1. 蕭敏如(2008)。清初遺民《春秋》學中的民族意識─以王夫之、顧炎武為主的考察。臺北大學中文學報,5
    連結:
  2. (1979)。四部叢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3. (1989)。船山全書。湖南:岳麓書社。
  4. (1989)。船山全書。湖南:岳麓書社。
  5. 林義光:《文源》(林氏寫印本,1920 年)。
  6. (1998)。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古文字研究專號)。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7.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http://dict2.variants.moe.edu.tw/variants/)
  8. (1989)。船山全書。湖南:岳麓書社。
  9. (1989)。船山全書。湖南:岳麓書社。
  10. (1989)。船山全書。湖南:岳麓書社。
  11. (明)梅膺祚:《字彙》,明萬曆乙卯43 年(1615)江東梅氏原刊本,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
  12. (1979)。四部叢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3.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電子資料庫》。
  14. (明)張自烈:《正字通》,清康熙戊午17 年(1678)劉炳刊正本,臺灣大學善本。
  15. 宋丁度(1986)。集韻。臺北:學海出版社。
  16. 宋陳彭年(2001)。廣韻。臺北:黎明文化。
  17. 唐白居易(1999)。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
  18. 清阮元(1980)。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19. 清段玉裁(2007)。說文解字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20. 清陳嘉榆修(1970)。湖南省湘潭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21. 丁福保(1984)。佛學大辭典。北京:文物出版社。
  22. 于省吾(1979)。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
  2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1994)。殷周金文集成。北京:中華書局。
  24. 文映霞(2005)。碩士論文(碩士論文)。香港中文大學。
  25. 朱芳圃(1962)。殷周文字釋叢。北京:中華書局。
  26. 李申(1986)。王夫之論中、和。船山學報,1986(1)
  27. 李守奎編(2007)。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1-5)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
  28. 李孝定(2008)。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臺北:聯經出版。
  29. 李建清(2012)。王船山《說文廣義》研究綜述。船山學刊,2012(1)
  30. 周星瑩(2009)。中古「哥」父兄兼指的理據。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9(6)
  31. 季旭昇(2004)。說文新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32. 季旭昇(2002)。說文新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33. 林慶彰(1986)。明代考據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4. 林聰舜(1990)。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35. 殷寄明(1996)。“姑舅、姑嫜、公婆” 淺釋。中國語文,1996(1)
  36. 梁啟超(1994)。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華正書局。
  37. 梁啟超(2005)。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8. 郭沫若編(1982)。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39. 楊樹達(1983)。積微居小學述林。北京:中華書局。
  40. 廖以厚(2005)。清代《說文》研究的開山之作─王夫之《說文廣義》述評。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4(4)
  41. 蔡信發(2006)。六書釋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42. 錢穆(1957)。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43. 羅振玉(1984)。增訂殷墟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
  44. 譚忠誠(2009)。王船山的「辟佛」與「傳佛」。衡陽師範學院學報,30(2)